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上扬子地台东南部奥陶系层序地层与奥陶系的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文博  李志明 《地球科学》1997,22(4):377-381
上扬子地台湘北-鄂西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奥纪有两次二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两个二级复合层序(即中层序)其界面介于第8与第9个三级层序之间,基本与Nemagraptusgraclis带的首次出现相吻合,并可与澳洲,美洲,欧洲等地进行对比,古地磁,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也反映出该界面是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对应这两个中层序,可将奥系分为两个亚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豫西鲁山下汤和临汝罗圈震旦系剖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上该地层的发育特征,初步识别出3个Ⅰ类层序.前两个层序分别与岩石地层单位黄连垛组和董家组相当,属于缓坡沉积相模式(rampdepositedmodel);第三层序由罗圈组和东坡组组成,沉积于具陆架坡折(shelfbreak)的盆地中.豫西与扬子地台震旦系层序基本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3.
豫西震旦系露头层序地层学初步研究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新省  董文明 《地球科学》1996,21(3):249-253,T001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豫西鲁山下汤和临罗圈震旦系剖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上该地层的发育特征,初步识别出3个I类层序,前两个层序分别与岩石地层单位黄连垛组和董家组相当,属于缓坡沉积模式(rampdepositedmodel);第三层序由罗圈组和东坡组组成,沉积于具陆架坡折(shelfbreak)的盆地中,豫西与扬子地台震旦系层序基本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华北板块东部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的碳酸盐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学剖析,认为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加积、侧积的碳酸盐层序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所制约,为历时约110Ma的一个海进-海退旋回,是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同步的超周期(二级旋回,P.R.Vail,1978)。而且海面升高与海侵同步,其间被Ⅰ、Ⅱ型层序界面不整合分隔为四个层序。海面升降模式是缓慢的海进,快速的海退,在主体海退过程中层序界面及海面降低控制着蒸  相似文献   

5.
层序与旋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1997,22(5):449-455
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层序,近年来,由于层序地层学资料的大量积累,研究者们对层序的划分引起民关注,提出众多的不同层序划分方案,级别、命名与时限都各有不同,为了保证全球的可对比性,统一层序划分是前提,根据前人和自己的资料,对层序和旋回了划分:一级层序,时限为60-120Ma;二级层序,时限为30-40Ma;三级层序,时限为2-5Ma;四级层序,时限为0.4-1.5Ma;五级民序,时限为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层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部的层序为Ⅰ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Ⅰ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学理论现已日臻完善,位人们往往被局限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整个盆地或整个陆架的粗线条描述。那么,小尺度(小范围和次级层序)内的层序格式和沉积样式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作一阐述。在地层学、沉积学的研究基础上,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将桑塔木断垒带这样一个盆地内的三级局部构造的奥陶系进行层序地层学解剖。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采用大量的钻井录井资料(岩心、电测等),通过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标志建立相对水深变化曲线,以此来对比划分层序。得出,奥陶系内存在一个Ⅰ类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四级层序及相应的五级层序。其中,高水位体系域为最佳储层带。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对其他局部构造的研究中可起到类比作用  相似文献   

