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钧 《中国沙漠》1992,12(3):33-37
民勤荒漠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东北部,介于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境内景观以沙漠、戈壁、绿洲为主.已知境内兽类26种,隶属5目,9科,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1)山地荒漠(2)山前沙砾戈壁(3)沙漠(4)绿洲。  相似文献   

2.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的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杨小平 《中国沙漠》2000,20(2):166-170
利用气候地貌学原理,分析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的景观类型。研究地区的现代景观形态主要是风营力地形、荒漠平原及准平原。由于气候向干旱发展,古老的准平原正在向荒漠平原过渡,而在周围山地上的荒漠沟谷地区也已出现了风成沙,形态上成为荒漠沟谷向风营力地形的过渡形式。在古湖盆地区因湖泊干枯,地表形态正在向风营力地形方向发展。根据沙丘上的胶结面及周围湖泊的水位变化,笔者初步认为在西风环流的作用下,巴丹吉林地区在30 ka B.P.,20 ka B.P.时曾有过较湿润的气候。类似的情况在全新世时也出现过多次,但这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晶  吕昭智  钱翌  宋菁  钟晓英 《中国沙漠》2010,30(6):1367-1373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土壤与植被之间存在不同的互动关系。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选择荒漠-绿洲交错区、沙漠边缘、沙漠腹地典型景观类型取样,监测不同景观条件下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植被盖度。结果表明,不同景观植被盖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5)。土壤水分含量、植被盖度、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荒漠-绿洲交错区沙漠边缘沙漠腹地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由荒漠-绿洲交错带10.4%递减到沙漠边缘5.8%、沙漠腹地3.5%;植被盖度、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类型由荒漠灰钙土向风沙土过渡,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相同土壤属性情况下,植被盖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不同区域内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被长期质疑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在不断观测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让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以策勒绿洲为例对其进行剖析,作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一种典型类型,绿洲-沙漠过渡带可以界定为自绿洲边缘(人工防护体系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边界)到植被盖度为20%~25%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为外缘边界(绿洲与流动沙漠之间)的荒漠地带。过渡带的内缘边界为绿洲外缘的人工防护体系,包括防风阻沙林带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过渡带形成是因为从绿洲到外部荒漠存在水热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导致植被、土壤、地貌等综合景观展现出过渡特征,其组成与结构模式为:由绿洲向沙漠方向,稀疏灌木林(或边缘防护林体系)地-缓起伏灌草沉沙地-起伏灌丛沙堆和高起伏灌丛沙堆地。过渡带是乡土动植物重要的保留与保护地,是绿洲与沙漠间能流物流输送交换的缓冲带、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地貌、土壤以及植被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重要的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干旱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为中下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土资源,在荒漠中孕育出绿洲,过渡带位于其间,构成荒漠-过渡带-绿洲地理景观单元。界定荒漠、过渡带、绿洲的空间分布,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服务方面的精确认知评价提供空间参考。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选取训练样本,利用常用遥感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对荒漠、过渡带和绿洲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结果表明:采用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6项遥感指标和2项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与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计算出训练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4%、84.0%、70.2%。采用遥感指标结合景观指数的综合判别分析,比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判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4%\,22.2%。经综合指标判别分析,得出除主要山地外的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面积分别为133万、49万、58万hm2。  相似文献   

6.
