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用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时,有时会发现湿球温度明显失真现象,实测的相对湿度值与湿度计读数的差值突然增大,即实测的相对湿度值明显偏高。在值班中,如果不引起注意,不找出故障原因,不及时排除,就影响了观测记录的“三性”,使测得的资料难以应用。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发现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丛胜滋  杨必文 《气象》1976,2(2):10-10
在用百叶箱的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时,我们曾发现有时湿球温度显著失真,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读数的差值突然增大,即实测的相对湿度值显著偏高。值班员当时检查读数无误,水盂里的水是满的,水盂与湿球表球部的距离也合适,湿度计的记录并无异常反应。而且02、  相似文献   

3.
秋季的早晨,浓雾消逝后总会发现湿度实测与自记值差值很大,有时高达百分之十几。细心的观测员发现这一反常现象后总是再次复读于湿球温度。复读无误后,就产生了疑惑,在找不出康因的情况下,也只好作“复读无误,也许是湿度计故障造成”的交代。但在以后的对比观测中证明了湿度计正常,校对员还是要提出错情。而不大留心的观测员,在校对员提出湿球温度读误(手球有比较)的错倩后,尽管知道自己观测时是绝对复读了干湿球温度的,但找不到说明这一现象的合理理由,也只好自认倒霉。本人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产生这一反常现象确实是湿度计…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我们曾发现有时湿度计的差值突然增大,这种现象大多只出现在14时至20时,尤以14时居多.经检查,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无误,水杯里的蒸馏水是满的,杯口距湿球球部的距离也合适,湿度计的记录也正常,并且02、08时的记录都正常.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湿球纱布被扎线扎得过紧所致.  相似文献   

5.
那是5月份的一个晴朗干燥的下午,温度较高,天气特别干燥。14时正点观测得到的一些数据如下,风向NNW,风速3m/s,干球温度26.5℃,湿球温度18.1℃,查算出来的相对湿度U为40,本站气压为1011.9hPa,而湿度计上的读数U_#为16。湿度计读数与干湿球查算得到的相对湿度误差达到24,这是罕见的现象。因为根据经验,U与U_#的误差从来没有超过20的。这里面肯定存在问题!我马上回到观测场,首先观察湿度计,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再去观察干球温度表,也一切正常;再看湿球温度表,水杯杯口与球部距离为3cm,这也是正确的;但是球部的上半部已经完全干燥、颜色发白了,下半部仍保持着湿润,再仔细一看,湿球下部包扎纱布的线扎得过紧。原因终于找到了,由于湿球下部扎得过紧,导致水分从水杯向湿球输送的速度减慢,而今天下午由于湿度小、气温高,湿球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相当大,超过了水分输送速度,因此出现了湿球上部、下部湿的情况,影响了相对湿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 ,我们曾发现有时湿度计的差值突然增大 ,这种现象大多只出现在 1 4时至 2 0时 ,尤以 1 4时居多。经检查 ,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无误 ,水杯里的蒸馏水是满的 ,杯口距湿球球部的距离也合适 ,湿度计的记录也正常 ,并且 0 2、0 8时的记录都正常。经进一步检查 ,发现是湿球纱布被扎线扎得过紧所致。因为 ,白天温度高 ,相对湿度较小 ,湿球水分蒸发快 ,由于扎线扎得太紧 ,水杯里的水不能正常地通过纱布的毛细作用传到湿球球部上 ,湿球球部水分供应不充足 ,球部没有充分湿润 ,导致其数值偏高而失真 ;夜间由于温度下降 ,湿度增大 ,湿…  相似文献   

7.
李建林  陈锐 《贵州气象》2002,26(1):37-37,39
20 0 1年 1月 1 5日 2 2时 47分 ,我站值班员在观测气温时一度发现湿球温度略高于干球温度 ,出现了相对湿度是上升 ,而湿度计显示的相对湿度是下降的现象 ,因此 ,值班员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现通过下面的情况分析 ,探索处理方法。2 0 0 1年 1月 1 5日资料如下 :2 2时 :T(干球温度 ) =- 0 1℃、Ⅰ (湿球温度 ) =- 0 .2℃、经查算 ,E(水汽压 ) =5.0hPa、U(相对湿度 ) =98%、Td(露点温度 ) =- 0 .4℃、风向为ENE、风速 =3m/s ;2 3时 :T(干球温度 ) =- 0 .3℃、Ⅰ (湿球温度 ) =- 0 .5B℃ (湿球已经结冰 )、E(水汽压 ) =5.7hP…  相似文献   

