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下,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越冬亲虾进行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实验,利用腹部采血和剪取游泳足进行活体取样.统计感染对虾发病及死亡情况,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WSSV,统计实对虾受WSS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在对虾累计死亡率上游泳足取样的高温组(18~21 ℃)和低温组(9~12 ℃)有显著差异(P=0.041<0.05),高温组明显高于低温组;在对虾受WSSV感染程度上,高温组主要呈严重感染(91.67%),中温组(13~16 ℃)和低温组则主要呈轻度感染,且温度越低受感染程度越轻;在跟踪WSSV感染对虾进程研究上,高温组在48 h检测出WSSV,中温组和低温组则分别在72 h和96 h检测出WSSV,明显滞后于高温组.表明温度对WSSV感染对虾有一定的影响,低温(9~12 ℃)条件下WSSV也能感染对虾且导致死亡,但低温可抑制WSSV的增殖,减缓感染进程,延迟白斑综合症(W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稚贝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在温度耐受性方面:(1)稚贝在低温端温度为4℃、6℃、8℃、10℃时保持90%~100%存活的时间分别为0?d、2?d、3?d、7?d;在高温端温度为33℃、34℃、35℃、36℃时保持90%~100%存活...  相似文献   

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15基因的RNA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衡  谷力  杨丰 《台湾海峡》2012,31(1):47-52
VP15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一种核衣壳蛋白,以往的研究表明VP15属DNA结合蛋白,具有潜在的浓缩包装病毒基因组的功能.利用RNAi技术将vp15基因沉默,来研究vp15基因沉默后对WSSV增殖及结构的影响.体外合成了vp15基因的特异双链RNA(vp15-dsRNA)和非特异双链RNA(gfp-dsRNA),分别与WSSV混合共注射淡水原克氏螯虾.在感染后24、36、48 h,每个实验组分别取病虾步足肌肉,样品用Trizol试剂盒提取RNA用于RT-PCR检测、用病毒检测试剂盒提取DNA模板用于荧光定量PCR分析.另外每组随机选取1只虾,取中肠,用于树脂包埋组织超薄切片分析.逆转录PCR分析结果显示vp15-dsRNA能特异性敲除vp15基因转录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vp15-dsRNA干扰vp15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WSSV病毒粒子的增值.此外,利用树脂包埋组织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发现vp15基因被干扰后病毒粒子数量上明显降低并且引起病毒粒子包装异常.通过vp15基因特异dsRNA干扰,有效抑制了WSSV病毒增殖,此外进一步阐明VP15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组装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了解病毒组装以及病毒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脊尾白虾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011年江苏沿海多数地方海水养殖中发生了脊尾白虾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本课题通过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进行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病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检测普遍呈阳性;应用发病虾组织制备的病毒粗提液,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实验表明该病毒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68.5%的死亡率。电镜结果表明,发病虾与感染病虾鳃及肝胰脏等组织器官都发生了相同的细胞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质边聚、线粒体肿胀、内嵴消失等一系列细胞病理变化,在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发现了具有单层囊膜结构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30~170)nm×(305~405)nm,核衣壳呈子弹形,一端较细另一端较粗,完整病毒粒子由核心、衣壳和囊膜构成,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该病毒为WSSV。实验结果符合柯赫氏法则,可以初步推断WSSV感染脊尾白虾并与引发的大规模死亡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艳冰  吴成林  杨丰 《海洋学报》2008,30(1):135-139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的最主要病毒病原之一,给对虾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分别与三种该病毒膜蛋白VP39,VP124和VP187的特异性抗血清在体外作用后,再注射到螯虾体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同或未同VP124抗血清作用的WSSV,8 d后螯虾的死亡率分别是100%和60%,WSSV的感染能够被抗VP124抗体中和。进一步利用定量PCR分析上述三种特异性抗血清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VP124抗血清可抑制WSSV在螯虾体内的增殖。所有结果表明,VP124在病毒的感染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娟  熊生良  杨丰 《台湾海峡》2011,30(4):512-51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虾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从WSSV基因组中克隆到vp41a基因,大小约为900bp,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VP41A.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His一卅J0表达了重组蛋白VP41A,大小约为43kDa.