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地形测图原理及数字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论述了交叉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地形测图的原理,使用摄影测量方法导出了INSAR地形测图基本数学关系式,分析了目标点高程精度,给出了目标点绝对相位解算方法,进行了6×6公里区域INSAR地形测图数字模拟。  相似文献   

2.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4):64-66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最新进展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或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INSAR)是利用由一甚短基线(几m到大约1km)获得的两个相位相干的雷达影像,将两影像配合起来,以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基线长和姿态,便可得出地形三维信息的技术.影像可由同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两次在目标上空通过(复通过)获得,既可由同一平台上两根分开的天线获得,也可由在串翼式飞机上工作的两独立的雷达获得.  相似文献   

3.
谢先明 《测绘科学》2015,(12):50-54
针对传统多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存在稳健性不高、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稳健的多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利用最大似然频率估计准则从最短基线干涉图中提取每一复像元随基线变化频率的粗略估计值,并把提取的粗略频率通过共轭复乘补偿给相应的抽样复干涉信号,来降低抽样复干涉信号频率,避免了干涉基线间隔过大导致的抽样复干涉信号频谱混叠现象,从而克服了干涉基线间隔对长基线干涉相位估计精度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干涉基线间隔的限制,能较为精确地获得长基线干涉相位估计值,对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应用拓展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华 《四川测绘》2003,26(3):99-104
由于雷达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等特点,促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SAR系统的几何特征及其干涉原理,着重探讨差分干涉雷达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LS)数据融合的方法,将GB-SAR获取的高精度位移图与TLS获取的三维模型融合生成三维干涉雷达点云,该结果既保留了GB-SAR高精度形变信息的特点,同时实现了交互式3D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6.
空间大地测量的生力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新出现的卫星成像技术,可以得出地面位移场完整的密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像,用于地震研究,、火山活动监测以及冰川和冰流运动的研究。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空间大地测量添加了一支生力军。本文介绍它原理、测量地面位移的方法以及用于地震研究的实测,并提出了开展这一新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害干涉(Radar Interferometry)测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将复型雷达数据中的雷达相位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干涉处理,获得地球表面三维信息,可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特别是应用其差分技术,可对地表进行变形监测,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目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已经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其应用领域也正在迅速扩大。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关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列出了差分雷达干涉在测地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遥感卫星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利用遥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近年来国外雷达干涉测量在地面沉降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国内大中城市进行地面沉降监没应用的可能性,对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获取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这种方法目前的进展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源增多和数据质量的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使用相继得到快速发展,SAR复数影像配准作为影像干涉处理最重要的步骤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SAR影像振幅、相位、灰度值为核心信息,对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类,从控制点选取优化、影像几何关系特征及深度学习三方面总结了配准方法的研究发展现状;对各类研究方法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当前关于SAR影像配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新出现的卫星成像技术,可以得出地面位移场完整的密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像,用于地震研究、火山活动监测以及冰川和冰流运动的研究。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空间大地测量添加了一支生力军。本文介绍它的原理、测量地面位移的方法以及用于地震研究的实测,并提出了开展这一新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由于受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延迟两大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方面得到较好应用的问题,该文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利用22景ALOS雷达影像开展了西安市地面沉降监测试验,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获取了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时间段内西安市的高精度地表形变成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成果与同时间内GPS、水准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取数字地面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单新建  刘浩 《国土资源遥感》2001,12(2):43-47,63
简单介绍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干涉雷达)的技术特点及原理,概述了干涉图像的相位解缠算法,并以西藏玛尼地区ERS-1/2SAR图像为例,提取了数字高程模型(DEM).  相似文献   

13.
多传感器集成的体视化形变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B-SAR)、三维激光扫描、数码相机、GNSS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多种传感器集成技术,设计集成角反射器、紧凑有源转发器、GNSS接收机天线和物理传感器的专用目标特征点装置,将其布设在监测对象表面,自动获取监测对象的空间信息和内部物理状态信息,对GB-SAR雷达干涉测量数据算法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基雷达干涉影像,将监测对象表面三维模型和内部物理状态模型进行融合,建立体视化形变监测模型的算法,从而实现在模型上对任意兴趣点形变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干涉雷达在DEM测量中的精度影响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为数字高程模型 (DEM)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同时获取三维信息、测量范围广、空间和高程分辨率高等优点。文中首先扼要介绍了干涉雷达的原理 ,然后重点讨论几个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如相关、运动补偿、配准、相位展开等。  相似文献   

15.
易恒  汪长城  胡波  丁伟 《测绘工程》2012,21(2):9-13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InSAR)是目前雷达遥感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综合了极化和雷达干涉技术(InSAR)的特点.文中应用极化干涉相干最优化技术处理了Amazon雨林地区的真实L波段PALSAR全极化数据,得到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常规的单极化InSAR技术进行对比,证明了利用极化干涉技术可以显著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形成原理,介绍了国外对目标点绝对相位及高程的推算公式。算法分别由NASA/JRL在TOPSAR系统和CCRS在C波段INSAR系统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能获得高质量的地图产品。  相似文献   

17.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干涉图的信噪比一般较低,影响了干涉测量产品的精度,因此在后继处理前必须对干涉图作滤波处理。本文在分析干涉图噪声的基础上,探讨了4种有效抑制干涉图噪声的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地表形变监测的技术手段,对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的常规大地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静态/动态GPS测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以及由其发展的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的优缺点、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分析了GPS技术与D-InSAR技术相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必要性,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PSInSAR技术应用于采空区监测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指出应用PSInSAR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震  周建民  田帮森  郭明 《遥感学报》2009,13(S1):283-289
简要指出极化和干涉SAR 的基本特征后, 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极化和干涉SAR, 以及极化干涉SAR 的研究进展。对处理和应用极化SAR 信息的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极化分解方法、极化分类和相干最优技术进行了介绍, 探讨了其发展的方向。对几种主要新的干涉SAR 应用技术方法, 包括最小二乘(LS)方法、永久散射体(PS)方法、小基线子集(SBAS)方法、相干目标(CT)方法和人工角反射器干涉测量(CR)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指出了其各自的特点。最后, 对综合极化和干涉特点的极化干涉SAR的应用研究状况, 包括植被参数、建筑物高度、冰川变化等几个重要的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 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大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In-SAR技术在高植被覆盖区DEM重建的技术原理及流程,阐述了干涉相位点与实测目标点映射关系,通过实验获取柬埔寨某公路项目全程的DEM,辅助融合GLAS星载激光测高数据与实测GNSS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