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季度影响本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今年的特点是影响本省的台风个数少,但破坏力强,造成灾害惨重。1前期台风“江边”过,东北日暴雨成灾。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面和南海海面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少,到9月底为止仅有ZI个编号(常年28个),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仅有3个(常年5个)。今年影响广东的台风比较异常,初台比常年迟到47天;至8月份无台风登陆我省;7~8月仅有5个编号热带气旋擦边过:9606号热带风暴7月22日在海南万宁登陆,9607号台风7月27日在福建晋江登陆,9608号台风8月1日在用建福清登陆,9610号热带风合8…  相似文献   

2.
1993年有8个热带气旋在华南沿海登陆,其中7个(含一个热带低压)登陆广东沿海,一个登陆海南省沿海。在广东沿海登陆的7个热带气旋中,除9315号在粤东沿海登陆,对我市无影响外,其余6个在深圳~阳江之间登陆(其中5个台风,1个热带低压),对珠海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下面就对这5个达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做些粗线的分析。l概况1993年影响珠海的热带气旋是指先后在阳江至珠海沿海登陆的9302、9309、9316、9318、9323号热带气旋。它们对珠海的影响都达到了严重影响标准,其中使我市达到平均最大风力>8级的有9302、93O9和9316号,以9316号影响…  相似文献   

3.
1成功典型个案分析 海南地处热带低纬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是中国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频繁、活动期长、危害最大的地区之一,台风也是对海南造成气象灾害最多且最严重的热带天气系统。据海南省气象局统计,1949年-2008年间共有405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其中有140个登陆,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占登陆中国的20%,占登陆华南的35%。  相似文献   

4.
雷乙奇 《广西气象》1990,11(2):11-14
本文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后汛期(7-9月)的大-暴雨时发现,玉林地区后汛期大雨以上降水70%左右是与热带气旋有关,受南海热带气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大雨以上降水则占50%左右。此外,本文还从历史资料中找出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段,热带气旋到达不同地(海)域时与玉林地区降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1995年7~9月广东省主要天气特点是热带气旋登陆迟却集中、暴雨频繁且持续时间长。l热带气旋1.1实况7月31日、8月12、ZO、31日、9月8日分别为9504、9505号强热带风暴、95O6号热带风暴、9509号台风、9511号热带风暴在澄海~饶平、深圳~惠阳、雷州市、海丰~惠东、雷州~湛江登陆。另外在南海生成的9508号热带风暴、9514号台风分别袭击海南省(8月26日)和台湾省南部(9月22日)。9507号热带气旋8月25日袭击浙江省。1.2特点今年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特点:一是我省初旋比常年6月21日偏迟40天。二是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个数偏少,至9…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登陆地段与湛江市风雨的相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市每年5~11月份都可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每个热带气旋造成风力、降水的大小,与热带气旋的登陆地段、登陆时的强度及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本文利用50年来在广东台山至海南省南部沿海地区登陆或影响该地区的热带气旋资料与湛江市的风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相关规律,为热带气旋风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后汛期(7—9月)的大—暴雨时发现,玉林地区后汛期大雨以上降水70%左右是与热带气旋有关,受南海热带气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大雨以上降水则占50%左右。此外,本文还从历史资料中找出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段,热带气旋到达不同地(海)域时与玉林地区降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焦佩金 《气象》1992,18(6):19-25
本文分析了1991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发生情况、强度变化和路径特点。认为近海北上路径少和无登陆北上路径,登陆热带气旋少和登陆的时空分布相对集中,近海强度和速度多变以及近海异常路径偏多,是本年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2.5×2.5格距的风场及气压资料,计算分析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65小时不消的各标准时次的角动量收支。得到的结果是: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鞍型场的中心,低层有西南风急流将大量潮湿空气卷入热带气旋,为其提供充足的潜热能,北侧弱冷空气的侵入,为其提供了斜压能量;而对流层上部气旋4°-8°半径上的地转角动量的涡旋输送及β项产生的气旋角动量的输入,则是气旋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维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9207号台风是该年影响广西最大的热带气旋,在其登陆前,国内外多数指导台站均预报其路径偏北,对广西少有影响,而实况是7号台风偏西行穿过雷州半岛进入广西。本文对这次过程分析发现,造成这次台风过程路径偏西的原因主要有三:①300百帕青藏高压的突发东进致使副高突发性增强;②华北大槽的不稳定性使副高能迅速增强;③热带MCC云团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香港天文台过去一直利用气候方法作为参考,去预报热带气旋降雨量。这个方法是通过定出热带气旋当时及未来24小时的位置,然后计算出热带气旋在每一网格停留的时间,利用加权平均便可得出未来24小时的降雨量预测。现在,天文台已利用这个方法用电脑进行自动预报。这个业务预报方法,在预报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大雨时表现尚算理想。然而,它却经常低估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大暴雨。在过去,相似预报方法主要应用在预报热带气旋路径方面。若应用在降雨量预辑上,却受制于预报路径的准确度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的多寡。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天文台…  相似文献   

