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美丽 《海洋科学》1978,2(2):48-52
目前,在海洋污染中,石油烃的污染最为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的石油烃类大约有六百万吨。 石油入海后,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变化。其中,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有许多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对石油烃类的氧化能力相当强。此如,  相似文献   

2.
海洋溢油污染持续时间长,在自然常态环境下难以分解,对海洋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危害。由于污染物随海流流动,影响范围不固定,加之石油烃类化合物难以降解,给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海洋中逸散石油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毒性效应,不仅对海洋中的生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和转移,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溢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分析及修复方法的研究,为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的有机锡化合物污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在工农业上,特别是在海洋防污涂料方面的广泛应用,有机锡化合物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使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有机锡化合物是迄今为止由人为活动引入海洋环境最毒的化学物质之一,也是目前已知内分泌干扰物质中惟一的金属化合物,它对多种海洋污损生物具有长期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会议消息     
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以及交流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方面例的科研、生产成果,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和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共同商定,将于1986年5月20日左右在秦皇岛市召开《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讨论会》。为了落实会议的准备工作,筹备组于1986年2月22日在大连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付理事长万邦和付教授,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理事长廖云和高级工程师、海洋局大连环保所史鄂候付所长、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刘文生厂长等筹备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海洋环境监测调查中对采集石油烃类污染水样的特殊要求,介绍了 QCC9-2型50米油类分析采水器设计中,在方案设计、选材及结构方面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饱和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类物质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2年美国的史密斯(Smith, P. V. Jr)从近代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出烃类物质以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地质体中存在的烃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生油理论方面尤为显著。近年来,世界性的石油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海洋沉积物中烃类物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有机物转化和成岩变化的机理,并对沉积环境、成矿和石油勘探,以及对环境石油污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元素或其化合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简单的或是络合的离子,中性分子和悬浮颗粒。 海洋放射性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必须先弄清有关核素在海洋的分布情况,而这种分布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海洋石油钻井泥浆和钻屑的分类、其中的污染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梳理了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对海上钻井泥浆和钻屑的管理规定,针对我国海洋石油平台及邻近水域污染现状,从技术及管理角度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或恢复海洋石油开发海域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石油1.45亿t,其进口依存度高达50%左右。严峻的能源形式要求我们向海洋进军,海上钻井是进军海洋的第一步。在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主要包括:钻屑、废弃泥浆、废水、钻井噪声和弃置钻井平台。为了在搞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同时,确保海洋环境不受污染,就要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积极采取措施,搞好综合治理,确保海上石油开发与保护海洋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海洋石油开发业蓬勃发展。海上石油设施增多,突发性的海底油气管道破损泄露、油气井井喷、平台或钻井装置倾覆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使得海上石油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海洋的生态平衡,不仅对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水综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研究证实,海洋石油泛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其直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石油及其各种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就海洋而言,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运输及工业污水的排放等,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水中具有较大生物毒性的苯系物含量日益增加,在近岸海区尤为显著。这对海洋生物生长及其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能否准确地测定海上石油污染物之一的苯系物,这对了解石油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是我们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海洋石油污染物的继续。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泄漏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生物修复技术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海洋石油污染物的来源、转化过程、降解机理和影响生物降解因素等方面,论述了生物技术对泄漏入海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经验,以及国内外对于生物修复海洋石油污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石油污染中,最为普遍的并对海洋生态系产生直接危害作用的形式是溶解的或分散于水体中的石油烃.Lee和Gardner[1](1978)研究了在受控生态系中几种芳烃的归宿;Wakeham等[2](1983)和Hinga等[3](1980)研究了在海洋小宇宙中几种烃类的风化途径;Makay和Leinonen[4](1975)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烃类的挥发作用;永田进一[5](1983)和倪纯治等[6](1983)分别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及油含量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洋石油的污染越来越引人关注,它的科海量大大地超过其他污染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进入海洋的石油烃类的总量为690万吨。其中人类活动排入约500万吨。据粗略估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近13万吨,船舶直接排入的近2万吨,我国沿海海水均受到石油不同程度的污  相似文献   

16.
海洋沉积物作为难以降解的石油类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其污染程度的监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现场采集舟山海洋沉积物及沿海沉积物(包括中砂、粉砂质砂和粉砂),以流动相原油为代表,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室内配制标准污染沉积物样品测定电阻率,探讨沉积物类型、含水率、含油率、时间因素对石油污染海洋及沿海沉积物的电阻率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未污染和原油污染后海洋沉积物中砂、粉砂质砂、粉砂的电阻率随含水率的升高均呈幂函数降低趋势,并符合Archie公式。在含水率15%时,电阻率随含油率总体上升;而在含水率5%时,中砂电阻率呈现一个小幅上升的趋势;粉砂电阻率先小幅下降后略上升再小幅下降,粉砂质砂电阻率则是先大幅下降后略上升再小幅下降。15%含水率污染沉积物的电阻率随时间增加持续上升;5%含水率污染沉积物电阻率先上升后略下降再大幅上升。研究成果可为海洋及沿海沉积物石油污染电阻率法快速监测提供理论支持,以期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1 石油污染海洋的途径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开采、运输和海上各类船舶活动所排放的石油污染物质大量增加,使得海洋环境日趋恶化,渔业水域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石油10余万吨,其中从陆上入海量为4.2万吨,海上石油开采、运输排油量为4.6万吨,其他船舶活动所排油量为1.2万吨。石油污染海洋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俄罗斯海洋陆架上有3个工业油气田准备开采 ,即施托克曼诺夫天然气和凝析气田、普利拉兹洛姆石油凝析气田和北库页岛石油凝析气区。在巴伦支海中 ,施托克曼诺夫气田和连接它与科拉半岛沿岸企业的交通线占据了相当大的海区 ,在其中进行着繁忙的捕鱼工作。在石油外溢、钻孔泥浆抛出、石油和凝析气运输的情况下 ,首先影响到浮游鱼类 ,增大其死亡率。在氧化作用下 ,石油形成妨碍光合作用的聚合物薄膜。石油污染破坏浮游植物的正常发育 ,当石油浓度大时它们就完全停止发育。石油化合物对浮游动物也有同样的影响。沉淀的烃类重组分和随着生物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付产品约611万吨[27]。严重地污染了海洋环境。近代发现海洋中存在着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有多功能的分解代谢能力,能对油污分解、氧化,并在这基础上生长、繁殖。又加强了降解能力,起到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比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油污更能获得优良的水质。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各种途径漏泄到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由于受到日晒、风浪、溶解、蒸发、化学、生物降解等作用,引起成分的改变,以致企望以常规方法测定其物性和成分作为对环境样品的鉴别是困难的。 因此,提供一个适当的检定海洋环境中石油污染源的方法,对于防止及鉴别海洋石油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