并通过Ni一琼脂糖珠交联下拉实验,在虾血细胞中找到一个能与VP41A相互作用蛋白,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为细胞粘连蛋白,说明在WSS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蛋白VP41A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推动了WSSV与宿主对虾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病毒复制或转录的关键蛋白,为最终的病毒防治及快诛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克氏原螯虾,感染后每24 h采集螯虾血细胞。血细胞经与抗WSSV单克隆抗体及FITC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反应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SSV对血细胞的感染,同时记录螯虾累积死亡率及血细胞密度。结果表明,感染WSSV后螯虾1~7 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3.3%,13.3%,16.7%,36.7%,70.0%,90%和100%;1~5 d血细胞被感染比例分别为6.47%,6.93%,10.65%,26.08%和4.94%;1~5 d被感染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7,10.89,11.71,13.77和15.47;1~6 d血细胞密度分别为(7.56±0.30),(5.60±0.24),(4.21±0.30),(1.45±0.26),(1.21±0.21)和(1.14±0.18)×106个/mL,阴性对照组螯虾血细胞密度为(5.34±0.22)×106个/mL。可见,感染WSSV后螯虾血细胞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至感染后第6天血细胞密度仅为对照组的21.3%;被感染血细胞内的病毒量始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感染率时螯虾处于濒死状态,表明血细胞的WSSV感染与螯虾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亲环素蛋白A(Procambarus clarkii Cyclopllilin A,简称PcCypA)是一种存在于克氏原螯虾(P.clarkii)中高度保守的重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了初步阐明CypA在病毒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qRT-PCR等技术分析了克氏原螯虾在WSSV病毒感染后,PcCypA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感染WSSV后,心脏和肌肉组织中都出现了肌纤维断裂溶解的情况,在肝胰腺组织中出现了脂肪颗粒脱落、细胞空泡化和细胞膜溶解现象。同时,不同组织中的PcCyp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时序差异,以24hpi为界,0—24hpi为注射应激期,在此期间,肝胰腺、心脏等组织中的PcCypA转录表达量均有上调;24—36hpi为应激恢复期,绝大多数的组织中PcCypA转录表达均出现了回落,但在心脏、肌肉、血淋巴组织中出现了上调,说明这三个组织对WSSV感染的响应可能早于其他组织;48hpi之后为病毒感染响应阶段,在此期间鳃和肌肉组织中PcCypA表达量显著提升,而在肝胰腺和精巢组织中却出现表达下调;96—120hpi为感染响应后期阶段,肝胰腺和肠组织的PcCypA转录水平再次上调。因而,可以初步推断PcCypA在病毒WSSV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且在不同的组织中PcCypA的转录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业中最具破坏力的致病病毒.本实验用含WSSV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肌肉投喂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模拟自然条件下对虾经摄食感染WSSV的过程.在口服攻毒后不同时间分别取消化系统的不同器官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各器官中病毒的拷贝数,发现攻毒后12~24 h病毒在食道或中肠中的病毒量仅增加了3~5倍,而在贲门胃和幽门胃中的病毒量增加了100倍以上.进一步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病毒粒子对贲门胃和幽门胃内壁均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而对食道和中肠内壁的粘附能力很弱,且脱去了囊膜的WSSV核衣壳失去了与对虾消化道粘附的能力.以上结果说明WSSV经摄食后主要入侵的靶器官是胃,且病毒囊膜蛋白在病毒与宿主消化道器官的相互作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细胞培养条件对TRBIV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以0.2 mL病毒液接种FG细胞、吸附2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2℃培养时,病毒的增殖速度最快。研究还发现,病毒的收获时间和病毒液冻融次数对所得病毒的感染力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增殖条件下,病毒在FG细胞中增殖至第4天时进行收获,且只冻融1次,其感染活性最强,反复冻融后病毒的感染活性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海工建筑对周边岸滩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影像,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 S”( GIS、RS、GPS )技术,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五十年来(1956年~2006年)海岸演变过程、动因及规律,探讨了海岸演变预测及对周边岸滩的影响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干预下岸滩演变对周边海滩产生较大影响,表现为改变局部流场,促进周边岸滩的发育,形成秦皇岛地区自然岸线整体侵蚀背景下的局部淤积现象,其演化特征为:海滩渐宽,年淤积量0.14 m~2.71 m。淤积速度减慢,0.04 m/a~0.7 m/a不等。坡度变缓,仅秦皇岛煤一期突码头至人工填筑地海滩坡度即降低3.8°( 1985 年~2006 年);岸线弧度减小,年均变化 0.083°~0.415°,湾顶位置逐年W、WWS向移动;海滩组成物细化,海滩砂中值粒径年均变化0.016 mm~0.035 mm。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附着基异养细菌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61株异养细菌,对其进行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芽孢杆菌(Bacillu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扇贝幼虫附着前附着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扇贝幼虫附着后气单胞菌成为优势,弧菌数量明显增加,与假单胞菌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开孔沉箱是将传统沉箱的前壁开孔,使沉箱前的入射波浪与反射波浪非同相位叠加,达到消能目的。