13.
9902号热带气旋,在南海北部经历了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完整的生命史全过程,于5月2日减弱成热带低压在惠东县沿海地区登陆并减弱消失.本文拟从对9902号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分析着手,探讨冷空气对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并就部分数值预报产品在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影响天气预报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26日20时~27日02时,在宝鸡地区西北部以千、陇交界的水沟乡为中心出现了局地强对流暴雨天气,最大雨量约达200mm,影响17个乡镇,造成山洪爆发,千河、金陵河水猛涨,人员伤亡,损失惨重,接着7月27日20时~28日20时宝鸡全区又出现了中~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于阳、陇县、凤县雨量大于50mm,最大雨量达62mm。过程发生期间,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有三个台风活动。其中9606、9607号台风先后在北部湾和台湾登陆影响我国,台风西进时,有利于副高的西伸及其西北侧偏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和维持。96O6号台风西行时,使长期滞留在海上的副…  相似文献   

15.
1995年第四季度我省天气的特点是前涝后旱。前期受热带气旋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立冬后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但强度较弱。气温则前期偏高后期正常,年尾转为暗冷天气。1、前期秋台肆虐暴雨成灾19月3~13日,短短10天内先后有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登陆,我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10月3日9515号台风登陆阳西至电白沿海地区,我省西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其中5日深圳出现了265毫米的特大暴雨。9515号台风登陆才过10天,9516号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厦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在汕头登陆的2005年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和2006年1号台风“珍珠”的二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二次热带气旋的特大暴雨都是螺旋雨带造成的;对应的径向速度场上是风速的辐合,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还有风向的辐合;另外这两个热带气旋,由于它的路径不同,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零线和速度极值有不同的特点,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速度极值由不相等到相等再到不相等的过程,1号台风“珍珠”的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始终是来向的极值大于去向的极值,可根据速度极值不对称来判断环境风,从而预报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发现9606、9612两个热带气旋的特点为:(1)生成于南海的9606号强热带风暴和源于太平洋的9612号台风,从登陆海南岛东南部到越南北部的移动路径,以及造成钦州的天气极为相似。(2)作为影响这两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等差异较大。因此,从环境流场特征去解释,预报是比较困难的。(3)在500~800hPa三层的Tσ湿热能量场上,在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前一天,在其北侧的20°N附近都明显地存在着一条东—西走向的低能轴线。这一低能轴线的出现,预示着热带气旋将只沿原来的移动方向前进直至登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厦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在汕头登陆的2005年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和2006年1号台风"珍珠"的二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二次热带气旋的特大暴雨都是螺旋雨带造成的;对应的径向速度场上是风速的辐合,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还有风向的辐合;另外这两个热带气旋,由于它的路径不同,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零线和速度极值有不同的特点,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速度极值由不相等到相等再到不相等的过程,1号台风"珍珠"的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始终是来向的极值大于去向的极值,可根据速度极值不对称来判断环境风,从而预报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  相似文献   

19.
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玉华  应明  陈葆德 《气象学报》2009,67(5):689-696
利用1949-2006年<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主要分析了1949-2006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频数、登陆位置、登陆季节延续期和登陆强度等要素及其概率分布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年频数有减少趋势,但登陆时达台风强度的年频数变化不明显;按登陆地点分区统计发现,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低压及(强)热带风暴年频数以减少为主,而登陆东部地区的热带气旋年频数变化不明显.登陆点历年最北位置(最南位置)有南移(弱的北移)趋势,导致登陆点历年南北最大纬度差逐渐减小,这表明热带气旋登陆区域更为集中,在23°-35°N增多,而在35°N以北和23°N以南以减少为主.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季节延续期缩短了近1个月.热带气旋年平均登陆强度及其概率分布偏度有增加趋势,表明登陆的强台风有增加;登陆中国华南和东部地区的台风强度都有增强趋势,前者比后者趋势更明显.另外,热带气旋年最大登陆强度差长期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赵昭炘 《湖北气象》2005,24(1):19-21
21世纪以来,前几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发生和发展的热带气旋均为20个左右。而2004年竞达30个,是近几年来该地区热带气旋出现最多的一年,且大多集中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在南海产生和发展的热带气旋较少、强度也较弱,在华南登陆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从而造成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两季的严重干旱。该文从热带气旋的发源地、移动路径、活动特征等方面对200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