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根据新疆环境和生态特点,将新疆划分为14个二级生态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荒漠与非荒漠生态景观面积大致相当,但空间分异较大。新疆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约1/3,非荒漠景观占2/3,宏观生态相对稳定;新疆东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2/3以上,宏观生态十分严峻;新疆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1/2,宏观生态稳定性差。沙漠、绿洲、水体三种主要景观类型中,北疆阿尔泰山南坡、伊犁盆地及南疆叶尔羌-喀什河三角洲地区沙漠化呈降低趋势;天山北坡各段及准噶尔盆地西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漠化明显减缓;新疆东部及南部其余各地区沙漠化均呈现增强趋势。新疆水体景观的变化表现为天然和人工水体面积的消长。近50年来,新疆修建的水库和坑塘等人工水体总面积与同期天然水体缩小的面积基本相当,表明新疆水体景观再近50年来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水体的空间位移。绿洲景观的变化表明,北疆地区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面积的比例已经从50年代的5:1以上下降到约1:1,南疆由6:1以上下降到3:1左右。天然绿洲的减少是绿洲生态局部劣变的标志。研究还表明,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许英勤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4,27(2):193-198
以塔里木河下游垦区为研究区,对其1986~2000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在:(1)随着人类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提高,区域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主要是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灌木疏林地、低质草地和草地的退化为主;其次,人工绿洲的开垦多在这三类用地上;此外,水库蓄水面积的增大,淹没了部分这类用地。(2)从斑块的绝对面积来看,始终是以荒地和低质草地为主,且荒地、水浇地、水田、水域和沼泽在两个灌区都是逐步增加的,荒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研究区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3)从斑块转移概率来看,研究区居民地、荒地、低质草地以及水浇地至少有94%以上的面积是保持其原来状况的;而沼泽的转移概率达到84%以上,主要转移为水域。反映了区域绿洲景观的主体仍然是以荒漠为背景的强烈人为干扰的人工绿洲景观.以及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荒漠-绿洲区是干旱区地表景观格局变化最频繁的地区,深入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环境的差异对揭示干旱区生态系统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样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理化属性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荒漠、过渡带到绿洲景观,土壤质地和持水性能在不断好转,酸碱度和盐分状况变化不大,养分状况则表现为荒漠和过渡带具有近乎相同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绿洲具有显著增加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不同深度上,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几乎没有变化;过渡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层不断改善,含水量逐层增大,全磷含量缓慢增加,C∶N和C∶P的值波动减小;绿洲景观土壤含水量由表层至深层显著增加,养分含量显著降低,C∶N和C∶P的值显著减小。总体而言,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分异程度最小,绿洲景观分异程度最大,过渡带景观在土壤质地和含水量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大,在土壤养分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小。此外,过渡带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自相关程度最高,且土壤质地是引起其他土壤理化属性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以1982~2000年NQ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I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沙漠、戈壁无植被区景观类型在本区生态景观中优势度最大,占支配地位,绿洲作为斑块镶嵌于其上;近20年,平原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在研究区所占的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绿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类植被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平原丘陵区的自然景观斑块分维数在增长,绿洲景观类型斑块的分维值在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已成为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俊  周成虎  李建新 《地理研究》2006,25(2):350-358
通过GIS技术的叠加和提取功能建立了焉耆盆地两个时间段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焉耆盆地内部绿洲景观类型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经过近40年的土地开垦后,人工绿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农田向自然绿洲和荒漠的扩张在整个研究阶段均可见;农田开垦的对象表现为从草地(含部分沼泽地)→多汁木本盐柴类荒漠→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迁移,体现了农田绿洲开垦从易到难,自然绿洲不断缩小,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的过程;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盆地内湖泊水体、湖泊周边及农田绿洲出现明显的生态退化。焉耆盆地今后的规划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盆地环境治理很大程度决定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调节。  相似文献   

11.
We have compiled landscape map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based on the land-use map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total of six ecoregions was delineated. Various landscape metrics of each zone, including area, patch density and size, edge, shape, nearest-neighbor, diversity, and contagion and interspersion metric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alysis program FRAGSTA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shows a high continuity and complex patch shapes.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of the oasis area shows the most complex landscape structure, the richest patch types, and the highest diversity. The oas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rivers and artificial channels, and are heterogeneous mosaics embedded in the desert landscape matrix. The landscape structures of oases in different zones vary greatly. In the oasis zone in the Hexi Corridor, the artificial oasis, dominated by irrigated farm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dscape elements. Conversely, in the Ruoshui River Delta zone, the patches are fragmented and the landscape is easily disturbed. In the transitional belt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the patch types are meadow, salinized meadow, salt desert, and marsh, which are fragmented and distributed in clusters. These patch types reflect the biodiversity in the arid reg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isting the desertification in the area, suggesting they must be protected carefully. In the desert area, such as the northern Alxa High Plain, the bare gobi is a landscape matrix with absolute dominance and very high contagion, while other landscape types in the zone are heterogeneous mosaics embedded in the matrix with very small percentag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部的沙漠、戈壁、绿洲、湿地、干河床等地貌单元地表沉积物化学元素的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的UCC标准值、Ba-Sr含量比值、化学蚀变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的元素特征差异显著,但都处于低等风化阶段。库姆塔格沙漠东北端的平沙地、灌丛沙地与北侧戈壁地表沉积物元素特征相近,物源是北山;沙漠东缘沙物质有相近的主元素含量和Ba-Sr含量比值,化学风化特征和Fe、Mg含量自北向南呈现渐变趋势,表明受到偏北风的搬运混合作用,其可能的物源包括南部阿尔金山洪冲积物、东侧的干河床和戈壁。沙漠与敦煌绿洲间的戈壁地带化学风化微弱,区域差异不明显,但不同部位沙物质的元素含量有近源性。鸣沙山西侧的沙物质元素不同于库姆塔格沙漠,而与之相近的党河漫滩相近,因此其最有可能的物源是党河。  相似文献   

13.
