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南部黄龙组底部白云岩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江苏南部中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两套白云岩,一为宁镇地区黄龙组与和州组之间的白云岩,二为宜兴、溧阳地区黄龙组与高骊山组之间的白云岩。不少人都将这两套白云岩归于黄龙组底部,时代均为中石炭世早期。自夏邦栋(1959)提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陈敏娟和黄建辉、南京地质矿产所、江苏区测队等对这两套白云岩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自的看法。陈敏娟、黄建辉(1962)将宁镇地区的白云岩称老虎洞组,时代为早石炭世韦宪晚期。最近他们再次论证了老虎洞组的时代,并认为宜兴、溧阳地区的白云岩的时代应晚于老虎洞组白云岩的时代。陈华成等(1979)将宁镇地区的白云岩作为和州组(广义)的上  相似文献   

2.
会议消息     
<正> 江苏省古生物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和安徽省古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苏浙皖地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时代归属问题现场讨论会”于1983年9月16日至25日在安徽巢县、江苏江宁二地召开。出席代表来自32个单位共75名。与会代表考察了安徽巢县凤凰山、神仙洞,宣城水东王胡村,广德独山水泥厂,江苏宜兴黄龙山、青龙山,江宁大连山、孔山等八条剖面。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2篇,通过讨论,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下蜀组的孢粉组合及形成环境、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蜀组是我省西南部丘陵区广泛分布的一个地层单元,以长江两岸出露厚度大且层次清晰。为探讨其时代、形成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近几年我们对南京老虎山、宜兴张渚及苏皖交界地区的来安县王集三个剖面系统采集了孢粉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工作。现根据孢粉资料,结合岩性、古地磁、热释光测年等资料,对下蜀组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进行讨论。一、地层剖面简介 (一)南京老虎山剖面: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下蜀组出露较完整,共采集孢粉样品64个(采样间距30—40cm),见4000多粒孢粉化石,分属47个科属。剖面简述如下(图1): 上覆地层:全新统(Q_4)灰黑色亚粘土  相似文献   

4.
一、沉积环境分区下青龙组第一段(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环境.以江阴—宜兴北东向水下隆起为界,可分为三区,即其南北两侧为深水陆棚,水下隆起带为浅水陆棚。下青龙组第一段.在宜兴张渚、广德牛头山、沙洲妙桥、溧阳上黄一带水下隆起带上,除底部见数米厚的泥岩、页岩夹泥灰岩外,均为薄层水平纹层状泥晶灰岩夹多层块状同生砾屑灰岩。底部直接与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假整合接触,缺失长兴组。而隆起带的北侧,南京、  相似文献   

5.
苏皖运动的存在于否,对研究苏浙皖边界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正确认识长兴阶地层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证了长兴组的厚度变化、界线粘土层的性质与成因、底砾岩的确认和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群的突变等问题,认为:1)区内苏皖运动是存在的;2)砺山-江阴海堤不可否定;将安徽广德牛头山经江苏宜兴至江阴条带内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作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6.
1985至1986年间,江苏区调队在宜兴、溧阳地区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发现了多处温泉。水温21—25℃,pH 值5—6,属偏酸性低温热水。温泉一般分布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的交会部位。于溧阳县境内相继发现金山、仙人山、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泽均  王文彬 《地层学杂志》1990,14(3):203-208,T002
<正> 遗迹化石是地质时期各类生物在生活期间进行居住、运动、寻食、代谢和生殖等行为习性活动,在沉积物表面或其内部留下的各种痕迹。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遗迹化石可用来判别和恢复古代沉积环境。近年来,笔者在下扬子区的宿松、贵池、泾县、宁国、宜兴等地(图1)的下三叠统,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从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出发,讨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承杨式溥教授鉴定遗迹化石标本,在此深表谢忱。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的粘土矿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扬子区泾县、宁国、宜兴等地早三叠世风暴沉积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取样分析,并综合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Kübler指数的增高,所测样品中蒙皂石的含量呈递减趋势,蒙皂石伊利石化明显受阻,并且风暴沉积的各层段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也相差较大,其主要因素是物源的变化。根据沉积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中蒙皂石和伊利石等含量的不同,可将本次研究的剖面分为两个序列:序列Ⅰ以宁国和宜兴等地为代表,为近源型风暴沉积;序列Ⅱ以泾县为代表,出现了近源和远源的双重属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泾县位于近源和远源沉积的过渡带所致。  相似文献   

9.
宜兴湖泊站于195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1960年1月1日正式开展观测。该站位于江苏省宜兴县城北郊十里牌乡,宁杭公路西侧,交通十分便利。 该站主要开展对湖泊水量、热量平衡中关键因素—水面蒸发的系统观测和试验研究,并开展对湖泊水文、水化学、水生物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下扬子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研究历史早,工作精度高。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石地层剖面和沉积构造作了详细观察,分析了沉积物来源和古生物特征,建立了四个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讨论其时代。把本区划分为三个沉积相带:北带——滨海、宝应到巢县一带;中带——南京、镇江、溧阳至泾县一带;南带——江阴、宜兴、湖州、宣城沿长江至鄂东南(图1)。  相似文献   

