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桩头缺陷是常见和严重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通过实例,介绍“下剔桩头到强度达标的混凝土面,然后用比桩身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扩径接桩到设计标高”的桩头置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部分桩头缺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水文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致家  孔祥光 《水文》1997,(1):24-28
讨论了非线性水文系统的几个(水文学的和数学的)实时预报方法,数学方法包括回归分析,递推的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个实例计算结果显示了水文学预报方法和简单的回归方法的精度高于较复杂的数学方法,最后分析了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静压桩压桩终止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随机模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礼红  汪稔  王芝银 《岩土力学》2004,25(3):399-402
运用随机模糊线性回归方法和传统的随机回归方法,对某煤矿栈桥8根桩的现场静载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更为精确的静压桩压桩终止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式,该研究表明,运用随机模糊方法分析随机模糊特性的试验数据具有合理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回归法求解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参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准确分析场地爆破振动衰减规律是爆破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通过考察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中参数的线性回归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提出了线性残差平方和与非线性(亦即标准残差平方和)的概念,给出了求解衰减公式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法,并详述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结合工程实例,以标准残差平方和作为爆破振动实测数据与衰减公式拟合值偏差大小的判断依据,分析了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和其修正公式的标准残差平方和。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明显高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和其修正公式的标准残差平方和非常接近,因此,采用两种形式的公式拟合爆破振动衰减规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回归的RMS成像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分析判断重力异常源所处位置及赋存范围的方法。经过线性回归,得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三个参数,利用这三个参数计算RMS并对场源进行成像分析,以得到场源的位置及赋存状况。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通过简单模型和实测重力异常数据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显示出异常地质体的位置及空间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郑黎  刘涵  杜海波  周兵 《地下水》2012,(4):77-77,134
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一典型井的水位埋深数据为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傅立叶级数频谱分析及自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建立地下水埋深的非平稳时序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该典型井未来水位埋深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其误差来源,阐述其应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可行性,从而对如何提高该模型预测精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光立  孙健 《安徽地质》2006,16(4):305-307
干振碎石桩作为软地基处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施工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技术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霍庭秀 《水文》1998,(5):50-51
1问题的分析目前,黄河水悬浮物的监测,采用悬移质含沙量的测验方法———置换法进行。应用该法测定黄河水悬移质含沙量的前提条件有3个:一是用本河段澄清河水检定比重瓶,以消除河水溶解质的影响;二是正确选取本河段泥沙密度值,以便确定置换系数K值;三是满足置换...  相似文献   

9.
基于Markov状态切换的水质时序自回归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时序演变特征的研究及预测对制定合理可行的水污染防控措施有重要意义,但水质时序的结构复杂性和非平稳性是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将马尔可夫状态切换理论(Markov Switching)应用于水质时序的自回归建模预测。马尔可夫状态切换-自回归模型(MS-AR)是一种研究具有变结构动力特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异方差时序有较强的适应性。实例运用中,首先对果河桥断面的氨氮时序进行Box-Cox变换,然后运用MS-AR模型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 MS-AR模型能有效识别出该水质时间序列演变过程中的两种结构模式,通过与经典自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该方法的各项指标均优,也说明该方法在水质时间序列动态结构分析和预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传递函数-自回归模型在地下水埋深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袁星  谢正辉  刘志雨 《水文》2006,26(4):55-59,93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标定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并利用自回归模型将残差转化为白噪声,建立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的传递函数一自回归模型,将其应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标定所得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改进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为利用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估算强夯置换深度的现有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分析模型。