地质历史过程中全新世时期是一个温暖湿润的间冰期气候过程,中间出现过多次变冷或变干的快速气候事件。BL剖面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是一典型的风成砂黄土沉积地层,沉积厚度约350 cm。通过沉积地层光释光测年和沉积物粒度变化分析,结果显示:(1)BL剖面沉积的年代始于8.3 ka,处在全新世早期;(2)区域干旱气候条件下,反映冬季风的代用指标则以粗端组分含量为主,BL剖面沉积物平均粒度受到颗粒粗端的影响较大,对比3个不同粗颗粒组分含量所指示的古气候变化,选用>110 μm的沉积物颗粒组分含量作为冬季风研究的替代性指标,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剖面粒度对全新世中晚期的6次气候快速变化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其特点是对全球性冷事件敏感性较强,对干旱事件响应较弱。对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全新世气候过程的研究,可为极端干旱区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土壤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最后一个进行大型资源环境综合考察的沙漠。该区域土壤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9个科学考察专题之一。通过2007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野外集中科考,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土壤类型和分布特征方面,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地带性土壤类型为棕漠土,土壤分布高度地带性显著,存在多种地带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中微域组合。在土壤形成发育和演变方面,表现出土壤形成过程中的风蚀、沙化严重,常使许多土壤类型处于复幼过程;土壤盐分表聚明显;土壤形成发育和演变过程受水文过程主导;区域土壤普遍肥力低下。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与河流、冰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数量少;其中下游形成的绿洲小,且从汉代至今都在河流出山口处分布,变化不大,而西侧的和田地区反之,河流下游的沙漠中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大规模古绿洲;汉代的古绿洲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下部的沙漠中心,中部则是以唐代古绿洲遗址为主,上部沙漠边缘多为近代和现代绿洲;古绿洲迁移最大距离可达200 km左右;河流年径流量与古绿洲在沙漠分布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漠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流动沙丘群中,距沙漠南北边缘绿洲均有200 km多,塔里木盆地南缘分布众多发源于昆仑山区的地表河流,而沙漠中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演变,与其南部区域的地表水的循环转化有密切的水力联系;通过对沙漠油田南部分布的地表河流水质、泉水水质、湖泊水质、沙漠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初步弄清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和水化学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探索沙漠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地观测的库姆塔格沙漠风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姆塔格沙漠分布在新疆东部,罗布泊洼地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向东可延伸至甘肃敦煌的西部,总面积2\^29万km2,是我国第6大沙漠。该沙漠内部气候极为干旱,植被稀疏,是我国最后一个开展全面考察的沙漠。通过对建在库姆塔格沙漠内东部和西部的两个自动测风站和南北的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观测资料,结合相应时段MICAPS通过VSAT接收到的地面风场格点资料,对沙漠内部风场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起沙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受南面阿尔金山高大山体的阻挡作用,库姆塔格沙漠的风场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表现出类似山谷风的风向转换规律,白天以上山的偏北风为主,夜晚以下山的偏南风为主,不同的季节山谷风的转化时间相应地不同。②冬季沙漠整体以偏南风为主,夏季偏北风占主导,而春秋季沙漠北部仍以偏北风为主,而沙漠东部和南部出现偏南风,沙漠西部为偏东风。③起沙风速的特征表现为:沙漠整体以偏北风为主,沙漠北部和西部以偏东北风为主,南部和东部以偏西北风为主,风向在沙漠中部从北向南由东北转为北,到了沙漠南部转为偏西北风向东南方向流去,风向的转变与库姆塔格沙漠沙丘走向最后转向东南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绿洲景观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本文应用近年来日益活跃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对绿洲的概念,基本特征,分布,景观类型,景观命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库姆塔格沙漠春季近地面风场、温度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萍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2,32(2):442-446
 利用中尺度区域预报模式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及其周边地区春季近地层风场与温度场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发现,受青藏高原地形影响,偏北气流向南运行在途经库姆塔格沙漠的过程中发生3个分支:①在沙漠东部气流逐渐转变为西北风吹向甘肃省;②中西部气流以较强的东北风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③另一部分气流继续顺势南下流入青海省。沙漠区域温度从北向南逐渐降低,在青海省的边界上出现一个低温带,然后温度又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沙漠,由于黄河及屠申泽等水分条件的影响,当时尚存在着几处绿洲,西汉临戎等3座县城就建立在这些绿洲上。其后,由于黄河干流改道,屠申泽干涸,导致了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