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光球磁场、色球Hα单色像和Hβ速度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1993年5月日面AR7500中3个暗条的演化和动力学行为,得出4个结论(1)3个暗条中两个是右旋暗条,一个是左旋暗条。(2)暗条附近两侧的色球纤维和光球横场几乎平行于暗条长轴,暗条端点处的黑子没有呈现明显的涡旋结构。(3)尖角处因为轴向场取向不同,一直没有发生暗条合并,即使其中一个右旋暗条消失后又重新形成也如此。(4)几天持续存在的左旋暗条,在两天的观测中未出现扰动激活,其中部为杂乱而不明显的运动图案。本文还讨论了可以用暗条的扭曲磁流绳模型来解释暗条的这些动力学行为,以及一些尚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天文台色球Hα单色像、SOHO/EITEUV单色像、SOHO/LASCO白光日冕观测、SOHO/MDI光球磁图及Nobeyama17GHz微波射电观测资料对2004年4月11日AR0588中的环形暗条爆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爆发的暗条呈现封闭的环形。在Hα观测上爆发前有明显的激活态,表现为西半环变粗变厚,断裂出现缺口并缓慢向西南方向上升。在EIT195 观测上,此暗条爆发表现出两条扎根于爆发源区的亮带,其顶部可能是爆发中的暗条,而这两条亮带是暗条的两条腿。该暗条爆发是动力学爆发,但暗条等离子体在爆发过程中也受到明显的加热。(2)该暗条爆发伴随有一个明显的双带耀斑。一个带位于暗条爆发的中心,几乎不动,而另一个带呈环状包围爆发的暗条,展示明显的分离运动。这两个带之间,在耀斑后期出现明显的耀斑后环。(3)这一暗条爆发及耀斑与LASCO观测到的一个快速的、具有典型三部分结构的partialHaloCME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印春霖  唐玉华 《天文学报》1996,37(2):181-186,T001
本文用数据方法分析了紫金山天文台色球望远镜观测的1996年3月24日3B级双带主资料,结果表明:由于新浮磁流改变背景磁场,光球剪切运动引起暗条圆柱轴向磁力线扭转而使暗条电流增加,致使暗条整体力学平衡破坏,驱动暗条向上运动。并对暗条上升运动与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我国第一台高分辨光球——色球望远镜所取得的AR4811的高空间分辨(≤1″)的黑子和Hα色球照相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的精细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有关耀斑活动。指出:(1)和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同的新磁流的浮现在黑子群演化过程中起着阶段性的重要作用,但对活动区耀斑活动贡献不大。(2)有关暗条的各种频繁活动是当地耀斑的一种先兆。(3)活动区中相反极性磁场的相互挤压、剪切和旋转同时存在,是一个2B/M1.3级等一系列耀斑可能的储能机制。而与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反的磁流环的浮现,是2B/M1.3级耀斑的可能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军  汪景 《天文学进展》2001,19(2):146-146
主要介绍晕状日冕物质抛射(halo CMEs)的产生机制,包括向量磁场演化是怎样触发halo CMEa的:halo CME与耀斑,暗条活动的相互关系怎样,是否有规律可循,暗条爆发,耀斑等活动现象是如何相互联系的,halo CME事件是由一个活动区域或一个活动事件驱动物,还是多个活动区或多个活动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给出两个halo CME的日面起源的观测例证,提出相反极笥的磁场对消是CME日面源区磁场演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位于活动区磁中性线上方的暗条,随着活动区光球物质运动和磁结构演化,其上升运动规律呈多样性。根据暗条上升运动的特征,一般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缓慢上升(速度为Km.s^-1量级),在暗条上升过程中,亚电场中速是子能量为几十~100LeV量级(E〈ED,E为暗条表面电场强度,ED为经典Duecier场);第二类为快速上升(速度为几十~几百Km.s^-1量级)因暗条快速上升在其下方形成X型中性点,暗条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在1991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拍摄到的标准新浮磁流区(EFR)的资料,研究了四个EFR的生长和发展。我们的观测肯定了新浮磁流区早期的一些观测结果,如EFR从光球下浮出前色球大气就已被加热,以及引起磁场位形改变导致暗条激活。我们还发现反转磁极性的EFR并不向正常方向旋转,观测到EFR中的弧形暗条系(AFS)里除了正常的流动外,还具有和经典的AFS中物质流动相异常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唐玉华  郑瑞民 《天文学报》1995,36(3):301-308,T001
本文收集了1986年2月4日大耀斑的Hα、微波、X射线和γ射线全波段的观测资料。利用暗条电流环模型分析了该耀斑的物理过程,测量了活动暗条的上升运动,求解了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结果表明:(1)1986年2月4日的3B/X3耀斑可能是由暗条电流环之间的合并不稳定性所致;(2)电阻撕裂摸不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耀斑前预热机制;(3)耀斑的高能观测资料进一步表明了电流环合并不稳定性是引起该大耀斑期间所有高能粒  相似文献   

9.