11.
刘平  郝江文 《贵州地质》1989,6(3):203-211
余庆陶土产于上白垩统扎佐组第二段。作为绿陶原料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的钙质泥岩、钙质粉砂质泥岩和钙质粉砂岩等。因有较为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用其烧制的陶件呈现多种绿色,而被命名为“余庆绿陶”。和江苏宜兴、四川荣昌的红陶相比,它不需上釉,不加颜料,并具特有的窑变现象,是一种工艺性能特殊的天然陶泥,有着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宜兴地区土壤pH值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宜兴地区2004、2009和2015年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土壤pH值变化于3.53~8.86之间,其中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砂岩地层分布区,微碱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层分布区,平原区土壤以微酸性为主,反映了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比研究表明,过去6年间宜兴地区有49.77%的土地pH值处在下降之中,有23.53%的土地pH值处在上升之中,只有26.70%的土地pH值基本没有变化。由于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的改变,本区土壤酸化受酸雨沉降影响明显。在成土作用、酸雨沉降、农耕等多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平原区表层土壤要比底层土壤pH值低1.2左右,表层土壤酸化主要发生在耕作层,深度在30 cm左右,底层土壤基本为中性。总体来看,宜兴地区10多年来表层土壤呈酸化趋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一)地质产状、江苏宜兴发现的黄长石,产于火成岩与不纯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处,具有一定的规模。黄长石与硅灰石、磁铁矿、辉石等伴生。 (二)物理性质、黄长石为茶色或褐绿  相似文献   

14.
宜兴玉女潭     
宜兴玉女潭宜兴玉女潭位于湖汉玉女山的一个幽静的山谷中,传说古代有玉女在此修行,得道成仙,因而得名。此潭三面峭壁、一汪碧水,石壁上竹木、藤蔓丛生,顶端一天生桥横跨潭上,景色十分清幽。古代诗人墨客多喜在潭边静坐凝思、赋诗著文倍加赞美。唐咸亨年间曾于此地建...  相似文献   

15.
唐鑫  刘健  瞿婧晶 《江苏地质》2019,43(4):672-67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涉及多方面的复杂不确定因素。以江苏宜兴为例,将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因素划分为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土体、地质灾害等,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个指标数值化,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根据灰色数学理论计算出评价母序列与各评价序列之间的关联度,最终确定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宜兴约有55%面积的地下空间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约40%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前景一般,仅有5%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差。研究成果可为宜兴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秋季 ,顾秋云等人在张渚盆地中葛山一带放炮采石 ,炸出洞穴中发现有奇特透明的石头 ,送到宜兴铂金钻石专卖店请地质专家鉴定 ,确认是透明石膏矿。张渚盆地中主要出露的是三叠纪的石灰岩、泥灰岩等碳酸盐。长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是开采石灰岩矿。这次在采石场洞穴中发现石膏矿还是首次。宜兴石膏产出的地层和岩层与南京石膏矿产出的地层和岩层极为相似。因此 ,宜兴市张渚盆地中虽然目前仅采出 1t多矿石 ,但是将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石膏矿。这次在宜兴市张渚盆地采出的石膏矿 ,质纯 ,主要为块状 ,少量为小颗粒状。块状者无色透明 ,属透石…  相似文献   

17.
本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地表形态有溶痕、溶沟、溶槽、石芽、岩溶裂隙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地下通道等。岩溶裂隙多为粘土充填,在粘土层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及孢粉等化石。在宜兴地区发现下列三处:1.位于宜兴县张渚镇北东方向约2.5公里的白石山南坡(图1)。洞穴为裂隙式,发育在三叠系薛家村组灰岩中。顶部地层剥失,该处海拔高度50米左右,洞深10米左右,长大于20米。洞穴顶部宽约1米,底部宽3—6米(未见底)。洞内为棕黄色带红色亚粘土,粉砂质粘土充填,产羊齿类化石碎片和孢粉:松属(Pinus)、枫杨属(Pteroca-  相似文献   

18.
宜兴芳桥太阳山的地层长期以来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江苏区调队(1962)(?)万常州幅地质调查时,由于未发现化石,仅根据其岩性认为是三叠系青龙群;而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曾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碎片,因而认为该地层可能为奥陶系:俞剑华(1979)在(?)处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采到了牙形刺化石,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奥陶世红花园期为宜。由于岩性与红花园组不同而取名为芳桥组。笔者等于1985年在该地重新测制剖面,采到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对该组地层的时代又有了一个新认识现将剖面介绍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9.
湖南南部二叠系划分并论斗岭煤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了湖南南部嘉禾、常宁及耒阳等地三个二叠纪地层剖面,将本区二叠系划分为:上统包括大隆组、小元冲组:下统包括斗岭组(即斗岭煤系)、当冲组及栖霞组等地层单位。其中着重讨论了斗岭煤系的时代问题。在斗岭组顶部采得大量Altudoceras,Paraceltites等菊石化石,时代属早二叠世晚期,从而提出了本区斗岭煤系时代应属早二叠世晚期。文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网组(片)长会议,于85年3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网组(片)长等十二个单位派员参加了会议,长办科技处,部规划院,部水文局派员出席了会议。长办水文局作为网长单位,向会议作了关于“1984年度工作小结及1985年度工作意见”的报告.会议总结回顾了建网以来的工作,讨论修改了《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网章》(草案),会议还讨论了网内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