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反映跨采巷道具体稳定状态的围岩结构稳定性指标,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确定出指标权值,采用模糊ISODATA 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稳定性亚分类模式,提供了结构稳定性实用分类方案,可应用于跨采巷道稳定性预测与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2.
模糊神经网络法在隧洞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新  杨子荣  孙祥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24-226,229
应用模糊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 ,运用模糊积分来综合各个子网的输出 ,提出了围岩稳定性模型及围岩分类的方法。根据收集到的围岩分类资料作为样本来训练和检验网络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的缺点。应用此模型对工程隧洞围岩进行分类 ,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物元分析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物元分析进行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地下工程围岩物定性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判断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级别。用实例与模糊评价模型和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一致的结果,该方法计算简便,评价合理,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分类方法难以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的问题,以护盾式全断面隧掘进机(TBM)施工隧洞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为目标,在研究护盾式TBM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常用的围岩分类方法,选择了岩石的回弹值、刀盘推力、刀盘扭矩、片状岩渣含量、地下水渗流量和最大主应力与洞轴线的夹角作为围岩稳定性评判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围岩稳定性多因素评判模型,通过确定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选取隶属函数,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评判,并将之应用到某工程双护盾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判中。结果表明:序号1、2、3和4洞段对应的较稳定、较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和不稳定的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494、0.403、0.388、0.442,分别对应Ⅱ、Ⅱ、Ⅲ和Ⅳ类围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合理,评判结果较为可靠。研究成果对护盾式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价、围岩分类及支护方式选择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现了该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澄合矿区王村矿井部分巷道及硐室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现状,以围岩抗压强度、围岩泊松比、侧压力系数、围岩弹性模量、巷道埋深、巷道跨度、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及围岩平均移动速率作为围岩稳定性因子,通过对8条典型巷道及硐室围岩稳定性因子的现场实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模糊等价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及非常稳定等5类。在此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为最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及一般因素3大类,进而确定各监测巷道及硐室的围岩稳定性类别。结果表明,模糊等价聚类分析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是解决矿井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类和围岩类别可以为合理设计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分布具有有限区间分布和等级边界模糊特性。基于联系数理论和云理论的耦合方法,探讨了能考虑指标区间分布特点和级别界限模糊转换特性的围岩稳定性分类联系云模型。首先探讨了有限区间内的联系云模型,以描述有限区间内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的模糊性和转换态势,结合样本指标权重和联系概率概念分析实测评价指标对各等级的综合确定度,判定了样本的围岩稳定性级别。实例应用和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围岩稳定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取得较好效果,且弥补了理想云模型不能整体描述有限区间分布的指标间确定和不确定关系的缺陷,拓广了云模型应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联系熵的围岩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稳定性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集对理论和联系熵模型能有效地处理不确定问题,故将联系熵方法应用于围岩分类,建立矿岩分类的联系熵模型,计算围岩的联系熵值,相应地进行矿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是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的一种尝试,为矿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实例模型表明,联系熵越大,则矿岩的稳定性越差,越危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集重心理论的岩体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永华  邹志鹏  赵明华 《岩土力学》2007,28(6):1118-1122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岩体分类可造成评判信息丢失,影响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针对该缺陷,引入模糊集重心理论,克服了综合评判方法中某些因素由于权值较小而被“淹没”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岩石质量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岩石软化系数、最大地震烈度和地下水渗水量这6个对岩体质量及其稳定性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以正态分布作为其隶属函数,采用加权平均值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建立了基于模糊集重心理论的岩体模糊分类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明了上述各因素模糊集重心的计算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集重心的岩体模糊分类方法,研究了某一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级别,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围岩的实际稳定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格搜索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围岩稳定性,本次研究借助支持向量机(SVM)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问题能力强的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类。选取16组围岩数据作为学习样本,以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水渗水量5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围岩稳定程度为模型输出,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为增强模型的推广性能,提高其预测准确率,运用改进的网格搜索方法(GSM)寻找最优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并对8组围岩数据进行预测,并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GSM-SVM模型对预测样本的评判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其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蒋金泉  陈卫忠 《岩土力学》1997,18(A08):223-227
用回采巷道结构稳定性反映其具体稳定状况,从力学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观点建立起四个亚分类指标;以大量实测资料为样本确定指标权值;采用模糊ISODATA聚类分类法,研究出亚分类方案,形成了稳定性的模式识别方法和移近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岩石峰值后注浆加固实验与巷道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根据围岩强度进行了围岩稳定性分类;提出并实施了以巷道围岩锚注为核心的复合支护方案;实验表明在分别采用聚胺脂、425#水泥进行岩石注浆加固时,岩石强度比其残余强度可以提高0.7-1.1倍、1.3-2.0倍;最后,进行了反底拱支护能力的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某电站地下厂房围岩质量综合分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量现场调查、统计资料基础上,利用国际上通用的RMR分类、Q系统分类及我国的水电围岩分类方案,对某电站地下厂房围岩进行了岩体质量分级。三种围岩分类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围岩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Chou万禧 《岩土力学》1997,18(A08):74-78
通过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及国学性质的套筒致裂法测试,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分类。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据以及巷道围岩分类的原则。介绍了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若干煤矿巷道围岩及立井井壁应力测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动态工程分类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围岩质量计算,柱状图数字化与重组,围岩结构诊断,采动应力作用后围岩结构演化等研究成果,采用“工程要求,基本结构,演化结构、为一级指标,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动态工程分类技术,分类结构的表在技术及分类结果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推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现场获取的影响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主要因素视为判别围岩类别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利用建立的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逻辑推理系统对围岩类别进行模糊逻辑推理运算,获得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围岩类别的判定,直接为地下工程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开挖及施工支护方案。为有效地进行隧道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提出了基于数字钻进技术和量子遗传(QGA)-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方法。以数字钻进技术为基础,从钻进参数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指标体系。采用量子计算原理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通过量子位编码和量子旋转门更新种群,以此来确定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建立了基于QGA-RBF神经网络的围岩类别超前识别系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围岩类别超前识别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结果为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锚注支护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锚注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巷道锚注支护可改善锚杆,裂隙面及围岩的力学性能,减小围岩塑性区及巷道位移,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锚注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9.
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判据及岩石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套筒致裂法测试巷道围岩应力及力学性质,并以此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分类;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据以及巷道围岩分类的原则;介绍了本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若干煤矿巷道围岩及立井井壁应力测试地点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在深埋隧道围岩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隧道围岩分类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引进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实现了围岩定性分类向定量分类的转变,经过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确定了影响隧道围岩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岩块坚硬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岩石质量指标以及地下水出水特征,然后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针对堡镇铁路隧道围岩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决策的数学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对隧道各段岩体质量的级别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