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往地震监测预报攻关研究时,我们曾提出过,先沿地震带的D-t图确定出现空段的时间,再按此时间段在震中分布图山圈定强震前的空区的方法.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与1933年8月25日叠溪7.5级地震是先后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中段的两次大地震.  相似文献   

2.
强震前可能出现地震活动空区是最早被人们注意到的震兆之一,也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一种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虽然有关空区的震例报导逐渐增多,但是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要在大震前很确切地圈出一个空区很不容易;震后总结,不同人划的空区也不大一样。原因之一,是空区起止时间很难确定。有人取一定时间间隔(如2个月)为步长、对一定时段(如1年或2年)作震中分布图,以便客观寻找空区。可是,实际上我们取  相似文献   

3.
完好的理论会产生好的名称。天文学家有自己的“黑洞”理论,地震学家有“环形圈”和“空区”理论。1971年,拉蒙特地质观象台的地震学家赛克斯(L.Sykes)描绘了阿拉斯加大地震的余震区的轮廓。继苏联和日本一些地震学者提供的线索之后,他制定出了最近地震活动中的空区,这些空区几十年来未发生破裂,但他提出,不久  相似文献   

4.
张博  张辉  冯建刚  王朋涛 《中国地震》2018,34(4):765-771
结合传统地震学方法与数字地震学方法,回顾总结了日常分析预报中针对九寨沟7.0级地震开展的相关工作,梳理总结了地震前提出的甘东南地震异常信息,进一步讨论了九寨沟地震前中期、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通过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之前区域范围内不同震级活动图像,发现甘青川交界地区5级空区在震前向震中一侧收缩、4级地震超长平静458天、3级空区在震前4天被打破的现象,同时发现,震中附近区域震源机制一致性较高,反映了震源区的高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年多对四川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前兆研究进行清理,就以下几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地震空区 笔者和席敦礼采用从R-t图寻找平静段,再在相应时段震中分布图上结合构造条件圈定平面空区的办法,对1970年7月到1983年6月四川地区有资料的16组5级以上地震前是否出现空区进行了清理,结果有10组在震前出现空区,占5/8,2组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空区,5组6.0—6.9级地震中,有4组震前出现空区。根据空区形成过程,可分  相似文献   

6.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八五”地震攻关成果及相关软件,对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性能量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累计频度和应变释放产生突变,从1991年起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量在时空方面中短期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应用“八五”地震攻关成果及相关软件,对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性参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震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累计频度和应变释放发生突变,从1991年起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量的中短期时空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近期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大震前各种地震活动图象的变化特征,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中等强度地震前小震活动图象的变化研究和总结较少。作者根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以后简称“指南”)中,有关孕震空区和地震活动条带的判定方法,研究了1980年  相似文献   

10.
合成理论地震图对震源和地下结构的研究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直以来,诸多地震学领域的先驱们都致力于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方法发展与改进,是一个愈久弥新的研究课题.同时,经过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地震学家的发展,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方法种类变得多种多样.本文全面而深入地总结合成理论地震图的不同理论、不同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讨论各种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的发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得到以下三点认识:(1)在解析类方法中,波数积分法在使用上不区分局部或全球尺度、计算精确且为全波形模拟,因此适用性更为广泛;(2)在数值类方法中,谱元法在适用性和计算效率上是一种最受欢迎且最精确的计算方法;(3)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学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大姚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短期阶段,震中附近的地震学异常以中小地震活动增强为主,表现为震区附近中小地震频度增加,4级震群活动、A值、GL值出现异常,同时震源深度加深等;在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过程中,震源区异常消失相对平静,使多种地震学异常收缩至震源区附近;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震中附近地区再次出现了3~4级小震活动增强的特征,云南省地震活动出现向震中附近迁移的趋势。整个孕震过程,地震活动体现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内蒙博克图5.6级地震前3.5年左右在主震震中附近形成小震密集区,在密集区外围形成环带空区,在主震发生前两年,环带空区消失,同时在震中附近形成孕震空区。随时间进程,孕震空区、密集区和环带空区间的内外频次比有下降—回升—峰值发震的特点,是一个典型的空区图象震例。  相似文献   

13.
陆远忠 《地震》1992,(4):77-78
刘文龙与笔者已在“地震学预报方法深入攻关的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0,9)一文中,较全面地提出了今后几年值得深入研究的预报地震的地震学方法的某些课题。本文仅就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定量化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1.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基础是来自地震事件的记录,包括地震目录、地震波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它  相似文献   

14.
对2003年北黄海5.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序列、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及地震学参数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为前-主-余型,经历了一个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和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月25—27日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了美国地震灾害减缓计划一系列会议的第六次专题讨论会。会议的专题是“辨认地震空区和即将发震空区的方法”。会议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希望能找到辨认地震空区和即将发震空区的方法,从而能在预期的震中区附近部署各种仪器,以取得地震预报的关键性数据。而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则是要评价现在确定一般地震空区和即将发震空区的能力,从而判断上述战略目标当前是否可能实现。会议的参加者包括美、日、苏的一些著名地震学家。会后汇编的论文专集(公开档案报告集78—943号)中收入了23篇论文。此外,还将与会科学家对这些论文的讨论意见也同时辑入在“闭幕评论”(Closing Comments)栏内,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强震前弱震空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四川台网地震目录全部资料,适当参考邻省地震目录,对于四川省从1970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15组5级以上地震(另有5组缺乏完整资料无法讨论),作 R-t 图、D-t 图寻找时间空区,并作相应的平面空区图.通过对比分析,发现6组6级以上和4组5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空区现象.根据形成空区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先扩(大)后缩(小)型和逐渐扩大的开放型两种类型.平面空区的位置和形状往往与构造展布有关.有5组5级震例,或因震前震中区小震不断,或因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小震太少,看不出明显的空区.本文利用出现空区的10个震例,总结出空区参数与未来地震的震级的经验关系:M=5.50 lg Rmax-2.331.32 M=2.98 lgT+2.941.06 M=2.52lg(RmaxT)-0.510.96文中将上述结果与大竹政和的结果作了对比.空区不同变化形态可用金森博雄概括的突起点模式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7.
1988年5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成果交流会”。提交的研究报告41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空间分布方法、地震系列方法、震级序列方法、相关方法、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方法及多项集成方法。本文据此介绍了1987年初国家地震局所组织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1977年8月大会上通过决议:“鉴于全球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图是研究地震和地球构造的基础,而早期的地震图由于战争,灾害及变质多有损失;因此,有必要在各台系统地搜集并照像复制重要地震的地震图,以保存并可通过世界资料中心(WDC)取得。IASPEI 强烈要求全球地震台站与复制计划合作,在台站现场提供历史地震图及有关资料,以便照像复制。”随后,IASPEI 所属资料交换委员会建立了复制地震图工作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大地震的广义前震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大地震的空区作了圈定和研究。根据28个历史大地震空区的统计,提出求空区震级和发震时间的经验关系式。最后圈定6个空区作为此方法预报地震的讨论和检验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在加强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震预报有密切联系的预报方法攻关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地震学方法是目前地震预报的一种主要方法。 早在1983—1984年,曾组织地震学方法的清理攻关,有22个单位参加,共计百余项课题。自1983年5月始,经一年多的努力,到1984年10月止,基本完成清理攻关第一阶段工作,提交了一批清理攻关的研究报告,其中39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