8.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气温低于-10℃时,必须使用毛发湿度计读数。而且对读数进行订正。订正曲线的绘制是把毛发湿度计读数及干、湿球温度表读数转换后的湿度值点在坐标纸上(规范规定不少于一百个点),按点的聚散趋势描绘成订正曲线。这样做具  相似文献   

9.
邬建祥 《气象》1991,17(4):1-1
一、前言 PC-1500计算机在地面观测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明显地减少了测报错情,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编报及处理问题速度,同时减轻了气象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发报前的紧张状态。现用程序的优点显而易见。然而,经过几年来的实际应用,此程序在判断干、湿球温度读数和气压读数的正误,防止天气报时间内漏发危险报,防止每月4日漏发气候月报,以及台风实验(及其它试验)期间拍发加密观测报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不改变原程序的  相似文献   

10.
在气象基本业务观测,尤其是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误读的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读错5℃、10℃或零上零下颠倒这类差错,《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必须复读,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高度集中,记录时认真细致,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从而提高观测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2.
我站每天都要进行 2 0时大型蒸发项目的观测。规范规定 ,观测时要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的距离 ,使之恰好相接 ,然后读数。但是观测中常常出现调整几次而每次读数都不太一致的现象 ,有时会误差0 .3~ 0 .4mm ,尤其是风大时水面不稳 ,误差会更大。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站用蜂鸣器测量 ,只要一听到音响 ,就算测量好了。可发现有时明明看到针尖已与水面想接 ,却听不到响声 ;有时针尖已伸到水面之下 ,才听到响声。观测中发现 ,这种现象多与人眼的视角度有关。我们尝试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水面 ,只要看到针尖与针尖影子刚好相接 ,就按此读数 ,最多误…  相似文献   

13.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当湿度很小时,湿度计笔尖会超出自记纸下沿(0%),按外延法读数并按规定方法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5.
1983年7月30日11时观测,发现自记与实测相差甚大:干球为35.2℃湿球为30.7℃,查出的相对湿度为71%,而自记相对湿度读数为54%,相差达17%。但当日8时相对湿度自记值与实测值仅差3%,记录显然有问题。我们立即查找原因。从另一台试用的线性毛发湿度计(B型)记录看,与相对湿度自记值是一致的,这就排除了自记仪器可能发生的示度误差及  相似文献   

16.
用不正常的湿球温度计算相对湿度,会使相对湿度记录失实。本文分析了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及资料的处理方法。1 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和判别方法 (1)湿球温度表溶冰不当 在巡视仪器时,湿球温度表己结冰。对湿球进行溶冰处理后,如观测时湿球温度仍不稳定;或湿球溶冰后,所读得的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当其差值超过0.2℃时),可认为是溶冰不当所致。 (2)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 在大雾天气,若出现湿球温度稍大于干球温度现象(允许差值为0.1℃),按规范规定,可作为正常记录。但当相对湿度<95%…  相似文献   

17.
避免湿度计笔尖超出上限的检定方法毛发湿度计是根据经脱脂或高温处理后的毛发(人发)能随空气湿度的大小而改变其长度的特性和原理,测量大气湿度。台站使用的湿度计,虽经检定是合格的,但仍发现有的湿度计在遇有高湿天气时,自记笔尖有超出自记钟筒上限的现象。致使记...  相似文献   

18.
1 对比法在观测读数上的运用  为了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要求值班员读数后注意复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第一遍读数错了,复读又出现读错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测报工作总结认为复读时注意进行对比是避免复读错的一种有效办法。例如:干球温度读数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读数对比,两者相差一般在0.2℃左右;干球温度读数与温度自记值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值是否反常,差值过大,可以判断读数可能有问题;地面温度表之间的读数也可以进行对比。08时观测0cm地温读数与地面最低温度读数对比,或与对应的酒精柱读数进行对比;14…  相似文献   

19.
两种湿球温度估计方法比较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军 《气象》2011,37(4):497-502
由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的自动化,停止了湿球温度要素观测.为解决无湿球温度资料给工程设计带来的问题,分别设计了逼近法和多元回归法估计湿球温度.逼近法利用湿球温度与气压、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通过数值求解方法实现;多元回归法以气压、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等要素为因子,建立估计湿球温度回归方程.基于全国134个基准气象站...  相似文献   

20.
从湿度公式:r=e/E×100%=×100%中可以看出,干、湿球读数是空气湿度的函数。所以湿球温度的误差,将直接影响到测湿的准确性,尤其在低温情况下,对湿度的影响是很大的。产生湿球温度误差的因素很多,现只就纱布的包扎方面,略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