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机载微波辐射计云中含水量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谷  雷恒池  李燕  岳治国  张晓庆  高蓓 《高原气象》2007,26(5):1105-1111
通过对2003年4月18日在延安地区用单波长(0.95 cm)机载微波辐射计探测到的层状云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中的过冷水平均含量为0.0171 g.m-3。分析其变化,发现云中垂直向的液态水存在高值区,这一区有助于人工引晶催化增雨(雪)作业,有利于冰晶的增长,可提高人工催化作业的效果。与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及地面711数字化雷达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机载微波辐射计和PMS粒子测量系统的探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在垂直区域的探测上比PMS粒子测量系统更具有代表性;与711数字化雷达的探测结果也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3年7月8日吉林省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云雨带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综合探测及分析。利用天气、卫星、雷达和机载PMS及GPS等综合资料,首次给出了吉林省典型的中尺度对流云雨带的宏、微观探测结果,进一步探讨了降水机制及人工增雨潜力,给出了作业前后云团微物理变化范围,为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前言1985年我省从美国粒子测量公司引进了一套PMS粒子测量系统,主要用于探测和研究我省云水资源,包括云中不同粒子模态的鉴别、降水粒子谱的演变特点、不同季节和地点云中的累积液态水含量等多项研究。我们知道质点和降水粒子的尺度谱是云物理学中的重要参数,而PMS机载探测设备的运用为获取这些大量的科研样本资料提供了保证。几年来,我省科研人员充分运用PMS设备获取了大量云水资源资料,对我省云水资源演变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多年来探测获得的宝贵…  相似文献   

4.
吉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宏微观结构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100个加密中尺度地面雨量观测系统、雷达和飞机PMS获得的综合观测资料对2005年6月20日一次积层混合云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本次东北气旋的发展是由来自贝加尔湖的正涡度平流与东北地区高有效位能的叠加形成的;此次过程的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很多小尺度雨量中心,与雷达强回波中心相一致。二是通过飞机PMS探测发现,云滴的平均数浓度与过去我省层状云探测结果接近,但冰晶和雪晶的数浓度明显高于过去的探测结果。三是在云的中上部冷层,云中液态含水量和FSSP-100探测的云滴数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说明云中液水含量主要由过冷液态云滴浓度决定;云中液态含水量与冰晶浓度呈反相关,表明云中微物理过程是冰水转化过程。四是云中微物理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存在一定的起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综合分析了4次层状冷云人工增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粒子测量系统(PMS)探测资料,以及GPS定位资料,提出应以PMS的FSSP-100探头探测的云中粒子浓度以及2D-C探头探测的云中大粒子浓度作为判别云中可播性的主要技术参量,并发展了层状冷云飞机人工增雨实时监测指挥技术。FSSP-100探测的粒子浓度不小于20/cm3的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性。其中2D-C探测的大粒子浓度小于20/L时,可确定为强可播区,否则为可播区。  相似文献   

6.
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的综合探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2003年7月8日吉林省一次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资料进行了分析。利用热线含水量仪、PMS及GPS等仪器所探测的资料,并结合天气、卫星和雷达资料对云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云体各层微物理结构的变化,为人工增雨寻找最佳潜力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0,他引:17  
利用人工增雨飞机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对高原东部地区春季人工增雨主要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结构进行大量探测研究。根据1995年和1997年共15架次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东部低层大气气溶胶微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层结的关系,着重分析了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云粒子、降水粒子以及冰晶、过冷水的一些初步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Micaps资料和机载PMS实时探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26日宁夏银川地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由弱锋面云系产生的,整个云层温度在0℃以上,云中没有冰晶质粒存在,为暖云降水,而且云中的分层结构明显;降水的雨滴直径均在2~3 mm以下,降水与云中大粒子的增加有密切关系.暖性层状...  相似文献   

