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久前,第二十七次国际地质学会议在莫斯科闭幕。大会上,多数报告都讨论了地震的发生和预报问题,以及地震与火山喷发活动的关系问题。与会者特别注意听取了日本学者的报告,因为正好在一年前的9月中旬,在这个日出之国,曾有许多人等待发生一次二十世纪最大的破坏性地震。本报特派记者会见了日本主要火山学家之一岩幸山,并就下述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问:众所周知,日本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震区域之一。世界许多国家的报刊不止一次地报道过,日本将要发生一次很强烈的地震,甚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震国,尽管历史上曾记录了许多地震灾害,但是这种地震灾害并不是仅仅留在过去的记录之中,而且也是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灾害。专家们已特别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将会给首都圈乃至其周围地区带来很大灾害的大地震,还有可能发生东海地震和南关东地震。从防灾的观点出发,准确预报东海地震和  相似文献   

3.
台风触发慢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慢地震的报导刮最初见于发生在日本伊豆半岛一个板内地震活动断层上的一次事件。之后又陆续监测到许多慢地震事件旧引。有研究人员认为,慢地震事件有可能触发普通地震(此观点得到数字模拟支持),但就其对地震发生的广泛意义而言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相似文献   

4.
警惕大城市正下方活断层的活动宇津德治日本是世界上有数的地震国之一,历史上大震灾很多,最近300年间,死亡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有24次,简单平均每12年发生1次,这些地震分布于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全国各地。如果包括小的灾害地震在内,日本有史以来保留了10...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就南关东地区发生地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于1988年6月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再次发生关东大地震并非迫在眉睫,但发生南关东地区直下型地震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紧迫性。"最近许多出版物多用直下型地震作为标题,或许就是这一观点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引言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其原因在于数以百计的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分布于整个国家以及太平洋沿岸大陆和海洋板块边界,因此地震时常发生.日本已经建成了一个高效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让居民采取预防措施.即使提前60 s发出预警信息,也足以在地震造成地震动破裂之前,让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或让学生躲到桌子下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9.0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海岸,让全世界目睹了自然灾害的致命力量[1].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概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月17日,强烈的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袭击了日本近畿地方的广大地区,这次灾难性的地震是半个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内陆地震,它使日本遭受了一次出乎意料的严重破坏,打破了“日本安全”的神话,将对今后的地震预报和防灾对策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这次地震引起了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这次地震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8.
地震仍然是一种大灾祸。1971年加利福尼亚的圣费尔南多地震,使65人丧生,并造成价值达5亿美元的损失。1976年的中国唐山地震致使24万余人死亡。世界上一些地区仍处于持续不断的中等地震的威胁之中,这种地震由于当地的建筑物不坚固及应急服务不足而将会导致许多死亡。在其它地区如旧金山,全体居民似乎乐于预料到一次‘大地震’将很快发生。少数国家,特别是日本,用发展抗震建筑物与有效的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竭尽全力来减少大地震的影响。完全可以理解,地震预报研究是处于地震活动区国家主要关心的问题。由于该项研究进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地震按数量20%发生在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很大。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0级地震是日本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地震预报》一书于1982年11月由日本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世界地震界在地震预报方面走过的历史。第二部分从地形变、地震、地下水等许多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中的观测及资料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具体地讲述了日本在执行地震预报计划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第一、二章分析了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地震工程学所处的条件日本和美国在世界地震工程学中并列领先地位,这已为国际上广泛承认。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地震工程学会议(WCEE;第一届是1956年)上,日美两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各占30%,其他国家占其余的40%,这种趋势持续至今,表明了日美领先的情况。负责组织和主持该会议的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事务局自成立以来就设在日本,这也表明了日本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至于日本为什么会在世界地震工程学界发挥领导作用,其理由可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如今这个时代有许多地球物理学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一点每个人都认同。最近,几次巨大地震的发生震撼了全世界,这在有精确地震记录以来是非常罕见的。这些地震包括: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巨大地震”、6年前的印尼大地震以及发生在这两次地震之间的2010年智利8.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尽管日本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的1%,但发生的地震却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0%左右。尤其是致灾型大地震的发生率很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自1965年开始推进地震预测研究计划,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计划和修订。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将信息科学引入到了地震科学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地震研究》计划,旨在促进面向新地震预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目前,日本地震调查本部对地震预测的总体观点“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板间地震的发生时间,但现有研究仍无法预测未来地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预测未来地震的震动规模”。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理念正从原先的“灾害发生的预测”向“灾害发展过程的预测”转变。  相似文献   

16.
1994年震情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释放能量为1.53×10~(17)焦耳,地震活动水平较高。10月4日千岛群岛地震和12月28日日本本岛以东地震皆属巨大地震。自1993年马里亚纳群岛发生强烈中源地震以来,1994年在斐济、玻利维亚和日本海相继发生强烈的深源地震,这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注意。6月3日在爪哇岛以南的地震引起较大海啸,致600多人伤亡。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地震活动性图上,整个阿拉伯半岛常常是无震的,这反映出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尤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地震台网改进以来,该地区明显无震。阿拉伯西南部的地震很少引起该地区之外的注意,这就影响了在区域地震目录中对这些地震的报道。本文表明,恰好相反,地区史料说明在过去十二个世纪中,中等震级的破坏性地震经常不断地发生,其中包括1941年的破坏性地震,此次地震在许多方面与1982年12月的地震类似。关于阿拉伯半岛地震活动性很低的一般推断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袁立明 《地球》2012,(1):156-159
地面沉降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发生范围大且不易察觉,又多发生在经济活跃的大、中城市,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环境公害。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12月 1日 ,日本地震学会自发性地一改过去作为任意团体的组织形式 ,以社团法人的新形象 ,开始了新的征程。不过 ,作为社团法人的日本地震学会 ,仍将继承过去作为民间学会时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日本最初的地震学会创建于 1880年 ,距今已 12 0年了 ,那时横滨发生了使 2人丧生的破坏性地震 ,几位当时正在日本的年轻外国学者以此为契机 ,并以他们为中心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地震学的学会。可以说 ,“地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源于日本 ,这也是世界地震学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1892年 ,地震学会解散 ,但在经历了 192 3年关东大…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地震、火山喷发、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探明这些灾害发生机制、开展防灾和恢复对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的任务.大地君和莱助教参观了新堂教授工作的这个研究所. 1 令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 莱助教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