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良  刘成东 《矿产与地质》1994,8(4):262-265
根据全区共轭节理测量数据求得矿区主应力轴方位和主应力值,进而用数学模拟方法模拟矿区构造应力场,并用构造岩岩组辅助判定含矿断裂性质。根据上述资料,认为矿区的NE向基底断裂为主逆钟向压剪性断裂,NW向基底断裂为顺钟向张剪性断裂,SN向的含矿断裂为逆钟向剪姓或张剪姓裂面,应力梯度带是深部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江西岿美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岿美山金矿,是目前赣南钨锡矿外围发现的众多金矿点中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估算其金储量达中型以上,金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长>600m,延深>170m,呈上芝下窄的漏斗状,主要含金岩石为次生石英岩,黄铁绢英岩,含硫化物石英脉,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燕山期构造一岩浆演化钨金成矿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岿美山金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研究,为赣南钨锡矿区基底构造层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总结雪峰山中段金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角度,采用X射线衍射法开展了成矿期控矿构造带的韧-脆性变形岩石且构的研究。根据X射线岵组图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石变形时的力学性质、主应力方位,并结合宏观地质特征对控矿构造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NE向构造带为压扭性导矿、控矿构造,运动方向为SE-NW,主压应力属NW-SE系统;NW向构造带为张扭性容矿构造,属NE向的伴生或派生构造。  相似文献   

4.
张复新  王俊发 《矿床地质》1991,10(3):217-231
秦岭泥盆系及其喷流沉积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线型裂谷环境中。裂谷系的扩张演化伴随三组同生断裂活动: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它们具有继承性活动特点,对本区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构造调整作用。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是研究区统一的构造沉积环境下出现的,岩相变化往往与同生断裂平行,直接控制了泥盆系的沉积。在该环境下形成的铅锌矿和铁白云石硅质岩,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恢复构造沉积环境和同生断裂的重要标志。本区同生断裂及岩相与赋存于泥盆系中的喷流铅锌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东西向的构造一岩相带控制着铅锌成矿带的分布,北东向和南北向构造一岩相带制约着一系列单个矿床的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5.
余忠珍 《江西地质》1994,8(3):165-173
1:5万范家铺幅分布于江西著名的九(江)—瑞(昌)铜金成矿带上。区内各种构造相当发育,断裂构造与铜金成矿关系甚为密切。本文首次对区内主要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深度。不同分带以及不同方向的断裂中不同成份的构造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北东向组断裂构造是区内最有找矿远景的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6.
沃溪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沃溪金矿是一著名的大型综合矿床。在研究矿区的断裂构造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各期各级断裂构造控制沃溪矿床的空间展布、规模及形态的规律,这些断裂构造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使矿源层的板溪群马底驿组岩层的温度、压力和氧化还原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有用组分金、锑、钨及其伴生组份的活化、重新分配、迁移和集散,形成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小南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  相似文献   

8.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中段,经历了早期钨矿、晚期锑矿等两期成矿作用。目前该矿床锑矿的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的形成背景也缺乏研究。鉴此,本文对渣滓溪矿床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露头和井下巷道的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钨矿和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含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1)志留纪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及顺层剪切断裂;(2)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破劈理, NWW-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 SN向左行剪切破裂, NNW向张节理等;(3)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E向左行走滑兼逆冲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小断裂、SN向张节理等;(4)中侏罗世受到NWW向–近EW向挤压,形成NNE向褶皱、NEE-E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WW-NW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5)早白垩世受到区域NW-SE向伸展,形成NE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钨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钨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钨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认为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是钨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随着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大增,H2、CO逃逸、氧化,钨羰基络合物、钨合金氢化物分解,氧化形成钨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钨矿床。  相似文献   

10.
赵伦山  高太忠 《地球科学》1994,19(3):337-344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  相似文献   

