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发现后期岩浆热液作用是造成哈图金矿床两类金矿体之一的石英脉型矿体的产生,构造活动对金矿体后期变化的影响较小,含矿石英脉上部因风化剥蚀作用消火,勘查中需要考虑矿床后期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以303和1210两矿床为代表的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的野外调查、方解石脉的岩矿鉴定、包裹体测试、微量元素和铀含量分析、脉体与矿化围岩蚀变关系的研究得出:方解石脉由中低温热水充填裂隙形成,热水同时活化汲取围岩中的铀,搬迁到构造裂隙发育、富含有机质的地段再沉淀富集。迭加成矿,川北砂岩型铀矿床为热水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3.
周建民 《云南地质》2013,32(2):174-176
矿床赋存于断裂构造中,受构造控制,具有明显的后期改造和次生富集现象,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经后期改造和次生氧化富集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纤维状方解石脉与构造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等。以大巴山前陆构造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为例,综述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研究方法、思路、内容及其构造意义,强调了构造脉体在古应力场恢复和构造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宝坪铜矿赋存于三叠系下统腊美组中。矿体呈似层状,少量脉状,严格受北北西-北西向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源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不同地质时期地震液化脉构造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已发现震旦纪石旺庄组、寒武纪馒头组、古近纪朱壁店组和沙河街组四个层位发育震积岩,它们均是具有地震液化脉构造和其它地震成因层内构造的震积岩层。通过对比与分析,确认不同地层层位的液化脉构造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这反映了不同层位的液化脉构造的成因具同一性。笔者认为将具有地震液化脉构造共同特征的前寒武纪“molar tooth构造”,称作“泥亮晶灰岩液化脉构造”为宜。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野外对岩脉和含矿构造特征的观察研究,得出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为:NE向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矿化构造,NW向岩脉最晚.早期的NE向岩脉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最佳的容矿空间,并表现为构造矿化带常沿着岩脉产出.  相似文献   

8.
陶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28-330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9.
透岩浆流体作用与矿田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柚子坪铅锌矿的主要矿体是受F1断裂控制的脉状矿床,其单脉的成矿构造可分为剪切带型与破碎带型两种类型.破碎带型矿脉多呈不规则状,囊状,空间分布与断裂破碎带一致,矿化不均匀且品位低;剪切带型矿脉多呈透镜状,其成矿构造具有平行复脉、脉中脉及矿液压裂等特征,矿化较富集且品位高.工业矿体是由多个破碎带型或剪切型单脉组成的脉群.认为F1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是形成上述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2.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文山麻栗坡新寨锡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尼 《云南地质》2008,27(2):229-234
早加里东期拗陷区沉积形成矿源层,晚加里东一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使锡质初步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淬取使成矿元素得以重新活化转移到热液中,成为含矿热液(矿浆),运移到适当部位聚集形成工业锡矿体。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赋存于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之间玄武质、灰质角砾层中,与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喷发玄武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后期构造对矿床富集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晋宁运动形成的昆阳群古侵蚀面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沉积凹地,成为陡山沱组重要的聚矿构造。昆阳群大型铜矿为陡山沱组白沙包铜矿提供丰富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是白沙包铜矿进一步改造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别列铜多金属矿床属水泄咱咧铜钴矿区外围新发现的矿点,赋存于兰坪-思茅盆地中生带红色碎屑岩建造厂街-水泄成矿带中,区内有30余处矿点,中-小型铜、铁矿点二处。认为属改造型中低温热卤水裂隙充填矿床,水泄咱咧铜钴矿区外围具备进一步找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薛力鹏 《云南地质》2010,29(4):416-419,392
落雪组是主要含矿层位。底部过渡层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中部含较多铜矿结核,顶部发育网脉状铜矿。具层控性,铜矿的规模与地层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兰坪县青甸湾铅锌矿矿床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梁  孙德瑜  王列  杨枝斌 《云南地质》2009,28(3):280-284
铅锌矿位于兰坪盆地铅锌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上三叠统灰岩为主要赋矿地层,铅质源自海底火山喷发,属火山-沉积改造型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陈英业 《云南地质》2014,33(3):367-370
镇沅老王寨金矿属超基性岩接触带金矿.金矿体受地层、构造、基性火成岩的控制.该矿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沉积—成岩期、热液期、表生期)、多种物质来源(矿源层中分散元素、热源为构造挤压摩擦产生)、以及复杂的成矿热液(深源的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经反复活化、迁移、聚集和沉淀,形成了如今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