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微机化携带式多元素X荧光仪 ,通过现场进行多元素测量获取多种找矿信息。利用多种X荧光信息间的相互验证、相互补充 ,准确确定找矿靶位 ,提高了找矿成功率。在“金三角”地区的金矿找矿中 ,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勇  方方  冯民  徐长明 《四川地质学报》2012,32(1):104-105,109
介绍了现场X射线荧光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仪器设备和运用X荧光分析仪测量伴生或共生元素含量找金的方法应用。应用X射线荧光法在野外现场直接测定多元素含量的变化,列出金与其指示元素之间密切相关关系,可在野外现场圈定金矿远景区和追索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的X射线荧光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探讨了在新疆北山地区特殊地质环境下,采用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找金的方法技术问题。提出适合于该区快速找金的X射线荧光找矿最佳指标元素为铁、铜、砷,铁和铜的X射线荧光异常出现在垂直于金矿(化)体走向的两侧,砷的X射线荧光在金矿(化)体上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胡铁锋 《物探与化探》1993,17(3):193-200
x射线荧光探矿技术是金矿资源勘查工作中的一种新的手段。选定砷、锑、亲铜元素组作指示元素在湘中南碳硅泥岩型金矿进行X射线荧光测量,从而达到了寻找和圈定金矿化带,指明含金层位和矿化地段、指导山地工程、筛选化探样品之目的。本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快速、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地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葛良全 《岩矿测试》2013,32(2):203-212
本文从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器、现场分析技术和技术应用三方面论述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进展.从X射线激发源、X射线探测器和电子线路单元等角度,将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划分为四代,即以放射性同位源为激发源、以NaI(Tl)闪烁计数器为X射线探测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一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源和正比计数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二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三代仪器;以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为激发源、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全数字化X射线能谱采集器为技术特征的第四代仪器.在现场分析技术方法方面,论述了X射线仪器谱解析技术、基体效应校正技术和现场原位分析中不平度效应、湿度效应、荧光颗粒不均匀效应校正技术进展.介绍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地质矿产普查、环境污染调查、文物现场鉴定和合金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指出了目前国产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处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仪器水平之间,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和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还依赖于进口,全数字X射线能谱采集器还有待商品化;现场多元素分析的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便携式仪器的应用领域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6.
一地质依据我国的金矿床类型很多,而金与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矿物共生的金矿床占大多数,这对应用核物探x射线荧光法寻找金矿,十分有利。由于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能在野外现场直接测定铜、砷、铅、锌、汞、锑、钨、硒、铋等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并利用其相关关系,则可在野外立即圈定金矿远景区及其隐伏矿体,从而达到勘查金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X射线荧光技术用于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相成 《铀矿地质》1990,6(5):303-307
本文根据用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在西秦岭数个金异常区测量金的伴生元素——砷的荧光强度,间接找寻金矿的实践,阐明用该仪器可快速圈定金矿远景区和揭示隐伏金矿体,提高找矿效果。并对使用X射线荧光技术进行现场测量及配合金异常查证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章晔 《矿产与地质》1992,6(3):238-241
应用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进行现场原位测量铜元素含量,可以了解铜元素的分布特征,划分矿与非矿界线,从而指导铜矿床勘查。并列举6个铜矿床应用实例,来说明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其优点是仪器轻便,原位测量快速,勘查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9.
普查铜矿的新方法——X荧光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各类铜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中的元素组合为依据,研究了用国产携带式X荧光仪勘查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方法与技术,并介绍了笔者在东北某铜矿区用本文方法技术勘查铜矿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勘查金矿的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的研究成果,由成都地质学院于1987年2月18日至20日在成都组织评审。经过评审会广泛、深入的讨论、评议,一致通过。该方法基于金矿在成生过程中,与某些指示元素(例如,砷、亲铜元素等)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的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长期受水资源缺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借助数学形态学方法,探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在几种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可能分布,揭示出了西北地区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及其东侧的罗布泊、哈密、敦煌地区,同时也探讨了这些地区在降水增加或减少情况下的可能环境分布。  相似文献   

12.
微型检波一体化三分量地震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微型便携式地震仪的设计思路,该仪器具有本安防爆,重量轻、低功耗、高精度、高采样率等特点,内置三分量检波器,采集数据原位数字化且原位存储,能极大限度地抵抗外界干扰,提高采集信号的信噪比,实现了地震勘探检波一体化的理想采集条件。该仪器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高精度浅层多波勘探,如岩土体强度的原位测试、残余煤厚探测与工程检测等。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仪器应用范围广阔。   相似文献   

