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时刘展、阮肇采药在天姥山遇仙的传说。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姥山伐木开径留下的“谢公道”,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的记梦诗……。天姥山的浓厚文化积沉和绚丽山水风光,勾起了千百万人对天姥山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巧音竹韵     
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续梦,巧英乡这片绚丽竹海,早已齐名天姥山而闻名于世。文人墨客欣赏竹海风韵,定然众多追随者赞美诗文已频传。有着竹海之称的新昌县巧英乡与奉化市、宁海县相接壤,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描写的新昌天姥山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山东国土资源》2008,24(1):62-62
历代文人咏唱泰山石的诗文很多,东汉末曹植的《驱车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和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咏泰山石》。曹植赞美:“神哉比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花英。”李白写泰山极顶的奇石:“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李德裕对美石十分喜爱,他写道:“摇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相似文献   

4.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源氏物语》文化背景的探讨,论证了其主题并非“物哀”文化所能范围。同时,通过对日本平安文化的代表——物语文化及其特色的考述,指出日本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以特有的文学样式集中地表现了“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变,并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所创造出的颇具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及其派生出来的其它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月”诗人徐志摩和“朦胧”诗人顾城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天才诗人。爱情无疑使他们的创作充满了灵性,但爱情也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徐志摩“魄散天外”;顾城“魂断异国”。爱情激发了诗人生命中的灵性,爱情也摧毁了诗人充满灵性的生命,这大概就是诗人难以逃脱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交替性诗人”的弗罗斯特熟谙古希腊文化,善于从古希腊文学中吸取创作素材。从弗罗斯特诗歌中最基本的意象“泉水”出发,力图展现弗罗斯特对古希腊神话的艺术主题再现和超越,揭示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不朽意义:实现真正的现代性和谐。  相似文献   

8.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化吸纳了前此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而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苏轼的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其二千七百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了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历时性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又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典型地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处理国土资源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先导,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先进的理念提高国土资源系统的队伍素质,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载体,引领国土资源文化健康发展,促进全社会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建设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国土资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是"诗仙"李白笔下古人对天台山的印象。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近年来,天台县立足独特地质资源、旅游资源禀赋,实施"地质+民生""地质+绿色""地质+文化"等多项发展举措,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强、把品质做优,有力助推了生态国土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天山南北好风光,水草丰美牛羊壮.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戈壁、大沙漠、大森林、大草原、大山脉、大盆地、大冰峰等大手笔的自然风光.那峰峦重叠、古木参天的高山峻岭,那水草丰茂、广袤壮丽的草原平川,那沟渠纵横、土壤肥沃的盆地绿洲,构成新疆自然风光博大恢宏、雄浑壮阔、苍劲豪放的气势.丝绸之路带来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与本土文化撞击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为新疆留下了丰厚的人文景观.新疆这片神奇、迷人的土地,是观光览胜、文化考察、民俗旅游的理想乐园。那绰约多姿的高山湖泊天池,“火洲”生命之泉坎儿井,朦胧神秘的“月光湖”,充满奥秘的喀那斯湖;那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奇观、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使人处处感受这块土地的神奇和瑰丽。新疆民族风情浓郁,从西域明珠乌鲁木齐到民风古朴的喀什,从魅力迷人的伊犁到荟萃西域珍奇的和田,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俄罗斯、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各兄弟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情吸引着中外游人。维吾尔族“敬茶”礼节、不抓不香的“抓饭”,哈萨克奇特的婚俗,塔吉克族“高山骑士”的衣着风度,塔塔尔族先“嫁”后“娶”的婚俗……构成了五光十色的新疆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12.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宁波商帮是我国十大商帮之一,百年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宁波商帮受到独特的宁波城市文化熏陶。宁波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造就了有悠久历史凝结和中外文化交融的宁波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具有大海的许多秉性:大度、创新、包容。宁波城市文化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宁波海洋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正是这种独特的宁波城市文化,才哺育出顽强开拓、勇于创新,克勤克俭、脚踏实地,注重团队、和衷共济的“宁波商帮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说到福州的寿山石,清代诗人朱彝尊曾赞曰:“天遗瑰宝生闽中。”在福州当地.寿山石被称为田黄。常有“黄金易得田黄难”、”一两田黄三两金”,“田黄上两,价比黄金”等民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源氏物语》文化背景的探讨,论证了其主题并非“物哀”文化所能范围。同时,通过对日本平安文化的代表———物语文化及其特色的考述,指出日本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以特有的文学样式集中地表现了“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变,并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所创造出的颇具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及其派生出来的其它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人杰地灵、星河灿烂的古老南阳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广大职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在保障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出色地完成了南阳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奏响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双赢的交响曲。——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取得新的突破。保证了南邓、信宛、宛坪高速公路及鸭电二期工程等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全年累计供应土地1607公顷,重点项目用地是2003年的3倍,是历史上用地量最多的一年;——县域经…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上生活着1200多只藏猕猴。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太喜欢它们.喂它们各种美食。没有节制、没有合理搭配的各种零食使得这群猴子的体态日渐臃肿.而且还成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化吸纳了前此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而皮毛落尽 ,精神独存 ,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 ,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苏轼的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 ,苏轼通过其二千七百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 ,展现出了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历时性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对苏轼诗歌产生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影响 ,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又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典型地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企业管理理论,它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共同价值的培养,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对员工潜能的挖掘和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企业管理由“科学”到“科学加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婚前的女人,是梢头的豆蔻,是枝上的小鸟,是梦的眉睫上挂着的娇羞与心跳……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当然,这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女青年”——她们是吟罢玫瑰饮咖啡的抒情诗人,把喜怒哀乐分行,发表在一本又一本的缎面日记上——她是惟一的主编惟一的作者惟一的读者也是惟一的校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