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一、豫南山区概况 本文所讨论的豫南山区,包括固始、商城、潢川、光山、新县、罗山、信阳(县、市)、桐柏、沁阳、确山共11个县市,土地面积22391平方公里,人口6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2.7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3.62%、8.92%、9.14%。 本区位于东径112°50′~116°00′,北纬31°20′~33°10′之间,处于大别山和桐柏山北侧,南与湖北省毗邻,北与沿淮平原接壤,西为南阳盆地,东连皖西丘陵山地。地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全区土地构成,山地、丘陵、平地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因地处北亚热带边缘,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资源基础 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和土地类型密切相关。河南省土地类型分异的两个主导因素是南北与东西分异,即气候以淮河、秦岭为界,北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南北过渡,地貌大致以京广线分界,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全省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地貌单元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国土分别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各区域带来不同的发展条件,形成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全省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分析和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按地貌单元进行空间分解,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江西统筹区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赣江山地丘陵包括赣州,吉安两地区,萍乡、新余两市的全部,宜春地区的宜春市,宜春、万载、宜丰、上高县,共4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79173.16平方公里,人口1430万。 本区东为武夷山脉,西为罗霄山脉,南为大庾岭、九连山,北为江西省的腹地——鄱阳湖平原,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有山地29052.1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6.69%;丘陵39253.00平方公里,49.58%;平原10867.79平方公里,占  相似文献   

6.
1951—200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一直是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基于1951-2000年全国范围气象栅格数据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全国以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50年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单产平均值为770 g·m-2·a-1,折算为总量达73.12×108t/a;全国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比较复杂,3~5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和30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均较显著,而10~11年周期的变化则仅在部分区域有所表现;总的来说,1951-2000年,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中部及辽河平原等是我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最突出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今天,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现在开幕,我们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一般地说,山地包括山脉(或叫山岭)、丘陵、切割高原和山间盆地,等等。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其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山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山地研究是很重要的,含许多学科的任务,其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动态和潜力等6个方面,遴选出25个指标,组成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南北区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县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并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梯度差异地域特征显著;参考综合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和区划单元空间位置的连续性,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一级土地利用区域,即江南地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地区;并进一步划分为环太湖地区、宁镇山地丘陵地区、江淮沿江地区、江淮沿海地区、里下河平原地区、淮北沿海地区和沿黄河故道地区等7个二级土地利用区域。  相似文献   

