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我们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报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灾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视地震系统为模糊灰色系统,由此建立关于发震时间的模糊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认为已知地震样本集及待预测集的震级分布属模糊正态分布,应用模糊聚类思路于样本集元素的选取,引入最佳震级从属函数μ~*的选择过程。针对可能产生的趋势性偏差,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华北平原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及山西地震带为例,对模糊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陕南地区汶川地震余震资料数据为实例,提出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对地震进行预测.利用传统的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初步预测,运用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区间和状态转移矩阵对初步预测值进行修正,并对下一组地震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可以作为今后地震预报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陆明勇 《地震研究》2002,25(3):251-256
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M≥6.5强地震序列进行灰色系统GM模型的建模,从模型检测精度和结果看,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等有关指标都说明所建模型可靠,精确,因此灰色系统GM模型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强地震序列和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灰关联分析、灰色聚类、灰色预测、灰色建模四种基本方法.通过回顾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及灰色理论在地震解释、地质评价、测井解释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灰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灰色理论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空间理论计算了九次强震对海城地震的前兆数据的关联度值,并对七次强震的前兆数据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用两种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了比较。为了研究各因素的效应,对九次强震的震源参数和余震序列数值的关联度以一并计算出来,结果显示出同一地震的前兆数据、震源参数和余震序列的关联度和关联序都可有一定差异。文中讨论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得出进行过较好预报的海城地震和松潘地震二者在前兆数据上关联度小,为各次地震中关联序最后者,模糊聚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两类,从而说明了这是两次不同类型的前兆数列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三峡地区Ms≥4.7级地震的建模,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小区域地震预报的可行性。并就建立地震灰色预报模型的有关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强地震序列的GM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台湾地区M≥7.0级强地震序列进行了灰色系统GM模型的建模。从模型检验精度和结果看,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等有关指标都说明所建模型是可靠而精确的,表明灰色系统GM模型在台湾地区强地震序列预测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君秀 《地震地质》1996,18(4):421-426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提出了预测水库诱发地震上限震级的方法,并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预测的上限震级与实际发震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地震活跃幕的预测,建立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跃幕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模型精密度较高,可以用来预测中国大陆及邻区下一地震活跃幕的大致开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以两次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或历次中强地震发生时间作为原始建模数列,分别建立扬铜地震构造带M_S≥4.O和M_s≥5.0地震灰色预测模型。通过近年对该带中强地震发生时间预测实践,证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效果均令人满意,说明灰色预测方法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综合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多层砖房震害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震害预测之中,建立了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的灰色模型。通过唐山地震43个实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震害的比较,说明了这种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章纯  林命周 《地震》1998,18(1):28-32
把模糊数学方法引入地震预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结果中选择模糊编网、灰色模糊模型、日本海沟和本地区的模糊相关及显著地震发生后的模糊跟踪,作为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判断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地震的模糊预测方法。1996年11月9日(简称“11.9”飞下同)长江口以东海中6.1级地震前后,根据模糊方法作了各阶段预测,分别列入近几年的上海市地 震局地震会商报告中,震前预测和震后跟踪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可以说这次地震是模糊方法取得较为成功的一个震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及陕西地区地震的集发现象,分别建立了地震集发段的灰色预测模型,得出鄂尔多斯地块周缘Ms≥5.5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87年至1994年,陕西地区Ms≥4.0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90年至1995年。经内测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震时人员死亡、受伤、房屋破坏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灾害损失指标的函数转换,使得用不同的损失指标判别灾害等级的标准取得了统一.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地震灾害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对不同的灾情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对1966~1983年我国大陆7次重要地震和1995年我国大陆17次地震进行了灾害等级划分和不同灾情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8.
张绍治 《华南地震》1991,11(3):56-6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灰色预测,表明河北诏山7.8级强震和江苏常熟5.1级中强震建模预测效果良好,对地震前兆数据作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异常判别,以及包络模型判别、拓扑模型群判别,可以鉴别出地震前兆异常,实为地震前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统计量,使用计算机,计算了河北北部和南部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关联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0,4(3):281-286
一、引言 现有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中所用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应用最广。然而,回归分析方法要求大样本量;样本要有较好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等。 为克服以上诸多困难,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灰色系统理论。它认为,任何随机过程都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即灰色过程。它将无规律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加强规律性,削弱随机性。利用较有规律的生成序列进行建模即GM(1,1)模型。该模型是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追踪目标是过程的动态行为,并非是过程本身。本文是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