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含泉 《地质与资源》2012,21(4):362-366
坤得气南山金矿床产出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矿体赋存于光华组硅化长石砂岩、细砂岩中.金矿化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3个成矿阶段.前两个阶段矿石硅化石英细脉中的石英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并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234.8~420.5℃之间,盐度(NaCl当量质量分数)变化在2.6%~33.6%之间,可分为高温低盐度、中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高盐度类.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液相成分也以H2O、CO2为主,含有Na+、K+、Ca2+、Mg2+离子;子矿物主要为石盐.3类包裹体在同一矿物颗粒中同时共生发育,表明捕获流体为不均匀流体状态,显示成矿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溶体不混溶作用.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确定矿床为浅成热液成因,而且矿床深部具有找寻斑岩型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丁俊英  倪培 《岩石学报》2007,23(9):2039-2044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NaCl-CaCl2-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裹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裹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裹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NaCl- H2O-CO2体系流体是热液成矿系统中最常见的流体之一,针对该体系相关特征的研究对理解热液矿床的成矿机制和过程、成矿流体特征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的技术,开展100 MPa、800℃条件下NaCl-H2 O-CO2体系流体的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以及喇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压条件下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人工合成NaCl- 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流体包裹体具有相似的特征,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物应用于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的研究,特别是在评价CO2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方面,NaCl-H2O-CO2体系人工合成包裹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显微红外测温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研究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典型的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闪锌矿、方解石流体包裹体为例,应用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发现闪锌矿中发育大量流体包裹体,按其相态可分为6类:纯气相(V)、富液相气液两相(L+V)、富气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含子矿物三相(L+V+S)、含CO2三相(LCO2+LH2O+VCO2)包裹体,而在热液方解石中仅发现富液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包裹体。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个区间:150~221℃和320~364℃;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3个区间:12.0%~18.0%、5.0%~11.0%、1.1%~5.0%。不同世代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全过程,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中晚阶段,而且与脉石矿物(方解石)共生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高于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了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较方解石更能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大致经历了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通过压力校正后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反映了早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呈中高温,进一步证实了该矿床并非低温矿床。通过矿床对比研究,不仅反映了该矿床明显不同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而且表明了显微红外测温技术为该类矿床成矿流体p-T-x条件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途径,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该区新发现的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等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0~371.7 ℃(峰值为160.0~260.0 ℃),盐度为0.2%~15.9% NaCl eqv(峰值为0.2%~12.5% NaCl eqv),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钨钼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体体系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为N2、O2以及少量CO、CH4、C2H2、C2H4和C2H6等; 液相成分以Ca2+、Na+、SO42-、Cl-为主,其次为K+、F-、NO3-、Mg2+以及少量Br-和Li+.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的含量范围为-2.11%~-0.11%,δD的含量范围为-85%~-108%,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结合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认为该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钨钼矿床,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 NaCl-CaCl_2-H_2O 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襄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襄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襄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振亮  吕新彪  饶冰 《地球科学》2008,33(2):259-265
为详细了解流体的形成机制, 对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合成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在合成流体包裹体实验中, 广泛存在流体的均一化和沸腾作用; 流体的均匀与否, 与流体p-t轨迹在TP (H2O)-CP(H2O)-CP(NaCl-H2O) 曲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p-t轨迹在曲线上部的流体为均匀流体, 反之则为沸腾流体.但也有例外, 如在溶解曲线上被主矿物捕获的流体.这为本次研究一定条件下流体的形成机制、探讨成矿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流体成分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岔路口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以网脉状和角砾岩型矿化为主.该矿床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钾长石;Ⅱ.石英-辉钼矿;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Ⅳ.石英-萤石-方解石.包裹体的岩相学及激光拉曼研究揭示,石英斑晶内的熔体-流体包裹体中熔体成分有更长石和钠长石,为岩浆出溶作用形成;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中含有钾盐、石盐、赤铁矿和石膏等子矿物,显示出成矿流体为高氧逸度.第Ⅰ成矿阶段包裹体有气液两相(L+V型)、富CO2三相(C型)和含石盐、钾盐、赤铁矿及硬石膏等子矿物的多相(S型)等类型,第Ⅱ成矿阶段除了有L+V型、C型以及含钾盐、石盐、黄铜矿和辉钼矿等子矿物多相(S型)外,还可以见到S型包裹体与气相包裹体(V型)共存;第Ⅲ成矿阶段以L+V型和含方解石的S型包裹体为主;第Ⅳ成矿阶段除见到L+V型包裹体外,还可以见到液相包裹体(L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530 ℃变为120 ℃、盐度从66.7% NaCl equiv变为1.2% NaCl equiv,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群体包裹体成分显示各阶段均含有气相CO2,液相成分中Na+,K+,Ca2+,SO42-,Cl-含量很高,而F-含量极少.成矿流体总体属于富含CO2的高盐度、高氧逸度的NaCl-H2O-CO2体系,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温度、氧逸度、盐度和CO2含量逐渐降低.温度、盐度、CO2含量逐渐降低及绢云母化影响了矿石沉淀.   相似文献   

9.