并且根据收集的若干工程实例,对模型的特定参数进行了拟合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140组渠道工程上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残留冻胀率与换填比间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了在地下水深埋和浅埋两种情况下,不同土质所要求的换填比。同时根据冻胀试验场220组粗粒土敏感性试验资料得出,当冻层与地下水距离大于或小于50cm时,应分别控制砂砾料内含土量不大于10%和5%。文末提出了防治砂砾料被含砂渠水污染及设立排水设施以保证换填防冻效果的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强夯置换的应用已逐渐广泛,但其设计是高度经验性的。强夯置换的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特别是置换深度的计算尚无较好的方法。为此,提出了模拟夯击过程的一维波动方程理论模型;初步建议了模型中有关参数的取值并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用所提出的模型探讨了置换体形成与扩展的基本规律;给出了应用的简化形式。结果表明,一维波动方程法及其简化形式与实际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强夯置换的置换深度估算。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的交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收集大量菊花石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识别了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矿物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物交代序列,并通过对菊花石假象内各种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对交代方解石,脉方解石及其围岩的氧,碳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菊花石交代过程中的成岩环境,合理地解释了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栖霞组内海泡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强夯置换软土中碎石墩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置换工程要求保证夯沉量、置换墩长度等设计指标,通常通过试夯确定必要夯击次数。研究置换墩形成机制,确定夯锤能量释放时间、填料运动规律、锤底动压力等因素,对优化强夯置换工艺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置换墩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少,往往套用强夯工程的基本参数或机制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强夯冲击下填料、软土与夯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运动加速度曲线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夯锤作用下土体-填料的不同运动过程;通过分析夯锤的动态力-位移曲线,阐述各阶段随夯击和填料次数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随填料次数的增加,在相同夯击能下,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能量释放时间减小,峰值动态力增加,这反映了随着夯击次数增加,软土基础中碎石墩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的剖面测制及室内综合研究为基础,系统总结了隆额尼—昂达而错古油藏白云岩的矿物学、晶体学、岩石组构、沉积相、碳和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在该区白云岩中发现了完整的交代鲕粒结构。该区白云岩的典型组构为交代残余结构、雾心亮边结构、等厚环边胶结及世代生长结构,白云岩化集中在台地边缘浅滩、潮坪及台地边缘藻丘礁;白云石晶体有序度总体较高,白云岩δ13C和δ18O值较伴生灰岩偏高,白云岩形成时盐度低于正常海水盐度,温度t高于地表平均温度;白云岩中包裹体含量少而小,均一温度均从白云岩中后期充填方解石脉中获取,其均一温度的两个区间与该区两次大的构造运动及油气生成、运聚过程吻合,白云岩形成于油气注入之前。各种特征均反映出该区白云岩为混合水交代成因,研究丰富了对该古油藏白云岩特征及白云岩成因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原生白云石与交代白云石晶体的微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高分辨的透射电镜(TEM)对原生白云石与交代白云石晶体微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原生白云石晶体中微结构以位错、调制结构为主,调制结构规则,调制波长稳定,属生长调制;交代白云石晶体中的调制结构很不规则,波长变化大,有方解石残留。能谱分析显示两种白云石晶体中调制区与非调制区Ca、Mg相对含量相差很大。两者微结构差异反映了成因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吴承明  郭正言 《安徽地质》2007,17(4):286-288
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等多种工程地基加固上,本文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在城市道路深厚杂填土及淤泥质土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内容包括试验、施工、检测.采用强夯置换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轴试样钻孔灌砂固结排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晗  黄斌  饶锡保  何晓民  徐言勇 《岩土力学》2009,30(11):3242-3248
对渗透性较差的重黏土样进行固结排水试验时,其饱和、固结、剪切过程时间较长。为提高固结排水试验效率,改进了三轴排水工艺,提出在试样中钻孔灌砂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并进行了针对黏土样的固结排水试验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 %~3 %置换率的砂井对固结排水试验应力-应变无影响,并有利于加速三轴试样的饱和、固结排水、孔压消散、剪切排水过程,可使试验效率提高5倍以上;试样周边、顶面、底面粘贴滤纸条,再结合试样内部钻孔灌砂,是改善三轴试验排水路径的一种科学合理的、高效的方法,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E-B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旬北浅变质岩区的大型层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着重探讨陕西西旬北地区志留系和泥盆系浅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发现这两套地层在构造式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存在着大型的顺层滑动构造-层滑构造,层滑构造面上下的两套地层是相对独立的构造变形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