9.
广东山区开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山区包括粤北山区、粤东北山区、粤西山区和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山区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9.8%。广东丘陵和山地面积11.33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89.4%;平原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10.6%.按47个山区县统计,共有面积11.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7%。1983年山区人口达200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广东山区在本省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23、24题题目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山地的土地荒漠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薇 《中国沙漠》1989,9(3):36-43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已不仅仅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 而且在我国不少湿润和半湿润地带的东部平原(如黄淮海平原等)、沿海地区以及南方山地区也有发生, 其环境退化过程所包括的内容已不局限于"风沙化", 还包括了"砂石化"的类似砾质荒漠景观和山地丘陵斜坡的流水侵蚀造成的劣地景观, 内容较为丰富, 因此对我国南方山区的环境趋向于类似荒漠条件的退化过程, 我们采用了较广义的土地荒漠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1995-2010年山东省粮食单产变化空间分异及均衡增产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GIS 空间分析和ESDA方法,对山东省1995-2010 年间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农业生态区划,分析山东省粮食均衡增产潜力。结果表明:① 山东省县域粮食单产水平之间的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鲁北和鲁西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最快;鲁西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较慢;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农业生产基础好,单产增长速度较慢;② 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Global Moran's I 值为0.5708,表明单产变化的区域分布并非完全随机,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 种集聚类型中,“H-H”类型区和“L-L”类型区占主导,“H-H”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北和鲁西北平原,“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平原、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③ 全省可划分为4 个一级、9 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中南丘陵>山东半岛>鲁西南平原;总产量增产潜力约为9.50×106 t,其中鲁中南丘陵>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西南平原>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13.
伏牛山地合理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牛山地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的统称。它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接豫西黄土丘陵,东与嵩山山地相连,南邻南阳盆地,西抵陕豫境界。面积达2.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8%;人口296.8万,占全省人口的4.3%。这里是河南省资源丰富、适合以林为主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统计基础上,指出广东省丘陵山地遭受的各种“合法”破坏行为.研究显示:上世纪80年代,全省丘陵山地林业在经历了3次大破坏之后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然而自90年代末开始又遭受到大种桉树的影响;近10年来为占用耕地作建设用地,山地丘陵被以“易地开发”、“易地保护”的合法手段大肆“开发”;近期更是提出“25°以下坡地开发规划”,这将使丘陵山地遭受全面破坏.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禁利用水源林地、水保林地等生态林业用地种植尾叶桉;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加强用地监控;严格土地开发审批的相关手续,发挥群众对土地利用的监督作用;对非法滥用土地的相关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追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造假和腐败行为,以从源头上整治对丘陵山地的“合法”破坏并保护好耕地和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流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东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西北界为大兴安岭,西南界为七老图山,南界为努鲁儿虎山,北界为松辽分水岭,东部与东北平原相连。土地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三面环山,平原中展。本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100米降到120米,地势起伏大,类型复杂。有山地、熔岩台地、丘陵、沙地和平原。其中山地、台地、丘陵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5万多平方公里。大致可分三区。  相似文献   

16.
郭丽英  胡业翠 《山地学报》2005,23(1):121-125
以温州乐清为例,在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在于山地、平原和海域的综合资源优势。建议重视山地一平原一海涂土地资源开发的系统设计和分区规划,促进市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持续高效利用,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开创良好的土地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风沙区旱作农田概述 1.地理位置:风沙区旱作农田多位于内陆盆地河谷高中高阶地或山前冲(洪)积平原,处于湖盆周边山地和河漫滩之间。它无河漫滩及低阶地灌溉之便,又无高山区丰裕降水之利。由于我国内陆盆地都处于西南信风带,一般风力强劲,加之河湖相沉积的地质条件,多为含沙量丰富的土壤。它有别于黄土丘陵山地的旱作农田,两者由于所处自然气候条件及空间布局的不同,山地旱作农田以水蚀为主,而滩地一风沙区旱作农田以风蚀为  相似文献   

18.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业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2年TM遥感影像(4、3、2波段)的解译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首先在区域尺度上将研究区(咸宁市)划分出六类农业景观生态功能区,据此又将农业景观类型在不同尺度上划分为广域型景观和镶嵌型景观,其中广域型景观19个,镶嵌型景观(单元)类型36个.在GIS的支持下实现了景观类型图的编绘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山地天然林区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111,破碎度指数也最低,为0.016,反映该区景观类型单一,山地林地景观面积和规模较大;而山间盆地农林牧区最高,为0.932,反映该区景观类型多,人类土地利用受地形影响较大;(2)平原高产农业区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55,反映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受人类控制而有规律分布;(3)低山地用材林区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90,反映该区既受自然条件控制又受人类活动影响,但自然条件占主导;(4)岗台地农林渔区和平原高产农业区破碎度指数较高分别为0.028、0.029,反映该区每类景观面积规模不大,但呈有规律相间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需求,提出了该地区农业景观设计的目标和不同类型农业景观的生态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土地类型图是土地类型分布特征、土地类型结构及其特点在地图上定性、定量和定位的反映。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省编制出全省系统的1∶25万土地类型图,无成规可循。 一、区域概况 河南总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大致以京广线为界;西为连绵起伏的山地,东为广阔坦荡的平原。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降低。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依据区内热量和水分状况及区域组合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可分为北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省内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疆土辽阔、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16%,500—1000米的约占19%,1000—2000米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