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对地球进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阶段。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变的天然原因何在 ;海水缺氧、厄尔尼诺和成烃极盛期由什么引起 ;什么因素导致生物的俱生与俱灭等人类社会和地学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些难题 ,只有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才能深入解决。在白垩纪中期发生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地学现象 ,可以作为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的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关于技术方法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人们早有认识,而现在更为深刻。当今对地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均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不但要注意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还要注意将这些技术与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和创造适合于地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并善于综合应用它们,使它们在地学研究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学研究,实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转变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理论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转变成为可能。数学、物理学、航天技术、电算科学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大大影响了地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地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这在首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岩矿研究方面,把系统论应用于多元作用的地质过程,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元素丰  相似文献   

4.
张文佑、臭凤明、刘第庸等同志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首届年会小组会上对地学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需要把其它科学的方法引进地质科学,但这并不能代替地学。大家对把地球物质系统看作中间状态和如何评价灾变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有的同志认为,地球处于字观、微观之间,可以把地球物质系统看成中间状态,它具有宇观、微观的两重性。中间  相似文献   

5.
杨力行 《地球科学》2007,32(1):71-74
从文化视角来审视地球科学, 或将地球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 地球科学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地学研究方法或思维逻辑, 即“真”的问题; 二是人地关系或地学的价值理念, 即“善”的问题; 三是地球演化的平衡或人与地球的和谐, 即“美”的问题.文化视角下的地球科学是由“真”、“善”、“美”三者构成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15,61(4):6104776-6104776
<正>The Principles of Geotourism[《旅游地学原理》(英文版)]一书是论述旅游和地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旅游地学"的理论著作。旅游地学是中国地学家创立的地球科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以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吸收其他学科(美学、景观科学、环境科学、旅游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研究旅游业涉及的地学问题而创立的一门学科。The Principles of Geotourism(旅游地学原理)一书是在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地学概论》的基础上修  相似文献   

7.
石建省  马荣  马震 《地球学报》2019,40(6):767-780
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目前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冀东地区为例,将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研究相结合,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依托,构建出一套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生态地质调查与填图体系,为冀东地区农作物重金属离子超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矿山开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地学建议。通过上述探索研究,提出区域地区地球多圈层交互带调查思路: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地球多圈层交互带调查,完成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生态地质图,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地学建议,为山水林田湖草海统一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混沌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理论作为一种普适性很强的新理论,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日前广泛,其意义已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本文介绍了混沌在地球中的部分应用,认为混沌理论开阔了人们研究地学中复杂问题的思路;同时,地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也必将丰富和混沌理论。  相似文献   

9.
地学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探讨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地球科学发展的思想史,地学研究的辩证法。地学哲学可以促使地学研究者活跃理论思维,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同时,地学哲学研究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地学研究方法在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地学研究方法的精华并结合了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成果后发展起来。然而,受地球科学研究客体的特殊性、地球科学家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现代地学研究方法需要更新。尤其是在把地学对象的认识向其过程转变方面,在处理地学一手与二手资料所采用的辩证态度方面以及在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摆正或处理好现代新型人-地关系等方面需要新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差应力是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如地震活动、造山带的形成及各种动力学过程等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因此研究剪切变形下部分熔融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正确认识地球各圈层的变形、地幔对流、板块构造运移、地球形成与演化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高温高压及剪切变形下地球内部物质物性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对剪切变形下部分熔融岩石物性测量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一些重要的地学应用做了简要评述,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前景及潜在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学技术司共同发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青藏高原地球科学战略研讨会”于2005年5月7—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和展望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站在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以固体地球动力学为重点,总结和探讨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些科学问题,还有哪些科学问题没有解决,面临着未来的发展又需要解决哪些科学问题,旨在推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为实现中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做出贡献,为提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地学面临革新的形势下,本文借鉴于当代系统科学的前沿理论,对地球科学的自然观、演化观、层次观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1.自然观:耗散结构等理论说明,当今人们“对自然的看法正在经历着一个向着多重性、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环境地学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交流的与环境地学有关的研究论文按全球变化研究、地球及生命演化与未来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研究、放射性及危险废物处理、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与健康有关环境地学研究等七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环境地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做了-些分析,认为与环境有关问题的研究,在地学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地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领域、它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自古以来,人们就认真地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七十年代以后、由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研究方法,运用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引进新技术,地学正在发生质的飞跃。所有这一切,都深刻地改变着地学领域的原有面貌。地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除了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生产的要求之外,邻近学科的重大成就往往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形成新的学科分支,同时,各学科互相渗透交叉,又加深了地学研究的综合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凝炼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推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8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变化行星的研究问题》提出了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10个重大科学问题:①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②地球早期的演化历史;③生命的起源;④地球内部的运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⑤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⑥地球的物质特性对地球过程的控制;⑦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幅度;⑧地球—生命的相互作用;⑨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⑩地球内外流体运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对我国的地学发展战略研究及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均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主要依据NRC的《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变化行星的研究问题》报告,对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地学理论存在的多种形式,这些理论具有局限性、不成熟性、易变性以及多学说共存等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了发现科学问题,创建科学理论的途径后,根据地学领域科学理论的特殊性,提出了创建地球科学新理论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波  张志强  郑军卫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1371-1375
对科研成果产出的定量科学评价,可以了解科研队伍的现状和科研的影响力。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集了2000—2004年SCI数据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地球科学论文,统计分析中国地球科学SCI论文的产出和被引用情况,以了解中国当前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的现状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4年中国的国际地学研究论文数量以年均21.87%的速度递增,5年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2.57。地球科学二级学科领域SCI论文产出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地质科学、地理科学、空间物理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在中国地学研究队伍中,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系统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论文数量合计占中国国际地学论文总数的83.58%。中国当前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人数在8 0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20.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地球科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球科学正向超宏观和超微观的两个方向发展:行星地球科学和纳米地球科学.纳米地球科学指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工具为手段,以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地球各圈层中纳米微粒和孔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地学现象和过程中纳米尺度信息以及成因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