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3.
迎接新世纪推进地震社会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地震预报研究。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推进,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为人们所关注。地震预报之社会发布,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反应,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为地震科学家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家所关注。为研究其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兴起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关于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各类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如制定计划、组织机构作用、经济效果、预报与警报的发布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以供讨论研究。紧接着是一篇“编后记”,主要说明了本刊对地震和地震预报当前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今后拟主要采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反应”这一提法以取代过去沿用的“地震社会学”一词。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3期刊载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波尔(Henry Spall)撰写的他对米莱蒂(Denis Mileti)的访问记《地震预报的社会问题》。米莱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是专门研究地震预报对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的社会学家。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地震社会学”这个新名词是1977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它是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对社会影响的一门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世界一些国家已在注意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美、日、苏、新西兰、墨西哥等国。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除地震工作者外,还有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以及政府官员等。1979年4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对地震预报有关的对策问题作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1)地震预报的地震社会学分类;2)地震预报尺度与地震预报精度;3)地震预报评分及统计决策函数在地震预报对策中的应用;4)集成预报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文从理论上对地震预报的对策给出了若干准则。  相似文献   

8.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地震预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地震预报科学水平还很低,而社会又强烈地期望实现地震预报的情况下,地震社会学问题更显突出。地震预报策略,就是管理部门在充分尊重地震预报专家地震预测预报意见的基础上,以何种形式和口径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或向社会公众通报的策略,以取得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最佳效果。论述了目前使用的9种地震预报策略的要点及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与社会反应》(大22开本,365页)做为研究丛书,由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编辑、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执笔者共12人,包括以冈部庆三为首的东大新闻研究所6人、东京大学大学院4人、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和群马大学教养部各1人。该书着重研究探讨了“地震社会学”这一门新兴学科所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地震预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尽管该书是根据日本国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但对于我们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有一定参考和借鉴的。现根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地震预报情报讨论会的会议录》报介绍的美国于1980年1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地震预报情报讨论会的情况,编译如下:近几年来,美国对地震预报,尤其对地震社会学的研究日趋重视。尽管要对地震作出时空强三要素的正确预报还是若千年以后的事,但由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一样越来  相似文献   

12.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11,(4):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为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以摘译、编译、摘编、汇编、综述等多种形式刊登国际上、各国和我国在地震、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等有关的自然科学领域、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等有关的地震社会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学术成果文章和动态消息,以及学术交往活动、科研规划、会议、专业机构、知名人士、书刊介绍等报道。本刊的主要特色是包括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和地方地震工作在内的综述性文章和地震社会学方面的文章每期均占有一定比例。本刊自1972年5月创刊以来,由于有关各方面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在编辑方针、报道内容、版面编排和出版发行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获得国内外好评。在1985年11月全国群测群防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赞助下,从1979年8月起筹备并成立了地震社会学专业研究室,并与其他部门的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开展了地震社会学的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关于这方面的基本工作概况和现状,在以本专业研究室名义撰写并先后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第9期(总第33期)的《国际地震社会学概况及中国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1983年第1期(总第49期)的《中国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工作方面的概况回顾》两文中均已作了概述,本文的第一部分在此仅作几点补充体会;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于作为1982年以前的课题“地震虚报和地震谣言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调研概况作一综述;本文的第三部分则对于作为1983—85年的课题“调查几次大震的预报效果,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预报方式的意见”的研究工作提出进展情况及其进一步设想,其中并将涉及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今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7,(1):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研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和解决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几个科学问题,即地震动力学成因问题;地震的地体环境问题;地球物理场的时空演化与地震的物理力学关系问题;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等。同时,探讨了研究这些科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系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中文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办刊的宗旨是把它办成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外地震科研工作和动态信息的一个窗口,同时并成为宣传和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喉舌。它的主要特色是在报道内容上兼顾我国地震工作的三大主要方面,即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和地震社会学;在每期刊登的文章中,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地方地震工作和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研究的综合汇编类文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地震预报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的经历与实践,将我国地震预报的38年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概括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和成就,指出地震预报的难点及我国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技术上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建议可供地震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地震分析预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在开始执行第三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时提出要搞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其原因是:日本已取得执行第一、第二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观测和研究方面的条件;国内不断发生破坏性地震,科学界和社会各方面更加迫切要求作出地震预报;为实现地震预报的实用化,则必须先进行预报实验;在国际上主要多震国家的地震预报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这也有力地激发日本地震学界搞地震预报的积极性。于是,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于1975年7月在第三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修改意见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20.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9,(3):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