消浪室是开孔沉箱的重要特征结构,其宽度对开孔沉箱的消浪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可渗明基床开孔沉箱,赋予消浪室宽度以较大的变化范围,开展专项物模试验,研究探讨了在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作用下,相对消浪室宽度对可渗明基床开孔沉箱前波高反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反射系数随相对消浪室宽度的增加呈减小—增大—减小的振荡特性,这一发现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工程中开孔沉箱消浪室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以物模试验值为标准,评价两种方法在研究相对消浪室宽度对开孔沉箱波高反射系数影响时的规律把握能力及计算精度,对工程中应用这两种方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底对系缆运动及张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系缆运动及张力进行分析,并考虑海底对系缆的影响。采用细长弹性杆单元模拟系缆微段,建立系缆运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离散,将海底弹性和阻尼作用力添加到离散控制方程中。利用牛顿法和Newmark-β法对离散后的系缆非线性运动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模拟长600 m的系缆顶端受到垂向正弦激励时的运动,分别求得考虑和不考虑海底作用时系缆运动响应和动态张力。通过对比系缆的运动、速度和动态张力结果,发现海底的弹性阻尼作用对系缆的运动及张力特性有极大影响。上述研究工作为计算海底对系缆的作用力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是标准化工作重要的内容,海洋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对海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仍有待加强.运用经济博弈理论,探讨在开展海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过程中利益群体间的关系.研究影响监督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监督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地球的起源和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假说。大量对地球起源的不同观点是研究地球的不同学科长期独立发展的结果。个别学科,特别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可能性,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诞生了新的全球学说,其创始人是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学说有利的是以下事实:大陆外形的吻合、世界洋中脊体系、古地磁资料、上地幔中存在着较低黏度层、陆壳和洋壳的地球物理差别。可见,所有这些事实或者是地球物理的,或者是地理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对海峡城市群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定位研究表明,未来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专题研究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海域使用确权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第三条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自《海域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项制度得到广泛实施,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更趋科学合理。同时,配套的《海域使用管理技术规范》为界定项目用海范围,规范海域使用权的申请、办理、确权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对有些功能使用上交叉的海域,或者同一海域不同空间上(水面、底土)使用的海域等特殊情况下如何…  相似文献   

19.
A finite-difference system of motion equations for a baroclinic ocean with an irregular bottom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box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indefinite coefficient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shown to possess the property of conserving momentum, mass, and energy. In the case of barotropic motion, the finite-difference scheme retains potential enstrophy.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n the adaptation of hydrophysical fields in the Equatorial Atlantic in summer was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l developed. We managed to obtain a series of features of the equatorial circulation when the coefficients of turbulent exchange and diffusion were small enough.Translated by Mikhail M. Trufanov.  相似文献   

20.
臭氧对物体表面IBV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O3对物体表面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不同物体表面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1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高于60.3mg/m^3,作用时间超过15min时就可将表面皿表面的病毒完全杀灭。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影响,即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而湿度对臭氧消毒效果则没有影响。同时,表面的材料不同对臭氧的消毒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对金属材料和玻璃器皿的消毒效果较好;对纸片和布片的杀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