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冶金工业部的邀请,加拿大地质调查所高级资源地质学家格罗斯(G·A·Gross)博士于1988年9月5日至10月5日第二次来我国冶金地质系统进行野外考察、讲学和找矿技术等学术交流和咨询工作。由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高级地质工程师王守论同志陪同参观考察了铁矿7处(内蒙白云鄂传稀土、泥、铁矿床、山西五台的板峪和山羊坪铁矿、吉林板石沟铁矿、辽宁鞍山胡家庙子和西鞍山铁矿);金矿2处(山西五台的后所金矿和茶坊金矿)。并  相似文献   

2.
以格罗斯(G·A·Gross)为组长的加拿大铁矿考察组一行六人于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我院进行了学术考察和交流活动。 外宾参观了陈列馆、中心实验室和成岩成矿实验室,听取了“东北南部地区太古代地质及铁矿的形成问题”,“大栗子富铁矿床地质特征”和“鞍山式铁矿磁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鞍山地区是中国早前寒武纪铁矿主要集中区之一。铁矿床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储量百亿吨,但主要蕴藏在鞍山周围。统称“鞍山式铁矿”。该区铁矿层位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六十年代以来很多地质学者发表过不少论著,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近两年来我们在张秋生教授的指导下,在研究辽宁北部太古宙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本区各主要铁矿区含铁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尤其对两个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群鞍山群辽河群接触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确定了元古宙与太古宙不整合构造界面的存在,进而认为鞍山地区铁矿层位均属鞍山群。鞍山地区主要含铁层位只有一个——茨沟组,原樱桃园组应和茨沟组相当,其铁矿时代隶属早太古宇。  相似文献   

4.
鞍山地区地质构造及深部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是我国铁矿最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铁矿石近100亿t,但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深部铁矿的认识仍然是不确定的,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区是属于向斜构造还是属于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怎样控制铁矿产出的,深部铁矿远景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对鞍山地区浅部地质构造及铁矿特征、岩(矿)石物性特点和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剖面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穿越东鞍山和齐大山铁矿区的重磁异常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鞍山地区整体为以铁架山为中心的穹隆构造,而穹隆顶部存在环绕铁架山的向斜构造或"凹陷",该向斜构造控制了鞍山地区铁矿的分布,深部铁矿的规模远大于已探明的地表及浅部铁矿的规模,深部铁矿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5.
鞍本太古代绿岩盆地铁矿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区。对于本区鞍山式铁矿的成矿特征,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认为本区鞍山式铁矿不是一种单一的矿床类型,而是赋存在不同时代、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两种矿床系列,即属于阿尔戈马型铁矿系列和苏必利尔型铁矿系列。并在划分成矿系列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同类型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40%,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通过铁矿带对比,依据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以及铁矿地质特征,将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划分为茨沟组、大峪组和西鞍山组。与绿岩带柱状剖面对比,茨沟组和大峪沟组相当于绿岩带中部岩系的上部岩组,西鞍山组相当于绿岩带上部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常以“大、贫”著称,但鞍山-本溪地区许多铁矿床中赋存有富铁矿,其中弓长岭铁矿中的富铁矿资源量超过亿吨.通过对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的分布特征、典型矿床富铁矿体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本地区变质改造形成的富铁矿分布在一条东西长85 km、南北宽25 km范围内的认识,并认为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也参与了部分矿区富铁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的BIF型铁矿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也是我国铁矿研究最早、最典型的地区之一,BIF型铁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铁矿类型。笔者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重点讨论原岩恢复、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进而讨论成矿物质来源。1成矿地质背景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BIF型铁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本地区BIF形成于新太古代(万渝生,1993)。  相似文献   

9.
歪头山地区是辽东鞍山群出露较好的地区,歪头山铁矿就赋存于鞍山群茨沟组中。对该地区鞍山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查明鞍山式铁矿的层位、类型、空间分布;而且对解决南北鞍山群铁矿对比,鞍山群地层层序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本区变质杂岩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不同时期的地质事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影响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查明这些作用结果的主要关键之一是变质岩构造问题。 通过一九八○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整理,歪头山一带至少经历了三期变形作用,其中以第一期变形最为突出,表现最强烈,我们称为强期变形作用。这次变形是鞍山运动造成的结果,第二期变形可能是辽河群变形期迭加的表现,而第三期变形有可能属中生  相似文献   

