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炯  谢剑斌 《福建地理》2000,15(2):10-13
福建丘陵地区在土地利用上一直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土壤侵蚀严重、地力衰退和自然灾害频发等障碍因素。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利用方向、农林牧合理布局、生态耕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确定的土地利用新要求,耕地集约利用是国家实现粮食和建设保障的条件。利用规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耕地集约利用受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直接影响,在区域分异上表现为渝西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针对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变化规律,从树立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判观念、认清耕地集约利用短板、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挖掘耕地农业利用价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农用地和其他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使开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成为当务之急,而科学发展观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足迹模型是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文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主要存在评价精度较低、研究内容不全、应用方法单一等不足,并从研究尺度、研究精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对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启示等角度,提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在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超前性和导向性原则的基础上创建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驱动、核心和表征三类指标构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完整地描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涵盖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全面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该指标体系的衡量与考核可以找出河南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不足,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点状数据与GIS的广州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4年数字城市数据,研究了广州大都市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比较了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种产业的空间格局。将广州大都市区行业分为制造业、批发和运输、零售、生产服务业、房地产业、管理服务、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扶助和娱乐设施等10类。利用1 km2格网画出了各行业点状密度,并通过分区产业百分比及区位商分析了各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是管理服务、房地产、零售及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而在新城区其主导功能是制造业、批发与运输及生产服务业等。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州大都市区各产业企业都呈凝聚分布,在中心城区金融行业分布最集中,其次是房地产、生产服务业、娱乐、管理服务等。利用邻近性指数分析了各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发现生产服务业和管理服务业、教育和医疗保健与社会扶助、娱乐和零售等邻近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贡力  靳春玲 《中国沙漠》2004,24(4):513-517
通过水资源特征分析及水资源利用的评价, 论述了水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开源节流、以节水为主, 坚持水费改革, 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认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要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前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只有珍惜、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解决好生态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投资, 提高其效益, 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西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10):F0003-F0003
在全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研讨班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风电建设和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太阳能在满足农村能源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尤其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简要说明我国地下水资源数量、分布与特征的前提下,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变农业结构实施节水灌溉是保障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根本、生态建设与地下水利用和保护并重等战略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兰州市1995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4 000彩红外航片、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1:5万DEM和2001-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等数据资料,结合GID和DUEM模型,设计了两种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集中在城关区雁滩、七里河区马滩和崔家大滩、安宁区安宁堡乡、沙井驿乡、崔家庄和迎门滩等地区;且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深受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发现DUE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龙口—天桥段封冻期的河床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觉义 《地理学报》1992,47(3):208-219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六个封冻期的原型观测资料,对该冰塞河段冰期的河床演变及水内冰花在冰塞下的堆积——冰塞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冰塞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河床冲淤及水内冰堆积计算的经验关系式及河床冲淤平衡的临界水力参数。文中还对有关冰期输沙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成冰作用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对于选择冰芯钻取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由于缺少高海拔区域的实测资料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1998年东绒布冰川垭口处(6 500 m a. s. l.)11 m冰芯和海拔6 450 m处20 m冰芯剖面的成冰作用过程研究,认识到由于水、热条件的逐年波动,冰川成冰作用也处于变化之中。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高海拔区域,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如气温较低和降水量较大等),再冻结-重结晶作用依然占主导地位,该成冰作用至少在垭口部位是有分布的。