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谈湖南711矿山体滑坡群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1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11km的许家洞镇。滑坡主要发生在711矿主矿带斗岭组地层,由3个滑坡体组成滑坡群。斗岭组地层上覆第四纪残坡积层,斗岭组地层为隔水层。通过对发生在711矿山体上的滑坡群的勘探及降雨和堆石的调查情况,结合对边坡角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废石堆置超荷、降雨通过第四纪土层的垂直入渗后在斗岭组和残坡积层之间形成软弱带。同时采矿中经常性的爆破震动也是诱发滑坡的原因之一。最后对滑坡群提出了刷方减重、埋设抗滑桩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元甲  贺拿  钟卫  孔纪名 《岩土力学》2020,41(12):4035-4044
为研究间歇型降雨作用下缓倾堆积层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樱桃沟滑坡为例,进行了降雨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的物理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降雨作用下坡体变形特征表现为前缘滑移沉陷、中部滑移、后缘沉陷、坡体裂缝生成,且前缘裂缝扩张明显,后期降雨作用下坡脚区域首先发生滑塌,然后依次向后缘传递发生逐阶滑塌破坏;降雨入渗易在基岩面上储存,形成暂态地下水位、高孔隙水压力区域和坡向渗流场,基岩面附近土体饱水时间长,软化程度高,抗剪强度弱化显著,边坡易沿基覆界面土层发生滑坡;坡体滑动易发生在降雨间歇期,触发特征表现为雨后坡体暂态饱和区水分和坡表积水持续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滞后于降雨,造成坡体内浮托力、渗透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3.
利用FLAC3D软件对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二蛮山滑坡坡体进行建模,模拟降雨滑坡过程,并进行应力应变特征及稳定性计算分析,从而为深入研究地震及降雨诱发再次滑坡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研究中假设地震工况,对边坡进行详细的动力分析,得到了各监测点动力特征曲线;通过降雨工况下坡体稳定性系数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滑源区相对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以及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的基础;前期强降雨期间饱水加载以及大量雨水沿斜沟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顺倾层状坡体结构、不合理的坡脚人工开挖与罕见的强降雨的共同作用,是公路、铁路沿线降雨型滑坡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宝轮服务区属于降雨型滑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存在相对隔水、遇水极易软化成为滑床的炭质泥岩层。本文基于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服务区滑坡坡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和区域气候条件,采用FLAC~(3D)软件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天然与饱水状态下边坡坡体的变形,验证了宝轮服务区特殊顺层坡体不合理坡脚人工开挖与罕见强降雨型滑坡诱发机理,计算表明与滑坡变形特征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提出了宝轮服务区特殊顺层坡体不合理坡脚人工开挖与罕见强降雨降雨型滑坡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对类似滑坡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西宝鸡地区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特征及其碰撞诱发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滑式滑坡是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分布于二级支流或三级支流(冲沟)两侧的边坡,两岸滑坡相向滑动。冲沟一般狭窄且较深陡,延伸较远。对滑式滑坡非同时发生,先发滑坡下滑后强烈碰撞对岸的斜坡体,致使受撞斜坡岩土体产生碰撞节理裂隙,力学性质弱化损伤,在坡体内部形成潜在的滑动面。当沟谷中先发滑坡堆积体遭受降雨水浸、流水冲刷后,潜在的滑动面扩展贯通,从而诱发受撞的岸坡失稳下滑。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碰撞损伤效应,为黄土地区群发式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延安北连接线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实地地质调查、地质分析以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滑坡的孕育、发展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其中模型试验分不同阶段开挖、注水的方式来模拟现实情况的路基开挖及降雨工况。通过各工况综合分析以及工况单独影响权重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由坡脚开挖以及降雨综合影响的滑坡变形机制可大体归纳为:原始地貌-开挖卸荷-卸荷裂缝-降雨及地表水入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形成滑带-坡体滑塌;(2)坡脚开挖为坡体致滑的潜在影响因素,坡体开挖形成的临空面高度对坡体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3)水是致使坡体发生滑动的直接影响因素,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因此,无论是对原边坡的工程扰动还是人为填方形成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边坡,修建引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麻柳沟区域地形地质以及气候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模型试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区域坡面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暴雨条件下坡面侵蚀、溜滑以及由此引发的土体转化为泥石流的全过程。模型试验表明: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类型为降雨型、阵型、滑坡型泥石流;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形成与表面冲刷及饱和土体浅层滑动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形成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土体浸润→蠕变→局部溜滑→局部产流冲蚀→大规模滑动→泥石流体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惠水县宁旺乡鑫朋滑坡为例,依据野外调查成果,分析了滑坡结构及变形特征,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讨论了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借助Geostudio分析了坡体后缘崩塌堆积体加载及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持续降雨和坡体后缘加载共同作用使第四系地层与基岩接触面产生压应力集中,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大,第四系地层因受到雨水浸润稳定性降低,在堆积体牵引下发生浅层蠕滑变形,因此认为鑫朋滑坡变形失稳机制为整体蠕滑-拉裂。  相似文献   