9.
延安层状云暖层中水凝物粒子的谱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2003年9月延安上空机载PMS探测的层状云资料,发现延安层状云暖层中水凝物粒子的谱分布可以用一种形式的分布密度函数来表示。用这种函数拟合小云滴、大云滴和雨滴的谱分布,拟合结果与观测的谱分布较为一致,其特征值相关系数大于0.945,拟合出的平均直径、均方直径、均立方直径以及浓度与观测值也较接近,其相对误差小,拟合谱能表现出谱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河南3次降水过程的人工增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飞机探测的PMS微观资料,以及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春季河南的3次降水过程中宏观条件、微观条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云中相对靠前部位的降水条件好;在水汽供应充足时,云中小粒子的平均直径和数密度要大一些;如果只是e-Ei垂直积分的值大而水汽供应量少,则降水量有限;如果过...  相似文献   

11.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并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隆水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一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相似文献   

13.
1.新气成91001 成果名称: PMS云粒子探测信息微机处理系统完成单位:新疆气象科研所主要完成人员:张建新、刘策、廖飞佳、张清内容简介:新疆自引进PMS云粒子探测仪后,因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及软件,造成获得的云粒子资料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及应用。该成果实现了PMS磁带资料在一般的IBM微机上进行处理,功能较全,经过1990年冬季人工增雪作业的实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且成功地解决了在微型机上连接二分之一英寸工业磁带机的难关,为扩大微机的用途开创了新的道路。该系统软件绝大部分用  相似文献   

14.
冷云中飞机播撒液态CO2的催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9月17日在延安机载PMS探测作业中观测到的资料,对催化作业区域及可能采集到相应作业信息的下风方影响区域的探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雷达、地面雨量进行了增雨效果检验。研究表明:催化作业下风云影响区的F-100,2DC和2DP的粒子浓度比背景值均有所增加;雷达回波增强,地面雨量增加,飞机增雨作业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济南及周边地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引进的PMS粒子测量系统探测的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济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气溶胶与逆温层和大气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逆温层的存在和相对湿度峰值对气溶胶的分布影响很大。逆温层附近和相对湿度峰值区会产生较高的气溶胶数浓度,造成气溶胶粒子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1989-2008年23架次飞机云微物理结构观测试验结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山东省1989-2008年23架次秋季降水云系云结构的粒子测量系统(PMS)探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云中过冷水以及冰晶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降水云系中存在较为丰富的过冷水,最大可达0.36 g/m3,云中冰晶浓度最大可达12.8-406 L-1.对2006-2008年探测的云粒子浓度、直径及过冷水随温度变化特...  相似文献   

17.
利用飞机PMS探测数据、雷达回波资料和FY-2卫星云图,分析了2009年6月四川盆地上空一次未形成地面降水的多层云系。结果表明,云系为Cs-As2-As1-Sc2-Sc1结构,夹有干层。云系中暖层厚,过冷层很薄。液态含水量随高度分布很不均匀,出现多个峰值。云系中液态含水量主要由小云粒子浓度决定,并且存在大量的小云滴、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年9月17日在延安机载PMS探测作业中观测到的资料,对催化作业区域及可能采集到相应作业信息的下风方影响区域的探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雷达、地面雨量进行了增雨效果检验。研究表明:催化作业下风云影响区的F-100,2DC和2DP的粒子浓度比背景值均有所增加;雷达回波增强,地面雨量增加,飞机增雨作业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秋季层状云冰雪晶粒子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安装有PMS探头、温湿仪和GPS的飞机 ,对 2 0 0 1年 10月 12日甘肃河西地区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探测。根据获取的资料分析了此次降水性层状云的冰雪晶特征 ,包括不同粒子的分布特性 ,给出不同温度下的冰雪晶粒子谱 ,还分析了粒子谱型随温度的变化及其包含的微物理机制。与我国其它地区的冰雪晶浓度比较认为 ,在一定的云水条件下 ,甘肃秋季层状云有较大的增雨催化潜力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春季降水云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春末夏初结合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试验,开展了云及降水的微物理特征飞机探测.利用先进的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对春季云和降水进行空中观测,得到一些非常可贵的资料.文章通过资料分析,对青海省春末夏初降水云的空中结构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对今后开展科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深入认识青海地区降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