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1998.12~2002.12)记录到的米波Ⅱ型爆发,与Ha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的关系。统计发现:持续时间长的Ha耀斑和CME与Ⅱ型爆发比与Ⅲ型爆发的相关性好;伴随Ⅱ型爆发的CME可发生在Ha耀斑之前或之后,且91%的长寿命耀斑发生在CME之前。平均在前23分钟;伴随Ⅱ型爆发的Ha耀斑的能量随着CME的速度增大而变强。对这些观测特征作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_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质子耀斑中的高能质子(>10MeV)都是在耀斑脉冲相的磁环中受到随机MHD湍动加速作用而产生的。那些逃逸到行星际空间的质子流就构成了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日冕物质抛射与共生射电爆发的地面和空间联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述了近年来太阳和空间物理的一大研究成果;产生日地空间射电爆发和地球物理响应的主因不是太阳耀斑,而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论述了射电爆发在研究CME中的作用;分析了1991-06-15CME事件中射电爆发和质子事件产生的物理过程;介绍了地面/空间对CME和共生射电爆发联测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地面/空间联测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6个具有双向频率漂移的米波Ⅲ型爆发对。这些事件分别揭示了在正向和反向漂称爆发之间的界面频率在244-272MHz之间;频率漂移率在32-198MHz/s之间;寿命为1.1-3.4s;带宽在43-70MHz之间;与Hα8耀斑相关为100%,其中33%的爆发发生在Hα耀斑的初始时刻,这说明它们与磁重联初始能量释放有关;50%的爆发与X射线对应。从观测特征出发,讨论了它们可能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6.
太阳射电爆发与高能质子加速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  相似文献   

7.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9,40(2):149-155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但有γ射线耀斑)2种不同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珥上升运动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平  许敖敖 《天文学报》1997,38(2):160-166
本文基于观测日珥上升运动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我们对日珥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探讨了在背景场作用下,日珥上升时其上方盔状冕流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分析了1980年8月18日爆发日珥与对应的CME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缓慢上升的日珥只引起盔状冕流缓慢演化;(2)加速上升日珥的加速度和末速度的大小决定形成CME事件的激烈程度;(3)CME事件的能量可能来源于爆发日环释放的磁能.理论分析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邵承文  汪敏  谢瑞祥 《天文学报》2005,46(4):416-425
分析了与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关的太阳微波爆发(SMB)的特征,包括持 续时间、峰值流量、爆发类型、谱指数等.选取了从1999年11月至2003年9月的136 个事件,包括60个部分晕状CME(120°<宽度<360°)/晕状CME(宽度=360°)和 76个正常CME(20°<宽度<120°)/窄CME(0°<宽度<20°). 研究发现: (1)与正常CME/窄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与部分晕状 /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2)与慢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 间较短,与快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可长可短;(3)与正常/窄CME有关的微 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比较小,与部分晕状/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有大 有小;(4)与慢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较小,与快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 值辐射流量可长可短; (5)与正常/窄CME有关的微波爆发绝大多数为简单(simple) 型,与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绝大多数为复杂(C)/大爆发(GB)型; (6)与CME 有关的事件在频率,f相似文献   

10.