8.
湘西北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志明  陈建强 《地球科学》1997,22(5):471-478
有关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在湘西北地区尚属首次,通过对11个剖面详细的野外露头层序界面的辨认,追索以及对亚层序的划分和堆形式的识别,将奥陶第初步划分为两个中层序或二级层序,11个正层序或三级层序,根据层序所确定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可与北美、澳大利亚、华北等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学理论现已日臻完善,位人们往往被局限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整个盆地或整个陆架的粗线条描述。那么,小尺度(小范围和次级层序)内的层序格式和沉积样式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作一阐述。在地层学、沉积学的研究基础上,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将桑塔木断垒带这样一个盆地内的三级局部构造的奥陶系进行层序地层学解剖。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采用大量的钻井录井资料(岩心、电测等),通过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标志建立相对水深变化曲线,以此来对比划分层序。得出,奥陶系内存在一个Ⅰ类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四级层序及相应的五级层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地层学恢复岩溶古地貌技术--以塔河油田6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志宏  吴铭东 《新疆地质》2003,21(3):290-29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受控于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强烈程度明显受控于古地貌形态.本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重点突出地层的等时格架,利用层序界面的等时性研究古地貌.以塔河油田6区为例,提出下石炭统中下部“双峰灰岩”属于海进体系域的最大海泛期沉积,是一明显且横向可对比的沉积层;同时奥陶系顶面属于风化剥蚀面,亦属于等时界面.利用两个等时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划分出岩溶高低、岩溶斜坡等,进而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块,最终指导与岩溶有关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中的应用--以饶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3):272-276,277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特征,将饶阳凹陷饶南地区的下古近系划分出了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其它均划分为3个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出古地形特征,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对各三级层序的含油性做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西湖凹陷保Chu斜坡始新统平湖组可划分为四个层序。通过分析钻井地层、测井曲线及地层中出现的有孔虫、沟鞭藻化石,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并批在斜坡带不同部位、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着差异,即第I层序 ̄第Ⅱ层序平中地区为海湾沉积环境、平北地区为淡化海湾沉积环境;第Ⅲ层序均为潮坪 ̄沼泽沉积,但受海侵的程度存在差异;第Ⅳ层序均已演化为河控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盆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后裂谷盆地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建造影响的研究尚待深入.松辽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晚白垩世大型后裂谷盆地.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岩心观察成果、三维地震和录井资料,在泉四段(K1-2q4)至嫩江组(K2n)划分出两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这7个三级层序根据其发育的古地貌背景和气候条件,可识别出发育在二级层序底部、干旱气候环境的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和发育在二级层序中上部、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又可根据古地貌背景划分为缓坡和受挠曲坡折控制的高可容纳层序建造.研究区这两个二级层序及其三级层序建造特征是对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一个热沉降幕开始于盆地基底抬升后的沉降.基底抬升造成气候干旱、剥蚀,形成不整合,随后的沉积沉降发育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当盆地基底沉降较快,且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气候湿润、湖平面上升导致盆地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时,发育以水进域和高位域为主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二级层序界面两侧发育的地层圈闭,沉积在高可容纳空间背景的层序其水进和高位域早期的重力流砂体为岩性油藏的主要圈闭,该类砂体在Sqqn1和Sqn1层序最为发育,在坡折带及其之下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4.
层序地层学发展的若干重要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球科学的“环境化”和“社会化”,层序地展学研究重点及前沿正发生转移,主要表现在其不断向下列诸方向发展:①层序生物地层学;②成岩层序地层学,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④高频层序地展学,⑤应用展序地层学;⑥模拟层序地层学和⑦勘查居序地展学.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东北坳陷区白垩纪-第三系典型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划分出西南坳陷区30个三级层序,东北坳陷区24个三级层序,因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和沉积环境不同,两坳陷区形成的三级层序并非一一对应,不能进行大区域的直接对比。而三级层序的有序叠置构成了二级超序及其体系域,基叠置方式包括进积组合、退积组织和加积组合。通过二级超层序的研究发现,两坳陷区白垩系-第三系(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二组超层序(SS1-SS4),并可以等时对比,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周期也基本相同,并且与同受特提斯海水影响的西藏南部地区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层序有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即西藏西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受特提斯构造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共同影响。从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造成了两地区层序类型及海平面变化速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投影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距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越富集.在层序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界面以上,油气主要富集在层序内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二级层序界面以下,主要富集在高位体系域中.平面上,油气藏主要富集在凹陷边缘断层控制的陡坡带附近,挠曲坡折带油气藏富集最少,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据此,作者提出了三元耦合控有利勘探区带的设想,即二级层序界面+相应的三级层序体系域+可对比的凹陷坡折带类型=油气勘探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下第三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持续时间依次为11.5、9、5.4Ma,3个层序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的趋势是沉积中心由南西向北东转移。每个层序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株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与层序边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沉积学、煤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对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研究了相对海平面升降和其层序地层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地层存在着8种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构造运动面、古生物间断面、大面积泥炭化沼泽化界面、陆表海低水位砂体底界、盆地转换界面、大范围冲刷面、大面积暴露面和硅质海绵岩等;依据界面的划分原则可以将研究区地层划分出1个盆地充填层序、3个构造层序(相当于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分析发现,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可以分为层序1-层序3的短期大规模海侵阶段及长时间海退阶段和层序4-层序7的长时期的海退阶段.在此基础上,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及其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发现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具有周期性与复合性和高频性与事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二叠系层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提出了中国南方二叠系存在的Ⅰ、Ⅱ两种类型层序界面,识别出5个Ⅰ型层序界面和7个主要的Ⅱ型层序界面,分析了其成因、表现特征和分布特征。将南方二叠纪地层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着重介绍下二叠统6个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类型、沉积特征及其在平面上的展布,恢复了二叠纪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生油岩和储集岩的分布和发育与沉积体系域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南方二叠系的重要生油岩与储集岩。  相似文献   

20.
基准面与可容空间变化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准面是控制沉积与侵蚀作用的临界面,基准面的周期性运动从根本上影响着层序的形成,基准面及可容空间变化分析,有助于对层序内部结构的认识和正确识别与划分,对松辽盆地基准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内部体系域划分以四分为宜;二级基准面旋回具有明显的全球可对比性,而三级基准面旋回更具地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