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顺卿 《地图》1996,(2):14-16
方位投影是一种常用的地图投影,特别是在制作圆形的制图区域或,制作极地地图时常用。方位投影通常是将地球当作半径为R的球体处理。其等高圈投影为半径等于ρ的同心圆,垂直圈投影为同心圆的关径,两垂直圈之间的夹角与实地相等。  相似文献   

2.
一、等积方位投影的变形特性和长度变形公式等积方位投影是一种以等面积为条件的方位投影。投影平面与球面相切于制图区域的中心点。这个切点称为投影中心,即零变形点。通过投影中心的球体大圆弧在该投影图上呈现为辐射状的直线,与垂直圈方向一致。垂直圈和等高圈投影后互相正交,故它们和变形椭圆主方向是一致的,即垂直圈方向长度比μ_1,等于 b,是最小长度比;等高圈方向长度比μ_2等于 a,是最大长度比。按等积条件,该投影的面积比 P=μ_1×μ_2=1,由变形公式得出:  相似文献   

3.
方位投影是人们最熟悉的投影类之一,本文在分析普通方位投影变形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重方位投影的原理。所谓双重方位投影,就是将地球面用某种方法描写在辅助球面上,而后再用某种方法描写在平面上。两次可以采用相同之描写法,亦可采用不同之描写法。若用各种不同之描写法和不同之描写次序,可以得到许许多多双重方位投影,其中最有意义的要算是等距-透视双重方位投影了。用等距离投影法将地球表面描写在KR为半径的辅助球面上,而后再用透视投影法将辅助球面描写在平面上,即得等距-透视双重方位投影。等距-透视双重方位投影有二参数,一为辅助球半径之系致K,另一个是外心投影视点到辅助球心之距离D。改变这两个参数可得到透视方位投影(中心投影、球面投影、外心投影、正射投影)、等角方位投影、等距离方位投影、等面积方位投影,也可以得到索洛维也夫的双重和多重透视投影及金兹布尔格的新方位投影。等距-透视双重方位投影将彼此孤立的方位投影都作为自己的特例,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方位投影总结作用,在许许多多方位投影之间建立了联系。详细研究参数D和K的变化对投影变形的影响后,有可能给定两参数D和K以适当的值,拟定出适合各个制图区城的新双重方位投影。拟定新双重方位投影时,人们可以控  相似文献   

4.
刘宏林  吕晓华 《测绘学院学报》2005,22(4):289-291,295
根据等角投影理论,推导出了契比雪夫投影公式的具体形式,并对契比雪夫投影在制作中国全图的应用和变形与等角方位投影、等角圆锥投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契比雪夫投影要优于等角方位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  相似文献   

5.
根据等角投影理论,推导出了契比雪夫投影公式的具体形式,并对契比雪夫投影在制作中国全图的应用和变形与等角方位投影、等角圆锥投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契比雪夫投影要优于等角方位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  相似文献   

6.
张顺卿 《地图》1995,(4):9-13
本文以多圆锥投影为基础,较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了由多圆锥投影变换为伪圆锥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条件和规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后六投影都是多圆锥投影的派生和发展,或者说都是多圆锥投影在某一条件的特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有规律可循,明确了这些规律,可以深刻了解不同投影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投影之间的变换规律,以便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一些新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变比例尺城市平面地图通常应用一般的城市平面地图编制。因此变比例尺地图所需要的地图投影实际是两平面之间的变换。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过渡球面的方法:首先把一般城市平面地图表示于过渡球面上,然后把过渡球面表示于平面上成为变比例尺地图。两次投影可以分别采用现有的各种地图投影。因此这种变换的种类是很多的。本文论述了逆等距方位投影——正射透视投影、逆等距方位投影——等角横圆柱投影和逆等距切圆柱投影——普通多圆锥投影等三种变换,并导出了长度比公式。同时还指出,平面上的方格网经逆等距切圆柱投影后,其横线和纵线分别成为过渡球面上的经线圈和纬线圈。因此方格网可以进一步变换成为和现有的某一种地图投影经纬线网图形一样的曲线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按制图区域的形状选择投影的原则出发,在研究中国疆界形状的基础上,提出投影中某种变形的方程式具有p=a+a/kcos 3ψ时,该投影则可认为是中国区域的较理想的投影。随后,作者进一步研究了伪方位投影;讨论了伪方位投影向径ρ的确定;分析了此投影中各参数的意义,并提出了科学的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此后,为中国全图拟定了一套投影方案,这是一种近似等距离的伪方位投影,其面积变形和最大角度变形的等变形线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并与中国区域之形状大致一致,从而减小了中国区域内的各种变形。文章中,将所拟定的投影与等距离方位投影和等距离圆锥投影作了简单的比较,证明在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考虑到伪方位投影在应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又进一步研究了组合伪方位投影,提出了进行组合的四条原则,作为应用组合伪方位投影的基础。作者并根据中国疆域形状的特点,为中国全图拟定了一套组合伪方位投影的方案。这也是采用近似等距离的伪方位投影。其投影变形具有前一方案的优点,并在许多地方有所改善。作者最后指出,伪方位投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经过本文进一步完善后,更扩大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5,(3)
地图投影的坐标变换 第五讲 方位投影的反解公式方炳炎,王桥对方位投影的坐标反解在正轴投影情况下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利用投影公式反解。而在斜轴与横轴情况下,首先需将投影的直角坐标反解为球面坐标A、Z,而后再将球面坐标反解为地理坐标中、A。一、正轴方位...  相似文献   