利用色球Ha单色像、TRACE和SOHO/EITEUV单色像、SOH0/LASCO白光日冕观测及SOH0/MDI光球磁图,对2003年8月25日日面AR0442边界上2个暗条爆发的不同动力学行为及与之相关的耀斑、耀斑后环和CME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个暗条的激活态和爆发过程有明显不同:暗条F1先变粗变黑,出现明显分叉,然后表现为whiplike爆发;而暗条F2一部分先消失,其余部分出现水平的轴向运动,最后F2整体爆发。(2)2个暗条的爆发机制是不同的:F1的爆发可能与新浮磁流密切相关,而F2的爆发与F1爆发产生的双带耀斑的分离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Ⅰ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发同时达到极大;(2)H_a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A,且呈现强烈的线心反转,H_β和H_γ线心亦有反转;(3)所拍摄的5条谱线都有明显的红不对称性,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根据上述结果,本文用电子束轰击、色球蒸发和色球压缩区对该耀斑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动力学机制作了定性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黑子群在日面期间的顺或反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会先后并存.质子耀斑前1~2无,黑子群的旋转角速度达到极大.耀斑后,磁绳的松弛,黑子群可能会反向旋转,强的剪切过程和质子耀斑可能会再度出现.强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共同特征是:(1)形态为单个团状结构δ型黑子,即众多异极性本影核紧锁在同一黑子半影中;(2)黑子面积>1000×10-6半球面积,日面跨度>10°;(3)黑子群都有快速的旋转运动.这类活动区,如果在日面西部活动性明显地增强,那么这个活动区在未来转到日面边缘及其背后、或再次从日面东边缘转出时,定能再次爆发耀斑和伴随较强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Ⅲ型射电爆发与光学活动的关系,发现在230~300MHz频率范围的米波Ⅲ型爆发与Hα耀斑的关系是密切的,Ⅲ型爆发的产生与双极磁结构和复杂型黑子活动区也密切相关。并对统计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胡菊 Hiei  E 《天文学报》1994,35(4):396-405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4年9月10日白光耀斑的光谱资料,并利用Non-LTE理论计算了它的半经验大气模型和辐射损失。由光谱测量得到:(1)连续辐射强度在巴耳末系限(3647)附近发生跳跃。在极大时刻,巴耳末跳跃可达约11%;(2)该耀斑有强而宽的巴耳末谱线发射,其高项巴耳末谱线轮廓的全半宽随主量子数n而变化,在8<n<9达到极小;(3)连续辐射极大时刻同微波爆发极大相一致,比Ha耀斑极大时刻提前几分钟。这三个特征很可能是Ⅰ类白光耀斑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21周、22周(1976年—1992年间)97个质子活动区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活动区的面积、型别、磁结构、半影纤维等,结果表明:75%的质子耀斑产生于面积为500≤Sp≤3000单位的黑子群中;耀斑爆发前一天及后一天活动区面积有显著减少;质子活动区含δ复杂磁结构的占70%;具有半影旋涡形态的质子活动区中,约77%的耀斑发生在旋涡黑子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在230~300MHz、625~1500MHz、1000~2000MHz和2600~3800MHz记录到的11对具有双向漂移结构的Ⅲ型爆发.对双向Ⅲ型爆发的半功率持续时间、频率漂移率、偏振度等观测特征与普通Ⅲ型爆发作了比较,与Hα耀斑的关系也作了详细分析.得到这些事件的显著特征,并对双向Ⅲ型爆发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987年1月—1994年12月SGD发表的太阳射电米波Ⅱ型爆发与SID事件、Hα耀斑、X射线等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电离层突然扰动与米波Ⅱ型爆发的关系是密切的。有86%的SID事件发生在Ⅱ型爆发之前,这可能是由于SID事件是由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辐射引起,而慢漂移Ⅱ型爆发与耀斑产生的MHD激波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质子活动与太阳黑子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21周、22周(1976年-1992年间)97个质子活动区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活动区的面积、型别、磁结构、半影纤维等,结果表明:75%的质子耀斑产生于面积为500≤Sp≤3000单位的黑子群中;耀斑爆发前一天及后一天活动区面积有显著减少,质子活动区含δ复杂磁结构的占70%;具有半影旋涡形态的质子活动区中,约77%的耀斑发生在旋涡黑子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20.
<正>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一种剧烈的活动现象,发生的时标约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耀斑过程涉及能量释放、等离子体加热、粒子加速、物质运动、波动等现象.耀斑爆发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所发出的辐射基本覆盖了电磁波的所有波段.耀斑发生通常还会伴随日冕物质抛射(CME),从而对空间和地球环境造成影响.目前我们对耀斑过程的理解还很不足(定量方面),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仍待解决,包括:耀斑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