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北极地图集》综合反映了25年来我国南北极测绘的历史与研究成果。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和数字制图工艺,采用基于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的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集图像、影像、文字、图片于一体,围绕由南极洲和北极地区到中国南北极考查地区,从极地地理环境特征到我国极地测绘考察现状,突出反映了极地特有的区域地理特点和现象,汇集了普通地理地图、专题地图、影像图共70多幅,图片150张。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北极航道对于我国海洋与极地战略的重要性,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北极航道适航性研究现状,并对我国未来北极航道适航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北极航道研究,为我国利用北极航道开展极地科考和商业航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今年冬天的极地涡流正在向北半球的某些地区(例如美国东北部)送去极度冰冷的"北极天气",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来自欧洲航天局(以下简称"欧空局")的风神卫星采集的风信息来进一步阐明这一复杂现象。极地涡旋是极地平流层中北极上方的大量冷空气。它周围环绕着一股强劲的气流,沿着涡旋边界逆时针旋转。极地涡旋在冬季更加强烈,使寒冷的空气保持在北极附近。  相似文献   

4.
《地图》2007,(5):8-8
今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的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以下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此举就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再次引发环北极地区国家的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5.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是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制作的成果。极地考察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的科学活动,雪龙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表现雪龙船极地科学考察航行路线的走航图,将成为我国南北极考察活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极国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和格陵兰等,多是经济较发达、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十分注重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政策完善与管理的国家.本文在项目工作基础上,对北极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政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对比,认为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政策上既存在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但总体上,对矿产勘探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包括:开展勘探工作要获得许可证、要提交勘探计划并得到批准、勘探工作完成后要提交勘探报告、要注意保护环境等;对开发工作,在采矿工作开始前,要提交矿山运作计划包括矿山关闭计划和废物管理计划、要提交矿山年度运作报告、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计划等.  相似文献   

7.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中考察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进行识别和统计,累计经停了14个国家的32个港口,累计停靠了11个国家的18个极地考察站.探究了考察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考察船的往返路线选择情况,并总结了南极考察船穿越西风带的航迹规律.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国南极科考4个阶段的特征,为未来南极科考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极地考察数据表达中的基础地理信息不统一,难以进行成果集成等问题,本文根据极地地理信息多源、异构、分散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模式。利用资源池调度、多级服务平滑链接、专题地图渲染服务等技术,开发了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并以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标准底图发布为例,完成了130幅极地底图数据的标准化整理制作与资源共享,所采用的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底图共享模式实现了服务接口让空间数据以地图方式在线共享;后台GIS服务引擎让地图带着空间分析功能共享;服务聚合满足多维度上的共享需求。为南北极考察成果的集成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后续南北极考察成果的表达和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08,(6):4-4,5
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务院日前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立于全球化的视角,用国家战略的眼光,全面准确地收集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北极问题的论文,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数据背后的事实进行了挖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直观地分析了国内外北极研究的现状,力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反映当前北极地区研究的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北极地区研究的走向,找出北极地区研究的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的概念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关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对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讲,人口和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最近,俄罗斯联邦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联邦地理生态系统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所、俄罗斯生态联盟和“俄罗斯生态新闻”联合会联合推出了《俄罗斯地下资源开发生态安全保障的国家战略构想》草案,反映了俄罗斯对地下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这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极地测绘与遥感信息学的奠基人鄂栋臣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1日5时40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鄂栋臣曾参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一生参与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荣立二等功,是全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北两极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学工作者。15年前,《中国测绘》记者采访过鄂栋臣,在此之际,我们把这篇尘封的稿件刊登,在此缅怀鄂栋臣教授。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积极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研究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耕地保护政策,根据部《关于切实抓好2001年国土资源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123号)精神,按照经部领导同意的《2001年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方案》的安排,部耕地保护司会同地籍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当我和探险队的队友们乘飞机离开北京。踏上北极大地,参观了位于北纬68度的特罗姆瑟极地探险展览馆,瞻仰了位于北纬78度的阿蒙森北极探险时住过的小屋,使我们对北极探险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周定国 《地图》2002,(5):44-51
北极地区是一片几乎完全被欧亚大陆、北美大陆所包围的气候酷寒区域。自16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西方极地探险家们,以百折不挠的气概,以鲜血和生命去探索北极这一令人生畏的神秘王国。人们对这些富有献身精神的探险家们深为敬仰,根据国际惯例,将北极地区的海洋、岛屿、海湾、岬角、海底地形等,以首次发现者的姓氏命名,以示永久纪念。  相似文献   

16.
正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新华社] 12月16日至18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点任务,为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定向领航。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会议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加拿大创新战略的概况2002年2月,加拿大工业部部长阿兰洛克与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简斯图沃特女士共同发布了加拿大未来10年的创新指导政策——“加拿大创新战略”,目的是使加拿大步入世界最具创新力国家的前列。该战略由《知识至关重要:加拿大人的技能与学习》和《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8.
《地图》2008,(6):15-15
日前,极地科学家分析完冰雪中心的数据后说。随着北半球秋季的即将落幕,北极的温度又开始降低,每年北极海冰面积的最小值通常都会在这时(9月中旬)出现。而今年的9月14日,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降到了全年最低,再一次非常接近了2007年创造的自1979年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遥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着重探讨了其在观察极地地区进行观测的适用性。极地地区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海冰的广泛覆盖对大气、海洋和极地地区特别是对其他地方的、其他进程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海冰覆盖了极地海洋广阔的区域,而两极地区的海冰受气候变化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却不同,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趋势明显而南极海冰面积却有上升趋势。本研究回顾了海冰遥感领域的相关文献,评估不同传感器监测海冰物理特性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传感器的规格和获取的数据,概括了它们如何发展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讨论了不同的遥感技术和观测方法及其在监测海冰变化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利用不同的数据集对海冰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总结了用于海冰监测的数据集以监测这些实地很难到达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20年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探究其时空演化格局并进一步解析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核密度范围逐年扩展,至2020年宜宾成为全省第二大密度核心区,整体形成双核集聚、带状扩散、集中连片发展的空间结构,但不均衡现象较明显;(2)2010—2020年四川省3A、4A级旅游景区呈倍数增长,5A级增速平缓;(3)3A及以上旅游景区重心运动轨迹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移动,近年来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旅游景区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旅游扶贫等政策的大力实施;(4)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格局的动态发展与空间演化是政策制度设计、市场供需结构、交通通达度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