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发育厚度较大的层状硅岩层,岩石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含量95%以上,岩石贫微量元素,但富Ba、As、Sb、Ag、U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呈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δ^30Si值变化为0.0 ̄0.7‰,ε^18O值变化范围为20.1 ̄23.6‰。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为介于热水沉积与生物沉积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
晚震旦世时,在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地带发育一套层状硅质岩建造,岩石化学成分纯净,SiO2含量在90%以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均很低。但Fe和Mn相对富集,而Al,Ti,Mg相对贫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大,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相对地壳克拉克值偏低,仅U,As,Sb,Ag,Ba等富集。岩石的δ^30Si为0.0‰~0.7‰,δ^18O为20.2‰~23.6‰,δ^30Si和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存在地导整合产生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003~0.00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0.0148~0.0223,均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均属于典型的热水积硅质岩,硅质  相似文献   

4.
江西东乡矿区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徐跃通 《沉积学报》1997,15(3):110-114
江西东乡矿区石炭系地层中存在三层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As,Sb,Bi和Ga;稀土元素总量低,Ce呈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5‰-0.8‰,δ^18O变化范围为12.54‰-21.11‰。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为介于热水沉积与生物沉积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δCe及δ30Si值分析表明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侯增谦  吴世迎 《地质论评》1996,42(6):531-540
本文首次报道了川西呷村黑矿型矿床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其δ^18O为12.8‰-18.3-‰形成温度约99-120℃,δ^30Si为0.0‰-1.6‰,与Mariana和Galapagos热液硅质烟囱的δ^30Si值范围基本相当,揭示两者具相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喷气沉积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有禹 《地球化学》1997,26(3):89-96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矿石中Ni,Mo,Pt族和As,Se等元素高度富集,矿石δ^34S(-13.0‰--17.9‰),与围岩截然不同,是硫源不同所致,硅岩的氧同位素值δ^18OSMOW=18.12‰-22.55‰,可能与海底喷流有关,矿石的ΣREE值比围岩高数十倍。属亏Ce,亏Eu、弱富LREE型,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了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的碳含量和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A-MS连续技术(将元素分析仪(EA)与气体质谱仪(MS)连接起来,进行硅酸盐岩石微量碳的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测定)首次测定了中国东南部花岗岩及其部分磷灰石的全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这些花岗岩的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分布较宽(碳含量为0.04%~0.79%,δ^13C值为-7.5‰~-37.0‰)。磷灰石与全岩的δ^13C呈正相关关系,指示自花岗岩浆上升到结晶以来未受到同化混染或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10.
刘家军  郑明华 《岩石学报》1999,15(1):145-154
西秦岭寒武系中的硅岩是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之一。含矿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硅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0~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岩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平均0.153),投点于Fe/Ti-Al/(Al+Fe+Mn)图解和Al-Fe-Mn三角图解上,均落于热水沉积物区。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有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还含有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3.29~100μg/g)低和铈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比值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O值为17.60‰~23.24‰,据此得到它形成的温度为70.9℃~118.1℃。硅岩的δ30Si值主要为+0.4‰~+0.8‰。上述硅岩的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硅岩中P2O5含量、Sr/Ba比值、δCe值以及δ30Si值表明,它主要是在深海—半深海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