10.
透视方位投影是地图投影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反外心透视方位投影作为透视方位投影族中的重要成员,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该投影的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方位投影的原理和一般公式推导了适用于反外心透视方位投影的坐标与变形计算公式,分析了该投影的变形特征以及采用该投影编制的小比例尺地图具有的俯视地球的特性;最后根据该投影的特性对其在地图集和特效地图数学基础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斜方位投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获取遥感图像的过程是与时间T有关的动态过程,在动态情况下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用动态的空间方位投影来描述。研究适合描述这些图像数据的空间斜方位投影,导出卫星星下点轨迹投影公式和空间斜方位投影公式,并研究投影变形情况,最后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2.
钟业勋  胡敏钜 《地图》1992,(1):12-17
本文对3种常用投影,即圆柱、圆锥与方位投影,提出一种统一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投影变换规律。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常规地图投影分类系统表,并在应用举例中,列出了这些投影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地图投影理论知道,不同性质方位投影的差别仅在于ρ=f(Z)函数形式的不同,且不同性质方位投影的变形往往差别很大。对于一个大的制图区域来说,完全使用一种性质的方位投影并不理想,而且有时也办不到。例如,球心投影的使用范围是Z<90°。为了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组新的具有“放大镜”效果的方位投影,它适用于突出重点地区而以其周围地区衬托的地图。在此组投影上,包围重点地区的圆的内部是一个标准等距或兰勃特等面积方位投影。在该圆与外围圆之间,方位角保持正确,而向径或面积比例尺分别地保持为常数,但缩小了一个定值。在其他四个投影上,其内部是一标准方位投影,可能是球面、球心或上述两者,但该部分之外向径比例尺逐渐缩小到零。带有矩形界线的这类投影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060301空间斜方位投影研究/任留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测绘学报.-2006,35(1).-35~39研究了描述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的空间斜方位投影,导出了卫星星下点轨迹投影公式和空间斜方位投影公式,分析了其投影变形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算例。060302地图数字化中基于点位坐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方炳炎  王桥 《地图》1995,(3):56-59
对方位投影的坐标反解在正轴投影情况下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利用投影公式反解,而在斜轴与横轴情况下,首先需将投影的直角坐标反解为球面坐标A、Z,而后再将球面坐标反解为地理坐标ψ、λ。  相似文献   

17.
位于赤道上空与地球同步的通信卫星,它所发射的圆锥体状波束在地表的覆盖范围可以从地图上获得表象。采用双重方位投影编制地图,使用图解法能简捷地作出圆形波束区的图形。本文讨论了投影条件:第一次描写的视点位于辅助球的中心;第二次描写的视点位于球面。列举了投影公式和变形特征,分析比较了切、割、横轴及斜轴投影。经过计算作图,说明图解法只适用于投影中心与卫星星下点相符合的方位投影。最后提出在任一种地图上皆能描绘波束区的计算作图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丁佳波 《地图》1996,(2):64-64,F003
在墨卡托海图上,经常需要量算某段海岸线的长度和某一海区的面积。墨卡托投影是等角圆柱投影,其长度变形仅是纬度的函数,设海图上某一曲线的微分长度为ds‘,相应的实地长度为ds,则其投影长度比μ=ds‘/ds=m=n=r0/r式中m、n分别为经线长度比和纬线长度比,r0为基准纬圈半径,r为任一纬圈半径。r=acosψ/√1-e^2sin^2ψ式中a为椭一示长关径,e为椭球第一偏心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方位投影的历史发展;考察了一些方位投影的共性,即其投影向径与各种变形仅是极距z的函数;并建立了若干常见的方位投影向径及各种变形变化曲线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向径曲线或任何一种变形(长度、面积或角度)变化曲线,而反求投影具体表达式的图解解析法。方法实质,归结为对具体制图区域指定若干极距处变形大小,而构成一组线性联立方程,从而求定以极距z的多项式表示的投影向径p的公式。这个方法是乌尔马耶夫思想的一个具体运用,意味着预先规定变形分布,对于设计方位投影具有主动的意义,而图解形式则具有直观的作用。计算实例证实了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卫星动态获取的遥感图像,探讨其空间斜方位投影问题。利用空间几何理论建立其斜方位投影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该投影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利用矢量解法研究该投影模型的正解和反解变换算法以及星下点坐标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算例。根据算例的结果分析表明,该投影的正反解变换均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