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武汉市蜜月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月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经营中,了解客源市场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市场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蜜月旅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市蜜月旅游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武汉市蜜月旅游者具有出游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偏好海滨型目的地等行为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设计多样化产品、完善产业链、品牌化经营及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等具体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旅游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核心家庭和延续式家庭4种不同家庭结构旅游者的出游方式、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和频率等出游总体特征以及出游信息获取偏好、停留天数与旅游消费偏好、旅游住宿偏好、旅游目的地类型偏好、旅游活动项目偏好等出游认知偏好,从中发现不同类型家庭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及规律,为家庭旅游市场开拓和营销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性旅游市场开发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我国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进行正确的市场细分,确立准确的目标市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的设计将为旅游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文章首先分析了开发女性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女性旅游消费的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游客旅游决策过程和影视营销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影视营销影响游客旅游决策机理,构建了影视营销对游客旅游决策影响模型和影响效果测评指标体系。以张家界借力《阿凡达》营销为例,研究发现:影视营销对激发游客旅游需要和动机、收集与评价信息以及确定旅游目的地影响效果一般,对游客旅游体验、游后评价、获取影视与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影响效果比较好;区域、市场生命周期和年龄等因素对影视营销影响游客决策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旅游业进入整合营销和品牌化时代的今天,要想把一旅游目的地成功推向市场,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是如何搞好营销。在认真参阅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考察了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进行评价。从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市场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与推广、监控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框架,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开发定位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营销宵的定位理论,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为例证,对区域旅游开发中的产业、产品、市场和形象四大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区域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并利用产业政策的积极性、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市场空间的拓展性,感知形象的鲜明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为着入点,在对其类型、品质、结构、服务、营销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的目的,即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保护乡村旅游资源、适应新型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从产品的开发、管理、营销、创新等4个较为宏观的方面对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的提升进行综合性的论述,最后得出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的提升要实现资源综合化、产品多样化、开发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市场大众化、经营特色化、旅游休闲化、创新制度化、营销品牌化的"九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山西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竞争态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山西省主体客源国的亲景度和市场发展指数,并基于两个指数的组合,建立旅游市场相对竞争态模型,将山西的主体客源国市场分为兴旺型、崛起型、成熟型和停滞型,并结合旅游市场绝对竞争格局,依据各类型市场的特征,确定山西省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目标。  相似文献   

9.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市场现状、入境游客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总体上态势良好,入境旅游客源以外国游客为主;旅游活动季节性较弱,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与国内强省强市相比差距明显;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相比严重失衡,旅游思想意识落后,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制约因素尖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推动旅游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交通是旅行的基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时空观,从而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郑西高铁乘客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信息、出行方式、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旅游消费偏好及其对目前我国高铁设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铁乘客的市场消费特征及行为偏好。高铁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同时,借助时空距离的缩短进行"微旅游"市场的开发,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进行相关的旅游推广,并进一步通过提高相关城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发挥旗舰企业的引领作用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太行山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冯德显  吕连琴 《地理科学》2003,23(3):379-384
在分析南太行山旅游区资源特色与空间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方案,构建南太行“四区(功能区)、三中心(旅游中心)、一线(观光长廊)、四环(旅游环线)”、内外畅通、主次分明、各有特色、功能明确的空间组织形态,从而将大大提高南太行山旅游区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有力地推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尽快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2.
王佳月  辛良杰  戴尔阜 《地理研究》2020,39(8):1879-1891
为了解中国典型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布的匹配程度及其格局变化,研究以区域内单位面积耕地拥有的农业水资源量刻画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结果表明:① 三大山区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较高。太行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境内的北段地区和山西境内的南段地区,横断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段地区,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格局。② 三大山区农业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都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太行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段,横断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喀斯特山区的农业水资源较均匀地分布在广西和贵州境内。③ 太行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横断山区、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好。2000—2015年间,太行山区中部、横断山区东部、喀斯特山区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好趋势,而太行山区南部、横断山区西南部、喀斯特山区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差趋势。研究时段内,太行山区的水田转旱地情况突出,太行山区也是三大山区中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最差的,应该关注太行山区的用水压力,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作为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营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旅游地产品乃至旅游地的前途命运:旅行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营销行为以及规避“外部经济”的产品开发行为可直接导致旅游产品的大众化趋势,继而加速旅游地的发展、成熟乃至衰退过程;旅行社特殊的业务功能和行业地位,使其自身拥有旅游开发与促销的影响优势,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诱导力。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遵循协作共生原则,实施“联合营销”举措是谋求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2001—2016年入境外国休闲旅游者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集中度、市场收敛性和市场竞争态3项指标再分析旅华外国客源市场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旅华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较高,近6成客源来自亚洲,且主要依赖于韩国、俄罗斯、美国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市场;市场多样性不足,远程洲际市场对中国旅游规模的增长贡献不大;韩国最具竞争优势,蒙古最具发展潜力,其他市场的竞争潜力相对较弱。最后,通过比较休闲旅游数据与总体旅游数据的结果,发现以往基于总体入境旅游数据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在市场占有率上,日本、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低估;在市场贡献上,意大利、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被高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美国被低估;在市场竞争地位上,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5.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16.
以网络游记数据挖掘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GIS制图和数理统计技术,揭示福建省自驾入游流市场及网络结构特征。市场特征为:出游高峰期与低谷期年内交替四次,呈现明显的双“M”型,高峰期与我国“长假”时间高度吻合;结伴方式以夫妻、亲子、带父母的家庭出游方式为主(占60.1%),其次为亲朋好友(占27.1%);88.18%的自驾游客在福建省内停留时间不超过6天,其中逗留3天(占23.15%)的比例最高;自驾游省外客源市场结构呈现明显的近地域性和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的高度集中性;自驾游单程公路里程空间使用曲线具有较为典型的Boltzman曲线特点,一、二级客源市场范围单程公路里程分别为0-800km和800-1400km,1400km以外为三级客源市场。网络结构特征为:网络节点地位呈现较强的不均衡性,两级分化明显,核心节点之间的互动频率远高于边缘节点;整体上看,福建省自驾入游流空间等级序列明显,核心区和重要区域所占比例偏小,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格局,旅游流集中于思明区、南靖县、鼓楼区、永定县、武夷山市等高级别景区所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118,自引:8,他引:118  
用1999年和1987年的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对桂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12年间的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得出了其国内客源市场在空间上逐步分散、吸引半径得以加大、波浪式推进和跳跃性增长的演变结论。还探讨了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的宏观原因,并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对其旅游市场促销的意义和原则。此外,还对桂林和黄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