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对暗条激活和耀斑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用数值方法讨论光球物质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式-剪切运动和会聚运动对活动区背景磁场及暗条电流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它们与暗条激活以及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所得结果表明:(1)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在激活暗条和驱动耀斑爆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作为耀斑现象先兆之一的暗条激活过程,主要是由暗条电流的增强和背景磁场的演化所决定,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耀斑现象物理机制和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怀柔太阳观测站的300余对光球(FeIλ5324.19A)和色球(H_βλ4861.34A)的观测磁图,分析得出色球极性反转结构是存在于太阳大气中的真实物理现象的结论.根据对活动区两个层次上的磁场精细结构的分析,发现色球磁场反转结构可能有4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怀柔太阳观测站的300余对球和色球的观测磁图,分析得出色球极性反转结构是存在于太阳大气中的真实物理现象的结论,根据对活动区两个层次上的磁场精细结构的分析,发现球磁场反转结构可能有4种不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扼要地介绍了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随着空间太阳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主要与MHD过程有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四种MHD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1)阿尔芬波;(2)MHD湍动;(3)场向电流;(4)磁重联。由于这四种加热机制的有效性都需要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来判定,所以空间太阳观测对于研究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色球Hα、TRACE/WL、SOHO/EITEuV单色像观测资料及SOHO/MDI光球磁场观测资料,对2003年10月22日太阳活动区AR0484内发生的日浪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Ha线心观测上,日浪包含有亮、暗2个分量,这2个分量先后出现而且并不共空间.日浪的亮分量与UV和EUV波段上观测到的喷发具有较好的同时性和共空间性.(2)日浪喷发物质沿着EUV环运动。(3)在光球层,日浪足根处的黑子和磁场有明显的变化.这些观测结果支持日浪的磁重联模型。  相似文献   

14.
林元章 《天文学报》1994,35(2):219-224
本文主要根据Ha线心和不同偏带的观测资料,结合紫外CIV1548谱线的测量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年6月25日AR2522活动区中一段暗条在耀斑爆发前15分钟所经历的三次逐渐增强的间歇式扭绞,最终导致暗条破裂和耀斑爆发的物理过程,并且用无力场磁绳近似模拟时间条的扭绞运动,估算了暗条扭绞引直怕无力因子a的变化,轴向电流增大和守能,讨论了暗条的稳定性,试图对暗条的瓦解和耀斑爆发予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两个活动区电流暗条的平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Kuperu-Raadu模型下电流暗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研究McMath10662和McMath10607两个活动区中暗条电流的变化及其垂直运动的规律,探讨暗条和耀斑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具有镜象电流日珥模型来描述爆发日珥是合适的;暗条长度可能与耀斑高度关系不密切,但电流暗条越长,对应的临界电流值越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赣榆站获得的精细Hα资料,分析了同NOAA6327和6331活动区相关的一个大暗条的活动情况,这是一个部分宁静和部分活动的复合暗条,伴有频繁的分裂和重现。特别是在10月29日附近活动区的耀斑活动后将它激活,暗条在耀斑的MHD长波的激发下,呈现出强烈的红移特征-向下沉降,本文利用VanTedetal所发展的暗条电流模型来解释暗条的活动,针对不同的背景场形式和参数,计算了暗条的不稳定(向上或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Kuperu—Raadu模型下电流暗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研究McMath10662和McMath10607两个活动区中暗条电流的变化及其垂直运动的规律,探讨暗条和耀斑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具有镜象电流的日珥模型来描述爆发日珥是合适的;暗条长度可能与耀斑高度关系不密切,但电流暗条越长,对应的临界电流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色球Ha单色像、TRACE和SOHO/EITEUV单色像、SOH0/LASCO白光日冕观测及SOH0/MDI光球磁图,对2003年8月25日日面AR0442边界上2个暗条爆发的不同动力学行为及与之相关的耀斑、耀斑后环和CME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个暗条的激活态和爆发过程有明显不同:暗条F1先变粗变黑,出现明显分叉,然后表现为whiplike爆发;而暗条F2一部分先消失,其余部分出现水平的轴向运动,最后F2整体爆发。(2)2个暗条的爆发机制是不同的:F1的爆发可能与新浮磁流密切相关,而F2的爆发与F1爆发产生的双带耀斑的分离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延安  宋慕陶  季海生 《天文学报》2002,43(3):236-241,T001,T002
2000年9月14-1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观测到太阳上有一个中小型活动区,黑子面积不大,但有一个奇特的活动区暗条,16日产生了一个Ⅲb级耀斑,有较强的地球物理效应。计算该区的磁结构,结果发现此磁绳状暗条与磁中性线附近低磁弧系相关,磁场在磁绳附近有强剪切,QSL分析显示三维磁重联能够在暗条附近出现,这可解释大耀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Kippenhahn-Schluter模型回路和Kupperus-Raadu模型回路是暗条电流回路的两种极端形式,本文则从一般回路形式来研究暗条电流与暗条高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暗条电流与活动区磁场作用的Lorentz力方向与暗条重力方向相同时,流入活动区光球层的电流越大,其在暗条电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暗条越稳定。当二力方向相反时,流入活动区光球层的电流越大,其在暗条电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暗条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