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1992年10月到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大西洋的波高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频数密度峰值对应的波高成分因子在夏季为1.4左右。冬季为1.2左右,其他季节为1.3左右。7,8,9月份大西洋含涌浪的波高成分占频数密度累积率的比例约为90%左右,其中涌浪成分占优约为65%左右;其余各月占85%左右,其中涌浪成分占优约为60%左右,表明大西洋海域常年有涌浪场存在。  相似文献   

2.
使用风浪谱的零阶矩(M0w)和混合浪谱的零阶矩(M0)定义的混合浪能量成份因子,作为划分风浪与涌浪的一个新判据,给出了混合浪能量成份因子和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计算公式。根据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计算公式,使用GEOSAT卫星高度计50个重复周期的资料,计算了南海海域波高成份因子及其月变化规律,资料的样本长度是1个月。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海浪在11、12、1、2月份和5、6、7、8月份,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形状高而窄,而在3、4月份和9、10月份,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形状低而宽。在11、12、1和2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等于1.2,有70%的波浪含有涌浪成份,在整个海域涌浪占主导地位。在5、6、7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位于0.3~0.4之间,有60%的波浪只含有风浪成份,在整个海域风浪占主导地位。其它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介于冬夏两季之间,亦即风浪和涌浪出现的概率几乎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v 3.14),在CCMP风场驱动下,对2009年平常月份与台风"茉莉"作用期间涌浪场及混合浪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东海E3海域的涌浪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产生机理及其演变特性。结果表明:平常月份东海E3海域的涌浪主要来自东海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当涌浪来自东海海域,涌浪波高较大,涌浪波高多在0.7~2m,谱峰周期约为8~10s,混合浪中涌浪成分较高;当涌浪来自西北太平洋海域,涌浪的有效波高多在0.2~0.7m,谱峰周期约为8~10s,混合浪中涌浪成分较小。台风期间,东海E3海域主要受西北太平洋海域传来的涌浪影响,涌浪的有效波高及谱峰周期都较平常月份为大,有效波高主要分布在0.5~1.8m,谱峰周期主要分布在10~18s。  相似文献   

4.
近45年太平洋海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趋势分别为0.3—0.6cm.a 1、0.3—1.2cm.a 1;太平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四季皆起主导作用,涌浪指标的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涌浪池;北太平洋的风场与风浪场的相关系数好于南太平洋,风场与涌浪场的相关系数则是南太平洋好于北太平洋;研究还发现太平洋的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3-1989年南麂海洋站在台风影响过程中的实测风和浪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波浪特征。结果表明,这个海域的台风波浪通常是混合浪,在台风影响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值波高,既有较大波陡的风浪,也有波陡较小的清浪;各向波高的均值变化不大,各向最大波高却有较大幅度的差距;本区的台风浪以4级波高占优,风浪以NNE向、涌浪以E向为常浪向;波高为4级的风浪和涌浪,其周期分别在4.0-4.9S和7.0-7.9S之  相似文献   

6.
利用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1979年1月2014年12月逐6 h的ERA-Interim有效波高和10 m风场资料,分析了近36年期间北太平洋海域海浪场和风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低纬度的西北太平洋波高有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大约在0.2~0.6 cm/a,而低纬度的太平洋东北部海域则以-0.4~-0.2 cm/a的趋势减小。2)风速线性变化趋势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东北部低纬度海域,约以1.0~2.0 cm/(s·a)的速度在增加。而日本岛四周、菲律宾半岛以南等海域大都以-1.0~-0.5 cm/(s·a)的速度减小。3)北太平洋海域波高和风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西风带内有一个个波高超过10 m的风暴圈,其波高受风浪和涌浪的双重作用。这可为航海、海洋工程设计、军事及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部三门湾波浪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中部三门湾海域的波浪特征,本文基于AWAC波浪观测仪在该海域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对观测得到的波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同时研究分析了三门湾海域受台风影响时,波浪参数和波浪谱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波浪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三门湾海域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E向,地形是主导因素;显著波高绝大部分在0.8 m以下,期间的最大波高为2.71 m;该海域的波浪特征分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瑞利分布;台风“泰利”期间波能谱以双峰为主,外海涌浪和研究海域风区内的风浪形成混合浪,其中0.08 Hz左右的低频涌浪成分占比很大,而0.25 Hz左右的高频风浪成分占比较小。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沿海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建造以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了解太平洋海浪场特别是涌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44 a(1958~2001年)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南、北太平洋风浪和涌浪的波高和波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浪场比南太平洋具有更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四季中南太平洋涌浪均有明显的越赤道北传过程.南、北半球西风带海浪波高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且涌浪分别存在2.4~3.7 a 和2.9 a 左右的显著周期,风浪和混合浪波高存在6.5 a 和5.2 a 的共同周期  相似文献   