10.
一、鞍山地区鞍山式铁矿的建造特征鞍山式铁矿是条纹状的含铁石英岩,相当于国外的含铁石英岩、碧玉岩、铁燧岩等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是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一类铁矿床.它分布面积之广和特有的不可逆成矿性,又具有全球性的地质演化意义.鞍山地区的含铁建造均属太古代,其中分为角闪质型和粘土质型两种含铁建造.前者相当于常伴生有海下火山喷发沉积的含铁建造;后者相当于常与千枚岩、片岩等陆屑沉积在一起的含铁建造.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11.
鞍山陈台沟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台沟铁矿床为新太古代时期形成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近年来在鞍山地区将地质与物探相结合,寻找深部贫铁矿床最为成功的典型范例。文章分析了陈台沟铁矿床的控矿地质条件及磁异常特征,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对深部铁矿赋存部位进行了预测,并实施了钻探验证,以期为类似条件下寻找深部隐伏铁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鞍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地层.多数人把这套变质岩系划分为鞍山群(太古代)和辽河群(元古代).鞍山群蕴藏着鞍山式铁矿,其研究程度较高.但前震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因此对若干地质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鞍山群基底构造入手,对本区铁矿的赋存特点及找矿方向作初步讨论.一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岩石组合为绿泥(绢云母)片岩(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元古界辽河群,岩石组合为变质火山岩、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灵山式铁矿).二者共同组成本区古老结晶基底,上覆震旦系、寒武系、第四系等.鞍山群、辽河群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者尤甚,致使原区域变质岩石多呈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鞍山-本溪(简称鞍本)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资源基地,分布有众多大型、特大型BIFs型铁矿床(周世泰,1994;李厚民等,2010,2012;张连昌等,2012;Li et al.,2014)。在鞍本地区存在有两条重要的铁矿带,即樱桃园铁矿带和弓长岭铁矿带(图1)。但关于这两条铁矿带的关系,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樱桃园铁矿带属上鞍山群,而弓长岭铁矿带地层为中鞍山群,二者为上、下层位关系(周世  相似文献   

14.
刘群  张伟  成伟  李文庆 《地质与资源》2013,22(4):304-307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条带状铁矿重要成矿区,现已发现了众多大型、超大型铁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欧拉反褶积等重磁场处理解释技术,通过综合研究和三维地质建模,提出了3种深部铁矿发育模式,并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远景预测.预测在火连寨、思山岭、卧龙镇、南芬东、北台等6个地区可能存在逆冲推覆型及向斜覆盖型深部铁矿,在灯塔县西南张台子镇及鞍山西北部存在新生界覆盖型深部铁矿.进一步指出本溪火连寨逆冲断层下盘3 km左右、本溪思山岭逆冲断层下盘2 km左右、灯塔县张台子镇覆盖区下2 km以浅存在含铁建造,铁矿找矿远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前寒武条带状磁铁矿(BIFs)是全球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铁矿类型,官地铁矿是吉林省和龙地区的一个典型BIFs铁矿床,国内称之为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16.
一、概论产于前震旦纪五台系(鞍山系)古老变质岩系中的条带状铁矿(鞍山式铁矿),广泛的分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党提出全党全民办地质事业后,广大群众上山找矿,因此许多省都陆续发现了这类型矿床.根据最近了解,在湖南、山西、四川、甘肃、安徽等十几个省都找到这类型铁矿.这种类型铁矿一般来讲规模较大,产状简单,所以对保证钢铁工业大跃进具有现实的意义.在辽宁省条带状铁矿主要分布于辽南台背斜的中部及铁岭背斜的西北部,这一带均有规模不同的矿体出露.我国重要的纲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以及  相似文献   

17.
<正>弓长岭铁矿床是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最大的"鞍山式"富铁矿产区。弓长岭矿区的BIF型铁矿主要赋存于新太古宇鞍山群茨沟岩组之中,岩性主要是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硅质岩,夹部分磁铁石英岩。弓长岭富铁矿主要赋存于弓长岭二矿区的第6层铁矿层(以下简称Fe6)之中,富铁矿的形成与断裂构造以及断裂附近的蚀变岩密切相关。本次工作对弓长岭矿区的蚀变围岩进行取样分析,结合前人的分析数据,将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弓长岭矿区蚀变岩和富矿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s,简称BIFs)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其中华北地区该类型铁矿最为丰富,主要集中于鞍山-本溪、密云-冀东、五台-吕梁、霍邱-舞阳和鲁西等地区,形成时代从始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早期均有分布,但以新太古代晚期为主(万渝生等,2012;张连昌等,2012)。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是鞍山-本溪(简称鞍本)地区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富铁矿床。但关于磁铁富矿的成因目前还存在争议,长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s,简称BIFs)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及早元古代,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铁矿资源类型,其以富硅质和富铁质的条纹或条带交替出现为特征。辽宁省鞍山-本溪(简称鞍本)地区铁矿即为此类型,该铁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胶辽台隆的西北部,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宙鞍山  相似文献   

20.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区。通过解译鞍山—本溪南部布格重力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存在隐伏的花岗岩体,而且隐伏岩体的范围远大于出露岩体的范围,并提出了现已发现的大型或特大型铁矿均分布在隐伏岩体之上或花岗岩边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