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一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 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 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 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浅层人工地震和高密度电法两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结合探槽剖面结果对独山子—安集海断裂位于独山子区南侧的隐伏段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独山子—安集海断裂隐伏段总体走向近东西,它是由多条南倾和北倾的逆断层组成,断裂带宽度100~160m,错断了全新世砾石层。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区断层附近原地应力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技术,在乌鲁木齐市区碗窑沟断裂东段、雅玛里克断裂东段和西山断裂带中、东段开展了断层附近原地应力测量研究,得到了地表浅部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钻孔HFZK3位于碗窑沟断裂东段的南侧,孔深62.13m;钻孔HFZK5位于雅玛里克断裂东段的南侧,孔深30.00m;钻孔HFZK9和HFZK12都位于西山断裂带的中、东段,孔深分别为34m和54.5m。根据实测的地应力资料,断层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SN—NNE向主压方向有一些差异,说明受断层活动影响,断层附近的应力状态与区域应力场明显不同。利用地应力实测资料研究了断层的活动性,在测量深度域内水平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为σH>σh>σV,该应力状态有利于逆断层活动,与地质资料反映的以逆断层活动为主基本一致。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摩擦强度取0.6~1.0进行分析,断层附近的现今地应力状态达到或超过产生逆断层摩擦滑动的临界值,表明测区现今构造活动以逆断层为主。研究区的3条断层不具备发生走滑断层活动的可能性,其中雅玛里克断裂东段、西山断裂带中段和东段具有发生逆断层活动的可能性,相比而言,西山断裂带中段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大河沿—洛包泉活动断裂带由 7条活断裂呈左阶雁列式排列 ,其中东盐池、七角井、托莱泉活断裂在平面上也呈左阶排列。沿断裂分布有古地震断层陡坎。东盐池断裂具有左旋逆冲性质。断层陡坎高 0 .6— 4 .5 m,断坎坡角为 2 6°— 2 8°,断裂垂直断距 1m,冲沟左错 10— 11.5 m,其垂直平均活动速率为 0 .18mm / a,水平平均活动速率为 1.31— 2 .0 2 mm/ a,为全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七角井断裂具有左旋逆冲或左旋逆走滑性质 ,断层陡坎高为 0 .75— 8.3m ,断坎坡角为 14°— 2 1°,左错为2 .5— 6 .5 m,垂直平均活动速率为 0 .15— 0 .17mm/ a,水平平均活动速率为 0 .35— 0 .4 9mm/ a。该断裂为全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托莱泉断裂具有逆冲性质。断层陡坎西段高为 0 .75— 4 m,坡角为19°— 2 0 .5°;东段高为 3— 12 m,坡角为 10°— 2 9°,垂直平均活动速率为 0 .2 5 mm/ a。该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5.
乌苏南断裂组发育于北天山山前的独山子逆断裂—背斜带(第3排)和西湖隆起(第4排)之间,在卫星影像显示为4~5排近平行断层陡坎组成,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断层活动明显,沿断层断错山前冲洪积扇、冲沟和水系,形成断续分布的线性陡坎地貌,开挖地质探槽显示乌苏南断层组为高倾角逆走滑型断裂。依据断层断错地貌面年代,估算断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约0.125 mm/a,右旋走滑活动速率为1.25±0.02 mm/a。根据乌苏南断层带所处的位置及构造特性,推断该断裂很可能是天山山前第3排背斜带与第4排背斜带之间的过度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6.
青海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水 -日月山断裂带是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 -祁连活动地块内部的 1条重要的NNW向逆 -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 ,长约 183km。断裂由 4条不连续的次级断裂段右阶羽列而成 ,阶距 2~ 3km左右 ,在不连续部位形成拉分区。主断裂两端则形成帚状分叉。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等右旋断错微地貌 ,其中Ⅰ级阶地右旋断错约 8~ 11m ,Ⅱ级阶地右旋断错约 35m。同时沿断裂带还形成了许多断层陡坎 ,Ⅰ级阶地或洪积台地上断层陡坎高约 0 .5~ 1m ,最高达 2 .8m ,Ⅱ级阶地或台地上的断层陡坎高约 2 .5~ 3m ,最高达 4~ 5m。根据相应的阶地年代 ,计算得到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 3 16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 0 .83mm/a  相似文献   