而一般在气温较高或降水量较少等条件下,冰川的成冰作用则以冷渗浸-重结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data on the landforms, soils, and sediments within a unique northern Michigan landscape known as the Grayling Fingers, and evaluates these data to develop various scenarios for the geomorphic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Composed of several large, flat-topped ridges that trend N–S, the physiography of the “Fingers” resembles a hand. Previously interpreted as “remnant moraines”, the Grayling Fingers are actually a Pleistocene constructional landscape that was later deeply incised by glacial meltwater. The sediments that comprise the Fingers form a generally planar assemblage, with thick (>100 m), sandy glacial outwash forming the lowest unit. Above the outwash are several meters of till that is remarkably similar in texture to the outwash below; thus, the region is best described as an incised ground moraine. Finally, a thin silty “cap” is preserved on the flattest, most stable uplands. This sediment package and the physiography of the Fingers are suggestive of geomorphic processes not previously envisioned for Michigan.Although precise dates are lacking, we nonetheless present possible sequences of geomorphic/sedimentologic processes for the Fingers. This area was probably a topographic high prior to the advance of marine isotope stage 2 (Woodfordian) ice. Much of the glacial outwash in the Fingers i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a stagnant, early Woodfordian ice margin, implying that this interlobate area remained ice-free and ice-marginal for long periods during stage 2. Woodfordian ice eventually covered the region and deposited 5–10 m of sandy basal till over the proglacial outwash plain. Small stream valleys on the outwash surface were palimpsested onto the till surface as the ice retreated, as kettle chains and as dry, upland valleys. The larger of these valleys were so deeply incised by meltwater that they formed the large, through-flowing Finger valleys. The silt cap that occupies stable uplands was probably imported into the region, while still glaciated. The Fingers region, a col on the ice surface, could have acted as a collection basin for silts brought in as loess or in superglacial meltwater. This sediment was let down as the ice melted and preserved only on certain geomorphically stable and fluvially isolated loca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act of Woodfordian ice in this region was mostly erosional, and suggests that Mississippi Valley loess may have indirectly impacted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海冰离散元模型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顺迎  李春花  刘煜 《极地研究》2012,24(4):315-330
为描述极区及副极区海冰在不同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性,以及海冰与海洋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破碎性能,海冰的离散单元模型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本文将海冰离散单元模型分为地球物理尺度( ~100km)、浮冰块尺度(10m ~ 10km)和海洋结构尺度(1m ~ 100m)等三种不同尺度,讨论了不同尺度下海冰的离散分布规律或海冰由连续状态向离散状态转化的动力过程。通过对块体、圆盘和颗粒不同形态的海冰离散单元模型的介绍,对其在极区海冰的动力特性、海冰重叠堆积及其与波浪的作用过程、海冰与海洋结构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海冰强度的尺度效应进行了讨论。最后,讨论了海冰离散单元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 1 988年 6 - 1 2月 (结冰期 )南极长城站附近海区冰藻色素的分离、鉴定结果。探讨了该海区冰藻色素的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以及冰藻色素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该海区冰藻已分离出色素 1 5种 ,可鉴定的有 1 3种 ,分别为 :胡萝卜素 ,脱镁叶绿素 a,叶绿素 a、b、c,叶黄素 ,岩藻黄质 ,脱植基叶绿酸 a,紫黄质 ,脱镁叶绿素 c,叶绿酸 a,叶绿素 c的衍生物 ,di-adinoxanthin,二种色素未能鉴定。该海域冰藻色素具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冰芯固体直流导电特性检测(ECM)技术方法和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ECM检测技术应用于冰芯研究领域所具有的非破坏性、快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分析阐明ECM数据在冰芯年代划分、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确定参考层位和生物质燃烧事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地理和土地利用的近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立兰  余之祥 《地理学报》1990,45(2):146-153
近十余年来,中国农业地理与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农业地理丛书的编写,完成了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和21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区域地理著作;承担全国综合农业区划、自然区划、农业各部门与农业技术条件区划,进行了农业区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农业发展战略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国情研究;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进行农业各部门生产布局研究;1/100万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上述研究是持续而广泛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南极海冰区冰藻类群及兴衰过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对南极冰藻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多年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科学家在南极长城站以及在戴维斯和中山站的越冬研究 ,阐述了南极海冰区的冰藻类群及其形成机理 ,对冰藻的形成、存活、旺发和消亡过程进行讨论 ,并对大洋浮冰区和近岸固定冰区冰藻类群的生态特性进行对比 ,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largest outlet glaciers from the ice cap Jostedalsbreen has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scientists during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and a detailed programme of mass balance investiga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summarizes results from earlier studies, even from observations since the large advance about 1740, and particularly recent data. Detailed mass balance studies since 1962 have shown that the glacier is growing in volume (more than 6 m of water equivalent from 1962 to 1975) but this has not yet resulted in any advance of the ice front. The maximum observed ice velocity is 1.4 m/day on the tongue, where the ice thickness is about 200 m in a surveyed profile located below the ice falls.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内蒙东胜、河北张家口、山西离石和湖北通城、秭归等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区的92个土壤样,分别进行了其各项物理、化学特性的测定,和崩解、溅蚀、贯入试验,发现不同土类的试验结果与其理化性状之间存在规律性,它们是土壤抗蚀性的反映。文中还对不同土壤的抗蚀性大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