11.
山东乳山石英脉型金矿侧伏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乳山中部发育石英脉型金矿,金矿分布和产出受NNE向及NEE向断裂构造控制,具有棋盘格式分布规律,其中NNE向断裂是区内金矿脉的定位构造。金矿床矿体侧伏具有同一断裂带分布的不同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两两相反,相邻断裂带中的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相同的规律。根据矿体侧伏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小南沟主矿体存在向北的迅速侧伏,侧伏的原因与E-W向断层北倾以及NNW与NE向断层交汇线的向北侧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万仁虎 《地质与资源》2004,13(3):143-147
大巩山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地块东南缘的蚌埠隆起东段,郯庐断裂带的两条次级断裂——朱顶-石门山断裂和五河-红心铺断裂所夹持的部位.矿区内出露五河群最下部的西堆组,并构成蚌埠复背斜的核部,断裂有北北东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4组.南北向断裂在宏观上控制金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向西缓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和产出,而向东陡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的产出,这是与不同时期南北向断裂成生演化和岩浆活动作用密切相关的,也与该区及邻区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湖南大坳矿区云英岩体型钨锡矿化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体型钨锡矿为大坳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构造对钨锡成矿的控制,认为NNE-近SN向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矿床就位,呈近SN向展布;弧形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自上而下呈楼层式产出,形态为似穹状。  相似文献   

15.
粤北地区钨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地区钨锡矿床成因类型有三大类,工业类型主要有八种.石英脉型钨锡矿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业类型,此类矿床不仅可在浅变质碎屑岩、花岗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而且也可在碳酸盐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钨锡成矿时期在中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是矿床形成集中期.钨锡矿床沿岩浆岩带分布,均与岩浆作用有关.钨锡矿田沿岩浆岩带分布于...  相似文献   

16.
姑婆山地区钨锡矿床位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钨锡产地。区内有新路、水岩坝和珊瑚三个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多样。其中,锡锌硫化物型、黑钨石英脉型和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较为典型,区内钨锡成矿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体和断裂关系密切。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主要钨锡矿田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钨锡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通过对区内构造和矿床的D-O同位素、H e-A r同位素、Pb同位素、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深大断裂可能为幔源物质上侵提供了通道,钨锡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幔源物质参与了区内钨锡成矿。  相似文献   

17.
秦岭凤太地区金矿床产于商丹板块对接带和南秦岭边缘海盆区,含金建造为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热水)沉积建造,赋矿围岩以绿片岩相细碎屑岩为主。区内的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220~170Ma,属晚印支期,主成矿期后叠加燕山期构造热液。空间上金矿带与铅锌矿带呈平行展布,金矿与韧性构造关系密切,显示了构造边界对金矿带的控制,具有继承性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构造,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金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8.
Tungsten ore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China with relatively complete types of deposits. Skarn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deposits are dominated in the tungsten resources, whereas quartz vein type wolframite deposits are most important in term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kar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are concentrated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region, such as South Hunan, South Anhui and the eastern Qinling region, while quartz vei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occur mainly in South China, such as West Fujian, South Jiangxi, North Guangdong and South Hunan.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epoch of tungsten is the Mesozoic, while the metallogenic tectonic setting is featured by an intracontinental environment after orogeny with sever tectonic movements, deep-seated faults and frequent magmat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Mesozoic granitoids closely related to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22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characterized by or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ngsten were defined based on precise statistic information of 1199 tungsten mining areas and thorough the summar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ungsten deposits, skarn type (or greisen type), quartz vein type and massif-type of tungsten deposits are thought to be the key prediction types. 65 tungsten-forming belts and 22 key ore concentration areas were ascertained and a distribution map of tungsten-forming belts of China was compiled,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tungsten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赵胜金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76-108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蛤蟆石铅银钼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工作和研究程度低,通过普-详查工作首次对该矿床有了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及成矿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认为EW向断裂构造为成岩成矿断裂,矿体与EW向展布的沿断裂充填的晚侏罗世次流纹岩时空、成因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硅化蚀变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EW向分布。通过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热液矿床,与次火山有关的硅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是该区寻找相似成因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康林 《矿产与地质》2000,14(4):220-224
研究分析川西北哲波册微细浸梁型金矿构造发育特征,控矿作用后,认为临界沟断裂为剪切破碎带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矿构造具有分带集中之特征,断裂集中分布区在空间上成斜列产出。产位矿体的是剪切破碎带内SN向呈右行侧幕式产出的具舒缓波状弯曲的一系列次级断裂,以及褶皱轴部、密集裂隙带、断裂相交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