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是包裹体研究的主要参数之一,常被作为成矿压力和估测成矿深度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出现在大量矿床地质研究文献中。成矿压力与深部找矿和成矿预测密切相关。关于流体捕获压力与形成深度的关系,Roedder(1984)认识到包裹体捕获压力(及深度)与寄主矿物脉体环境的关系。Shepherd等(1985)指出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包裹体显微测温和体积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构石油包裹体组分和压力-温度(P-T)捕获条件, 然而, 其P-T捕获条件准确预测除精确的均一温度(Thoil)和气泡充填度(Fv)测试外, 还依赖于石油饱和压力和体积预测能力.基于改进石油流体饱和压力和气、液相摩尔体积预测精度, 建立了石油流体C7+组分摩尔含量与其Thoil和室温(20 ℃)下Fv之间的定量关系.尽管利用该定量关系可以极大地简化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过程, 还是不能避免Fv对热动力学模拟精度的影响.因此, 根据大量已知组分石油流体建立了甲烷摩尔含量约束的新的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预测模型.新模型中唯一变量即为石油包裹体甲烷摩尔含量, 并且不再依赖于专业的热动力学模拟软件(PVTsim、VTflinc、PIT和FIT-OIL), 从而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重构过程.最终, 新模型捕获压力预测精度得到评价, 石油包裹体甲烷摩尔含量对捕获压力重构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单个石油包裹体甲烷含量定量化是未来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重构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吕瑞英 《现代地质》1991,5(2):174-183
大房身3号伟晶岩脉是含铀、铌、钽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分异较好,可分为4个岩相带。经对各带石英中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带含挥发份H2O和CO2较高,流体包裹体丰度较大,富含纯CO2包裹体及含液相CO2包裹体。该伟晶岩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其边缘相含有围岩的捕掳体。伟晶岩结晶分异好,矿物成分简单,以长石、石英为主,其核心带产有巨晶状黑云母和微斜长石。包裹体气相成分中不含游离氧(O2)。这些特点说明该伟晶岩是由硅酸盐熔浆在埋深大、较封闭的环境下,缓慢结晶分异而成。  相似文献   

12.
赣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钨矿产区,矿床类型及其分类方法众多且未统一.通过对赣南地区以往和新发现钨矿资源成果的分析和总结,简要概括了赣南钨矿的类型及其各自的成矿地质特征,并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等相关资料,探讨了赣南钨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得出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CO2包裹体及流熔包裹体,具有不同层次的测温值,显示出多期次流体活动相互叠加的特征.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少量含CO2三相、含子矿物三相和纯气相包裹体等.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320~360℃,盐度为19.2%~21.8%,密度为0.73~0.90 g/cm3,估算成矿压力为92.1~129.1 MPa,成矿深度为3.07~4.3km.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和N2,微量的C6H6、C2H6和C3H8等,总体属H2O-CO2-NaCl体系.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可能有幔源组分参与.金主要是以金氯配合物的形式迁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类似,应属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 ℃。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钨锡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赣南淘锡坑钨锡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来源,对不同中段黑钨矿-石英脉矿体中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该矿区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等5种类型原生包裹体;存在2个流体演化阶段,即早期硅酸盐-氧化物成矿阶段(310~390 ℃)和晚期氧化物-硫化物成矿阶段(180~270 ℃)。7个典型包裹体的气相和液相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属富含CO2的NaCl-H2O系列,液相属贫CO2的NaCl-H2O系列。5件黑钨矿-石英脉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为-64‰~-79‰,δ18O水为5.51‰~6.53‰,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岩浆水。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属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七一牧场矿床是内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铅锌矿床,具有大中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类型,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CO2三相和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2~342℃,大致集中在130~200℃和240~320℃;两相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在0.5%~9.9%,含CO2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3.0%~11.9%,属低盐度.根据子矿物熔化温度得出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42.4%和44.2%.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认为流体的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该矿床属赋存于中生代火山岩中与浅成-超浅成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合成人工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在0.5~1kb,350~800℃的范围内,对纯H2O体系、NaCl-H2O体系、KCl—H2O体系进行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研究。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证实了合成包裹体是母液成分的真实代表,完全可以用来做为自然界包裹体研究的标样。同时利用合成包裹体采集了均一、和冷冻状态下的拉曼谱,讨论了合成包裹体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应用。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是了解包裹体的形成机理和进行地质流体性质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地质流体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先校正后模拟,减少了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误差;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显微测温、显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实验分析,得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170 ℃)、盐度(0.71%~11.1%)、气液比(7%~9%)、CH4的摩尔分数(20%~25%)和CH2/CH3(4~8)等参数;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校正曲线,利用FIT-Oil软件进行PIT(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恢复储层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和捕获温度,提高了包裹体捕获条件获得的精度。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以人工合成包裹体作为标准样品,获得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捕获温度关系校正曲线,参数校正后利用软件计算出的捕获温压与实验设定的温压条件吻合良好。以东营凹陷丰深10井沙四下亚段储层包裹体为实例,进行了古温压和成藏期的估算,与前人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证实了捕获条件获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于明杰  王玉往  毛启贵  王京彬  张锐  程奋维  付王伟 《地球科学》2018,43(9):3100-3111, 3125
琼库都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新疆哈密地区的小石头泉矿区中部,是矿区目前为止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床,目前人们对该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在详细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群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琼库都克矿床的原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个体较小;成矿早期阶段(Ⅰ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52~280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2.73%~13.50%;主成矿阶段(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31~261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0.35%~9.59%,总体表现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从Ⅰ阶段到Ⅱ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所降低,表明温度和盐度的降低可能为金属沉淀的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中绝大部分为H2O,其次含有一定的CO2,并含有少量N2以及CH4和C2H6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以Cl-占绝大多数,部分含SO42-,表明琼库都克矿床的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为H2O-NaCl型热液体系.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的δDH2O值范围为-89.5‰~-85.1‰,δ18OH2O值为-8.671‰~-5.94‰,结合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来源.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琼库都克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2O、CO2和少量CH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