13.
SLUG试井污染检测乘积图版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文光 《矿物岩石》1998,18(4):79-85
本研究获得了SLUG试井解与定产量试井解的数学关系式并制作出SLUG试井乘积图版。SLUG试井乘积图版分辨率高、灵敏度好、唯一性强,SLUG试井乘积曲线容易制作。SLUG试井乘积图版可用于一开、一开一关、二开二关、三开三关SLUG试井。  相似文献   

14.
地球空间数据集成多尺度问题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多尺度数据集成是地球空间数据集成中最难处理的问题。将多尺度数据的集成分解为空间和时间多尺度数据集成,在分析应用项目对数据尺度需求的基础上,就两种多尺度数据集成的传统和数据意义上的集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差分法弹性波场数值模拟技术,对水平产状、断块分布与尖灭煤层体地质环境下的井中激发与接收的多波多分量地震记录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水平产状、断块分布与煤层尖灭情形下三分量地震记录上的波场特征。研究表明,水平产状煤层中槽波最为发育,断块分布煤层中次之,而尖灭煤层中在尖灭端处接收时很难分辨出槽波特征,但在尖端处激发时可以在跨孔观测记录上分辨出颇为发育的槽波。在地面记录上波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作者认为多波多分量地震记录的跨孔激发与观测对于煤层存在性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测井、地震资料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方法是笔者近年来在地质理论指导下研究出的通过小波变换多尺度思想进行地震道反演的方法。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这种反演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反演精度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为了搞清各种因素对测井、地震资料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各种参数用上述方法分别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和处理,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一点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变质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起  吴冲龙 《地球科学》1996,21(3):311-319
通过煤变质热源及作用方式的研究,总结了中国煤变质作用主要类型,动态地史-热史模拟表明,煤盆地的地热状态以非均-地温场影响深成变质格局,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的地温高于前后时代,大地热流同盆地了中心增高,四川盆地中心莫霍面较浅,与高变质煤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岩浆热变质是形成中国大多数中高煤级煤的主因,模拟分析了湘赣中南部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体与煤变质,煤热水变质作用以载热的深循环流体构成派生热绿岩侵入的增  相似文献   

18.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地质学报》2006,80(12):1793-1806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的“复合造山带”。特别是巨型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会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位于中央造山带北部的“北中央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多地体、多岛弧”的地体构架和“多俯冲和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作用。研究认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是冈瓦纳超大陆西侧(或西北侧)陆块/岛弧群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证据是:1北中央寒武系—志留系的过渡性动物群性质反映早古生代古生物区系与始特提斯洋盆海水相通的古地理环境;2北中央诸多蛇绿岩带形成时代>500~540Ma(新元古代-奥陶纪)可作为始特提斯洋盆扩张时限的印证;3多岛弧带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地体的陆缘增生带,形成于540~450Ma,岛弧带形成自南(外)而北(里)渐新的趋势表明与始特提斯洋盆相连接的弧前小洋盆逐级俯冲的特征;4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的“弧/陆碰撞”及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是中晚泥盆世(420Ma)冈瓦纳超大陆边部古特提斯洋盆初始扩张的产物。研究表明在500~440Ma形成的柴北缘-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与始特提斯弧前小洋盆的俯冲继而地体陆壳的深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磊  梁锋  韩丽丽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31-67z1033
正随着地质大调查的深入和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对野外长期观测设备的连续供电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单一源供电,现可以采用混合两源或者混合多源供电系统,并增加数字监控模块。新研系统以天然地震台站为依托,以保证地震台站在野外无人看护下均可以稳定、连续不间断的工作。多源供电系统具有反应灵敏、智能切换、工作可靠、实时监控、声光指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平原地区的多含水层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流程设计,为解决此类地下水模型计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思路。针对多含水层系统和多层、多结点,形成的矩阵方程组线形高度稀疏特点,给出了共轭梯度法和SSOR-共轭梯度法的两种比较解法,最后结合松辽盆地东部三层含水层系统的计算实例,对未来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报,预测明水一段和二段在2005年将会各出现一个较大的降落漏斗,且二段漏斗的深度和范围明显大于一段。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