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遥感技术视野广阔,能使我们对古代遗址蕴涵的古地理、古环境以及古代社会的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成为考古学的新手段。近年来,我国通过介绍遥感技术,普及了遥感知识;遥感技术应用于考古,推动了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遥感考古在我国的应用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飚 《遥感学报》2010,14(1):197-206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手段。阐述了遥感考古探测的基本原理,以遥感考古探测平台为序系统介绍了遥感考古探测方法与进展情况,对遥感考古探测的作用、局限性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河南省考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遥感技术在河南省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河南省遥感考古工作的重点和研究内容,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考古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遥感考古的一般方法,并对遥感技术在楚都纪南城考古调查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把遥感技术引入到文物考古工作中,通过对感遥图像的处理,探索利用阴影标志、土壤标志、作物标志等遥感图像文物判释特性,以及遥感考古工作中文物遗迹的相对集中、人为法则、土壤扰动、地貌改造、自相关、风格样式等文物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结合遥感技术在已知区进行系列文物考古的试验,总结文物成像规律,从而得知如何运用遥感技术辅助文物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6.
考古遥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技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考古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多个应用实例为前提,介绍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对考古遥感技术的特点、方法与应用前景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心源  骆磊 《遥感学报》2020,24(7):837-841
基于遥感考古发展历程与主要进展分析,提出从遥感考古走向空间考古的认识,构划空间考古内涵、主要研究内容与实验区选择。空间考古既是适应文化遗产保护需求的新任务、新发展与新使命,也是文化、科学与技术融合发展的一支新学科,将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并为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软实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大力支持,各类军民商用卫星系统层出不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遥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推动遥感应用朝着智能化、大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本文依据当前陆地观测卫星智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讨了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领域应用成效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遥感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陆地观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已成为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遥感》在我国遥感技术发展和应用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中迎来了创刊10周年的生日。抚夕追今,《国土资源遥感》从起步到成长壮大,倾注了各级领导、主编、编委会诸位同仁和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呵护,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国土资源遥感》忠实地记录了我国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密切关注着国内外遥感技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突破,把宣传遥感,加强合作,促进交流,推动应用视为已任,为传播遥感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农林、水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年来利用遥感技术对物体微观特征探测分析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微观遥感"的概念,将遥感技术拓展到微观层面。首先阐述了微观遥感的定义、关键技术等,然后结合壁画变化监测的应用需求,对微观遥感技术的实施和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了微观遥感技术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型牌式古建筑自身单体窄高、面饰构件灵活百怪,单一建模技术因自身数据采集的局限性,难以单方面建立全面的大型牌式古建筑三维模型电子档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桂北灌阳县月岭村月岭"孝义可风"牌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空地多数据互辅融合三维模型重建方式,以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为主,地面近景多视角拍照为辅的采集方案,重建完整精细的大型牌式古建筑文物三维模型电子档案,并完成了数据融合偏差验证、数据融合前后的模型完整性分析与精度对比评估。该方法可为大型牌式古建筑档案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探地雷达的古墓遗址探测及数据后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萌  刘树人  杨燕 《遥感学报》2001,5(4):317-320
探地雷达用于地下考古目标和地下遗址分布的确定,为探地遥感应用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浙江、绍兴印山大墓为地下探测特定目标,针对长江下游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湿使电磁波被地下水大量吸收而无法很好地深入地下,目标回波信号幅度小、信噪比低而影响探测结果,以冲击脉冲雷达和线性调频雷达两种方式对地下目标作用,以获取同一地下目标的各种电特征数据和地下目标同一物理特征的不同电参量表示,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增加探测深度.并用回波能量相关方法辨别地下古代遗址的外形轮廓以确定目标位置.选择不同天线位置,对地下目标的反射特性参数做聚类处理.利用图像处理方法,使地下古墓廓线三维反演成像,并使位置误差最小.为古墓的无损探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部遥感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遥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航天、航空、地面探测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较完善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体系,是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灾害调查与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首先回顾了西部遥感技术应用试验研究,总结了西部遥感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择要列举了部分成果,最后结合西部大开发的需求,阐述了西部遥感今后发展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用常规地面探测方式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等问题,该文论证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遥感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可行性。具有较高温度的石油在地下管道运行时不断向周围扩散热量,可在地表形成温度明显高于背景温度的热扩散异常带,根据这一原理,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实现其位置的定位;随着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将无人机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结合,通过数据后处理和影像解译,实现快速较大面积的输油管道探测。选择天津市大港油田某一区域作为试验区,制定完整的技术流程,共发现地下输油管道134条,补充完善了已有管线资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 detection of burie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the phenological stages of crops can be used support the detection of burie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Ground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the GER-1500 spectroradiometer were obtained from two sites. One site was the Neolithic settlements in central Greece and the other was in Alampra village in Cyprus. For the latter, an archae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imulated and ground spectro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systematically acquired over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phenological cycle of barley crops. The acquired in situ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converted to "in-band" reflectance values of the Landsat TM/ETM+ using the satellite relative spectral responses filters (RSR).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97 Landsat MSS, TM, and ETM+ satellite images were acquired (covering a period from 1983 to 2011), for the Thessalian (Greek) sit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henological-cycle observation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dentifying burie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Such observations may be used in cases wher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satellite imagery is not high and therefore cannot help support the detection of archaeological remains using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许强  郭晨  董秀军 《测绘学报》2022,51(10):2020-2033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因灾损失尤为严重,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表明高植被覆盖山区,以及一些受地形条件限制人迹罕至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是传统群测群防的难题。航空遥感技术因其独特视场角、机动灵活等优势可快速高效地揭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简要概述航空遥感技术、平台及传感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识别解译、调查评价、长期监测、应急响应、VR展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阐述了目前地质灾害航空遥感应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对北京旧域区62.5km2范围内可供合理开发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和容量进行定量调查和评价, 为研究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全面的基础资料。调查中, 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课题的重点, 给旧城地面空间调查部分提供了有效而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现有地面空间利用情况、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浅层的地质条件三大因素的影响, 这是本课题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 探讨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上的潜力、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强  耿丹  张景发  龚丽霞 《遥感学报》2022,26(10):1920-1934
地震是一种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并开展灾情的快速评估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宏观性的地震应急与调查工作提供了便捷、经济的途径,随着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学者对遥感应急调查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应急的实际工作中。但是,遥感数据类型与处理技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应急信息的散乱,导致遥感快速应急响应系统性不强,使得应急服务不持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遥感技术的效能;为此,针对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在总结地震应急调查常用遥感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分析了遥感快速应急响应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梳理了地震应急不同阶段对遥感数据及应急专题产品产出类型与时效性的现实需求,结合震后灾区影像数据的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光学、雷达、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应用中的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地震应用案例分析的基础,总结剖析遥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海量数据快速处理、震害信息智能化提取、多源数据协同分析3个技术层面论述了遥感地震应急面临的核心困难,基于此,结合在轨数据实时、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就灾情智能化识别的多技术联合、多源数据协同分析、发展敏捷卫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未来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遥感监测手段提供动态、实时、持续的空间信息应急服务能力,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快速响应、精细化与业务化应用能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多源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中的科研及业务应用提供很好的参考,更高效的发挥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湖泊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湖泊碳循环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以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湖泊分布的破碎性(大于0.002 km2的湖泊约有1.17×108个,并零星地分布在全球)和多样性(流域生态多样性,湖泊类型多样性,分布的气候带多样性等),使得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