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中市玉皇山磷矿矿山现状评估发现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大。矿山建设和采矿工程引发、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大。在预测评估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基础上,对矿山进行综合分区评估,提出对不同地段分别采取避让、清除或镶补危岩体、裂缝填埋、建挡墙加固、留足够保安矿柱、加强截排水、种植植物及灾害监测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不均匀沉降、沙埋等,其中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大,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泥石流、地层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沙埋等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同时针对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02,26(4):216-220
全面总结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各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有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表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地质遗迹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矿滑坡、崩塌、矿坑突水、尾矿库坝基渗漏与溃堤、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有采矿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针对省内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公路沿线及其周边的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以S301线托克逊-乌拉斯台段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公路沿线主要发育崩塌、泥石流、潜在地面塌陷,而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均为危害程度中等和危险性中等的灾害点;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芳  徐友宁  陈华清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08,27(8):1245-125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矿业开发引发和加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给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依据2005年西北5省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成果资料,系统分析和总结了西北地区矿山的地质灾害现状、危害程度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数量最多、影响面积最大,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秦岭山地是金属矿山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黄土高原和其他山地则是煤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多发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矿山5种地质灾害的数量是以前的8倍,地质灾害数量呈加剧的趋势。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调查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现状的情况下,对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地表变形等进行了预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二次评价模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现状不发育,但井下采矿工程对地面建筑物的危险性大,易引发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预测地质灾害危险大区分布于井田北部、东部和南部,危险性中等区则位于井田中部。预测结果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地裂缝、矿坑突水突泥、瓦斯爆炸、煤层自燃等30余种,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易成重灾的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该区岩溶塌陷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搬迁避让集中安置场地。使用物探加钻探的综合勘查方法对选址进行勘查验证。勘查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和地面变形,物探测线及钻孔控制范围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根据勘查结果及前人资料确定场地较稳定,适宜建五层以下安置房。  相似文献   

9.
马斌  庞清媛  施爱菊 《化工矿产地质》2011,33(2):100-107,116
德保县通怀锰矿矿山建设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地下平硐采矿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并引发地面崩塌、滑坡、地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中-大等;地下平硐采矿,遭受井巷冒顶及井壁片邦,危险性中等;03线以西生活区遭受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基本查明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太平湾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确定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其发育规模、危害、稳定性及其分布规律等特征,确定影响机动通行能力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灾害,多发生于坡度在60°以上,坡高 10 m的岩质凸型斜坡的阳面,且多分布在深大断裂与活动断裂的挤压破碎带、断裂交汇部位及其附近,在活动构造断裂带应力的直接作用下对道路的拉张扭曲变形产生影响。针对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其易发区划分及对机动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宜昌磷矿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等影响区内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的发育现状及现有防治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地震、降雨、露天和地下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有:1崩塌及其隐患(危岩)是宜昌磷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次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较少。2地下采空区变形是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崩塌危岩的重要原因;泥石流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作为泥石流的物源,采空区回填、修建拦渣坝是预防其充当物源的主要措施。3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包括地质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4露天开挖时,在坡角不变时,稳定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减小;开挖高陡边坡所能形成的最大坡高约为460m。5当巷道位于边坡内部时,随着开挖范围的扩大,稳定性系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多,诱发因素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以鄂尔多斯某煤矿为例,运用MapGIS的叠加图层功能,对矿区的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现状评价认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和裂缝,危险性小。运用采深与采厚比,预测评价区北部为塌陷区,南部为沉陷区,因9煤组埋藏浅于16煤组,故9煤组塌陷区面积大于16煤组。经过计算,开采最大影响半径为168.5m,因此,评估区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170m。最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表明,研究区的最大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都小于煤层顶板埋深,不会沟通地表,但区内的部分钻孔会沟通上覆岩层的含水层,存在危险性。综合分析认为,评估区西北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东南部为危险性小区,并据此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落实村庄搬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2019,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发育五类矿山地质灾害:采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在这五类灾害中,采空地面塌陷分布最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滑坡发生频次高、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矿坑突水灾害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相对最低。各类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受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的控制,灾害的危害特点与其分布和发育特征和活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安溪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浅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安溪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地质环境遭到了较大破坏,甚至诱发了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简要介绍福建省安溪县近年来发生过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等,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提出防范对策,促进矿山开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1992,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吉林省辉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南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安全,影响旅游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影响以上4类地质灾害的易发条件,分布选取适合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然后进行网格剖分,再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的易发程度分区图,最后通过叠加得到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区划,划分出高、中、低三类易发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根据煤层埋深、覆岩厚度、工程地质条件等选取经验数据进行先期预测,可以定量地研究煤层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合理进行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华能新庄、肃北县牛圈子四号煤矿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法与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法,分别对缓倾煤层、倾斜煤层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宜采用地表移动角量参数法预测缓倾煤层,采用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法预测倾斜煤层,为今后类似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广州市主城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主城区地面塌陷频繁发生且损失严重。采用信息量数学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对其地面塌陷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了断裂构造、地壳稳定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岩性、地下水动力条件、地表人类活动强度和地下活动强度等7个指标中的21个变量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rcGIS软件参与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达等过程,将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分为极不稳定级、不稳定级、次不稳定级、基本稳定级和稳定级5个等级,极不稳定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西北角,次不稳定级分布面积最广。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剧烈的人类活动相耦合,加剧了地面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种齐全的高山峡谷区,选取四川省阿坝县为研究区,采用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精细化评价。崩塌、滑坡等斜坡类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栅格为评价单元,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开展危险性评价,进而采用取大值的方法,获取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工作区综合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和极度易发的泥石流流域。针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能更合理的反映不同类型灾害在形态及空间上的差异,获取更精确的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