7.
机载LiDAR技术为描绘活动构造相关构造地貌和最新的地表形变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如何将LiDAR新技术、新数据应用于活动构造填图和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是今后活动构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中以新疆天山北麓的独山子背斜-逆冲断裂带为试验区,开展了基于LiDAR数据的活动构造填图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机载LiDAR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点云密度为6.6个/m2、平均点间距为0.39m的LiDAR原始数据;其次,利用试验区内12个测量精度可达mm级的GPS静态测量点评估LiDAR的相对垂直精度为0.12m、均方差值为0.078m;最后,对密度为6.4个/m2的地面点云数据进行DEM最佳分辨率评估,利用反距离权重算法获得0.5m分辨率的数据高程模型(DEM)。该分辨率的DEM数据足以完成独山子背斜-逆冲断裂带的精细构造地貌特征的确定以及高精度的空间解译。文中仅使用DEM可视化工具从不同虚拟的视角、不同色度或其他处理方式来识别微构造地貌、划分地貌面和确定断层位置等,宏观上获得与前人通过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一致的断裂分布特征,微观上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精细程度。此外,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检验、数据处理及数据应用等技术和方法适用于其他能够获得LiDAR地形数据的活动断裂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郝明  王庆良  崔笃信  李煜航 《地震研究》2012,(3):323-329,441
通过分析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和1983~2010年的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得到地表同震位移场。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反演了汶川地震同震断层几何模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一个铲形断层,长度为180km,地表倾角为62°,随指数函数形式逐渐变缓,深度18km,断层面滑动以逆冲为主;青川断裂长为120km,倾角为58°,断层面上走滑分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灌县—江油断裂为纯逆冲断层,长度为80km,倾角35°。整个断层模型中最大错动量达到7.6m,对应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地区。本次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7.62×1020N·m,相应矩震级为MW7.9。反演所得模型对于近场的水准观测资料和GPS观测资料拟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单基线双分量斜跨断层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与断层走向斜交的、可以同时观测到垂直和水平距离变化的单基线跨断层观测仪器组对北天山地区的独山子—安集海断裂的现今运动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合独山子—安集海断裂10多年来的观测数据,求取了该断裂在无震蠕滑状态下10a来的运动特征和滑动速率,得到:独山子—安集海断裂的现今运动性质为逆冲左旋运动,断层垂直运动的速率为0.1056mm/a,水平左旋滑动速率为0.0123mm/a,断层以倾向运动为主,反映出该地区地壳变形以近南北向缩短为主。  相似文献   

10.
李军  葛鸣  赵纯青  胡伟华 《内陆地震》2007,21(4):289-296
以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为例,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地区第四系较厚的河流相卵砾石覆盖层中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隐伏活动断裂的具体方法。首先进行观测系统参数的确定,其次实施多次覆盖的人工地震探测,从而获得较好的多层反射界面剖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地质解译,最后通过钻孔联合剖面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为隐伏的逆断层—背斜构造,宽度达150~300 m,主断层位于背斜北侧,有2条,为倾向S或SE的逆断层,错断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砾石层,上盘形成背斜构造,在背斜南翼发育次级逆断层或正断层,主逆断层带的总垂直位移为21~23 m。  相似文献   

11.
岩石非均匀性对超声衰减的影响及其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充分考虑了岩石的非均匀性引起的Rayleigh散射对衰减测量值的影响后,通过有关理论和计算,将岩石的本征衰减和散射加以区分,对原先以均匀介质为基本假定的频谱比法进行了修正,改进后的频谱比法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Q值计算,避免了传统频谱比法在不同频段上得出不同的Q值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我们还引进并改进了频率移动法,我们将传统和改进的频谱比法,以及频率移动法应用于同一套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某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分类及初步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学预报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统计特征及相互关系,按其描述的地震现象或介质特性,将这些方法和参数分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震级结构、外因调制、震源及介质、综合民生参数及地震序列参数7大类。部分参数间具有相关性,不必重复使用。通过对以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的某些地震学参数算法分析及地震学意义的讨论,初步优选了相关姘变为:研究地震空间结构,可使用Ds、Qn或C值之一;研究地震时间结构,使用N、D或βn之  相似文献   

13.
天山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较丰富的地震等震线资料,在同一个统计单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天山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所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曲线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以此衰减关系进行天山地震区划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同时,把此衰减规律与西北地区及新疆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衰减特征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天山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及沿岸地震活动时空动态扫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郭爱香 《中国地震》1999,15(4):324-332
从中强震成组孕育出发,研究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动态图象扫描特征,探索了该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该区20多年来4级地震活动总休上呈相对平稳状态,但在不同时段则出现不断演变迁移的4级地震局部集中区及低b值区等异常区域,5~6级中强地震大都发生于异常区的边中附近;异区内4级地震累积频度往往呈非线性指数加速,中强震发生于4级地震非线性指数加速的后期或其后的异常平静期中。这种地震活  相似文献   

15.
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军  谢瑞民 《内陆地震》1999,13(3):233-237
在搜集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分类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将其与国内相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结果的差异主要与研究区农村房屋质量和场地土条件有关,今后工作中应对城镇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及时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王道  张洪斌 《内陆地震》2000,14(1):71-77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利用1990~1997年新疆04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分析了井水位对地球固体潮汐的响应。通过彼尔采夫滤波、气压和水位相关分析,剔除水位长趋势变化和气压的影响,计算出井水位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合理地选取加载和卸载的时段,得出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其值为1左右。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特征为年变平稳、幅度小,在中强地震活动时出现比值短期增高现象,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7.
高祥真  王居云 《内陆地震》1998,12(3):228-233
对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磁法仪器与电法仪器观测地磁场中度(H)各自的精度、稳定性及两者之间一致性等结果。这对各地磁台采取不同观测仪器以便寻求最佳观测的组合形式,为有关部门研制地磁数字化观测系统均提供了理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市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天山地震带中段,城市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 年”活动的号召和近期内中国实现大中城市的减灾目标,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阐述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环境,介绍了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今后面临的问题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又陵  蔚晓利 《内陆地震》1998,12(3):215-221
通过观察和模拟干扰源试验,认为红山地震台GS-15型重力仪潮汐观测曲线畸变和观测精度氏是因原配RC滤波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差。用自制的有源贝赛尔滤波电路取代原配RC滤波电路后,观测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一系列参量的分析表明,GS型重力仪弹性系统手换能电路性能优良,有源滤波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可以减小记录系统非线性失真,提高潮汐分析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阮成雯 《内陆地震》1998,12(2):126-132
新疆地震局^14C实验室为提供准确可靠^14C年代 数据,在选择,制备、测量本底苯,制备、测量糖碳苯,分析产品的淬灭对^14C年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试验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