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反映了资源环境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匹配与适应的关系,是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相关指标以及指标测算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和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主要从资源...  相似文献   

2.
所谓耕地后备资源中的优势资源(或主要资源),是指在耕地后备资源中具备能够优先开发复垦的资源,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003-2004年浙江省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查清了基本可供开发复垦的土地,其中可开垦荒草地和滩涂地这两类后备资源,不仅在资源质的优劣和量的多少方面,而且在技术经济和区位条件,以及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是优先开发的主要资源.这两类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浙江耕地短缺,实施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期,山西省大同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同心干事创业"的主线,立足国土资源"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职能,积极开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工作,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该局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教育,进行了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专题讨论;组织了"先干事,爱大同"演讲活动;开展了"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活动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的辩证关系,推动改革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在生命繁育鼎盛的夏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的辩证关系,推动改革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4个方面选择23个指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差异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和制约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核心因子为水土资源与公共服务、社会消费、污染治理及人口密度;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可分为3个等级。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在生命繁育鼎盛的夏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的辩证关系,推动改革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影响的环境空间,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诱发了地质灾害等,导致了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失衡,影响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上至国家首脑、下至庶民百姓共同关心的主题。环境恶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矿业开发引发的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沁源县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提出沁源县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建议。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沁源县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沁源县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国土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最高层级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相关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以及实现区域分工互补的重要手段.当前,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牵头组织开展的新时期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充分认识并发挥空间经济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新时期国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国土规划的独创性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选取耕地资源、生态红线、地形坡度、地壳稳定性等土地资源建设开发影响因素进行强制性和较强制性因子的筛选、分级,综合运用短板效应原理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福州市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10%,主要分布于闽江、敖江、龙江等主要流域周边盆地区域和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滨海平原区域;有条件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77%,零散分布于内陆低丘缓坡及沿海台地区域;不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29.78%,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势险陡、地质灾害多发的丘陵山地区域;禁止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37.35%,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西北部生态保育区以及沿海基干林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水域等区域。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对研究区资源环境本底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土壤环境、极端气候发生率和地质环境6个二级指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分别对6个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在各单元要素评价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要求,划分出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带、北部盐渍化土质特色种植区、南部优质粮食生产区和果蔬集中种植区4个生态农业布局适宜区,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整个地质工作的主体,它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提供绝大部分原材料和能源的资源条件;二是由矿产勘查成果所引发的矿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包括就业效应、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稳定效应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资源禀赋和承载力大小来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是遵循客观规律、科学的开发方式。文章以国土开发基本思路为指导,通过分析"两区一带"区域资源禀赋和国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情况,提出广西"两区一带"国土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吉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在我省开展比较早 ,规划的组织实施在国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已发挥出较好的作用。在参与安吉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过程中 ,结合资源环境的调查评价 ,在整顿矿业秩序 ,改善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 ,矿山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方面做了些尝试。本文就资源环境的开发保护 ,矿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些探讨 ,对于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规划和实施规划的地区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带来交通拥堵、生态失衡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开展城市承载力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传统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与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兴趣点和空间路网数据相结合,建立了上海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论中的熵方法,对上海市各区域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各地...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快速发展,我省面临有限的国土空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日趋激烈。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应用领域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承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活动强度也将更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地日趋激烈,因此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十分必要。以荣成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实现了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完成了各项指数的计算,分析了荣成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分乡镇对荣成市土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并形成综合分区引导。研究结论显示,荣成市资源环境基础性评价为可载,基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临界,基于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可载。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区位特点,荣成市各乡镇可按新兴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4个方向引导开发。  相似文献   

20.
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质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应遵循适宜、适度、综合性开发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否则将会破坏地质环境,甚至形成地质灾害,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地质环境是关系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必须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