9.
使用1992年IO月到1998年12月连续共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波高熵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太平洋波高熵的多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年各月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平洋波高熵呈现出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太平洋的平均有效波高和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相一致。给出了南北太平洋模拟波高熵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 Topex/ Poseidon卫星高度计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连续 75个月 ,2 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有效波高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太平洋有效波高的多年平均、多年各月平均和多年各季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太平洋波高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 ,与太平洋的风速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西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1992年10月到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大西洋的波侯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大西洋有效波高的累年累年各月和累年各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西洋波高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大西洋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92年10月-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大西洋波高熵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大西洋波高熵的多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年各月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西洋波高熵呈现出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大西洋的平均有效波高、气候的地理分布以及大气活动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郇彩云 《海洋工程》2024,(2):148-156
利用东矶列岛海域一年实测波浪资料,统计分析波要素特征,以台风“利奇马”为例,分析台风浪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年平均有效波高0.88 m,年平均周期4.3 s,年最大波高8.67 m出现在夏季台风“利奇马”影响时。研究海域以轻浪为主,其次是小浪和中浪;常浪向为ESE,次常浪向为E和SE;强浪向为SSE,次强浪向为SE。波浪平均持续时间和波高之间符合指数衰减关系。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最大谱峰56.20 m2/Hz,台风浪谱型以双峰谱为主,台风浪类型经历了涌浪—混合浪—风浪—混合浪—涌浪这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西太平洋实测的波高分布、同期分布、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以及波谱的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大洋波浪的波高和周期都大于近海波浪的波高和周期。分布特征也不同于近海。波浪多属混合浪,会出现典型的双峰谱。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波致应力计算中对海浪谱和波浪增长率公式的敏感性分析,选择适当的波致应力近似求解方法,计算和探讨了太平洋波致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敏感性分析中,选择了4种常用的波浪增长率公式和3种经验解析海浪谱。推导了计算波致应力的单波公式,并将其与JONSWAP谱积分公式和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了由风速和有效波高资料构造的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计算太平洋波致应力。结果表明:Belcher等(1993)的波浪增长率计算公式估算的波致应力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好,同时适用ERA-interim数据;当波龄小于1.2时运用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更合适,当波龄大于1.2时运用单波公式更快速有效;太平洋的波致应力分布与风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太平洋波致应力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四个季节的西风带波致应力较其他地区都更强盛,而在时间变化上1月和10月为波致应力整体较为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Utilizing the 45 a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reanalysis wave data(ERA-40),the long-term trend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wind wave,swell,mixed wave)wave height in the global ocean at grid point 1.5×1.5 during the last 44 a is analyzed.It is discovered that a majority of global ocean swell wave height exhibits a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ing trend(2–8 cm/decade),the distribution of annual linear trend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has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at of the swell wave height.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shows an annually linear increasing tre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ost waters of Southern Hemisphere westerlies,high latitude of the North Pacific,Indian Ocean north of 30 S,the waters near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low latitudes of the Atlantic waters,and the annually linear decreasing main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 of the Pacific,Juan.Fernandez Archipelago,the waters near South Georgia Island in the Atlantic waters.The linear variat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wind wave heigh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Another find is that the swell is dominant in the mixed wave,the swell index in the central ocean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offshore,and the swell index in the eastern ocean coast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ocean inshore,and in year-round hemisphere westerlies the swell index is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