9.
填方路堤变形失稳是西部山区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重庆某高速公路边坡为典型的堆载条件下降雨诱发型滑坡,填方堆载后,填方边坡在连续降雨条件下,沿基岩之上的软弱面产生滑动破坏。定性分析认为,降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填方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孔隙水压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边坡变形失稳的全过程,分析孔隙水压力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变形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后缘大方量堆载,改变了其应力条件,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场地施工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环境,连续强降雨致使大量下渗的雨水,不仅显著改变坡体应力条件,而且雨水沿着滑面运移软化滑带,是滑坡产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孔隙水压力在坡体失稳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填方体土碎屑、泥质含量大,下渗的雨水携带上部细小颗粒及滑带泥质成分至滑带附近,堵塞地下水消散通道,表现为坡体变形积累,孔隙水压力增加;边坡变形陡增,孔隙水压力降低。该滑坡破坏分为降雨下渗、滑带饱水软化、后缘产生裂缝、裂缝贯通-整体滑动4个阶段,为蠕滑-拉裂式滑坡。  相似文献   

10.
重庆涪陵五中滑坡(130104m3)发生于2008年1月3日,该滑坡位于涪陵五中西南的迎宾大道内侧,属单斜顺层岩质滑坡。通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后认为:中倾坡外的顺层结构、碎裂结构的岩体为滑坡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结构条件,是滑坡发生的结构性因素;泥质砂岩和泥岩属中等膨胀性岩石,遇水极易软化,加之历史上构造应力的作用,形成层间泥化夹层,泥化夹层含膨胀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是造成滑坡发生的控制性因素。诱发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水的作用,坡体岩层间泥化夹层发生软化,降低了力学强度;二是修建公路开挖坡脚进行人工切坡形成有效临空面,坡体具备了临空剪出的条件。随着坡体的蠕动变形,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层间剪切带逐渐贯通,最终导致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受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影响,宁镇地区山前缓坡发生多起中型-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蠕滑,规模较大,而滑移距离较小,一般小于30 m,该类滑坡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为此,本文针对这一典型山前缓坡新型滑坡地质灾害,运用岩体结构控制论和优势面理论对其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前缓坡地段,滑坡体具有特殊的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性,受到强降雨作用时,在坡体内容易产生暂时性承压水,在其浮托力的作用下缓坡主要产生顶托破裂和剪切破坏,并随降雨产生间歇性蠕滑。  相似文献   

12.
白衣庵滑坡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衣庵滑坡是奉节地区争议最大的一个滑坡,本文通过大量细致的地面工作,从外围逐点逼近的工作方法,再结合一些探槽并辅以大面积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CSAMT)对白衣庵滑坡进行调查。作者得出以下新认识:(1)鸡骨梁前缘剖面出露岩体结构完整,不应是滑坡体;(2)李家沟两侧岩体连续,不能作为滑坡边界;(3)白衣庵滑坡东侧边界大致以卢家沟为界,西侧在水井槽东侧部位,上部东侧边界靠近柑子林,其后部可达老苍屋平台一带。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南安市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成果,总结该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尤以滑坡和崩塌的危害性最大。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140处,其中滑坡72处(含土质滑坡67处),崩塌65处(土质崩塌55处),泥石流3处。南安市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控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南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其中低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0%,丘陵、台地占25%;花岗岩、凝灰岩分布面积广,其残积层厚度较大,约5~17m,岩性为残积砾(砂)质粘性土,是致灾的主要土体。98%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有直接的关系,当过程雨量达到100mm时,滑坡开始产生;过程雨量大于200mm时,滑坡普遍发生。直接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共13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5%,坡脚开挖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总数的84.4%。论文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Modeling landslide recurrence in Seattle, Washington, US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 manage the hazard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landslides, decision makers need an understanding of where and when landslides may occur.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hazard from shallow, rainfall-triggered landslides, such as empirical rainfall threshold methods or probabilistic methods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The wide availabili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digital topographic data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methods for landslide hazard estimation that couple steady-state hydrological models with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s. Because these methods typically neglect the transient effects of infiltr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results cannot be linked with historical or forecasted rainfall sequences. Estimates of the frequency of conditions likely to cause landslides are critical for quantitative risk and hazard assessments. We present results to demonstrate how a transient infiltration model coupled with an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ay be used to assess shallow landslide frequency in the City of Seattle, Washington, USA. A module called CRF (Critical RainFall) for estimating deterministic rainfall thresholds has been integrated in the TRIGRS (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Slope-Stability) model that combines a transient, one-dimensional analytic solution for pore-pressure response to rainfall infiltration with an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Input data for the extended model include topographic slope, colluvial thickness, initial water-table depth,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rainfall durations. This approach is combined with a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rainfall using a GEV (General Extreme Valu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to produce maps showing the shallow landslide recurrence induced, on a spatially distributed basis, as a function of rainfall duration and hillslop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5.
极端降雨易造成群发滑坡灾害,难以作为单体预测.为预测评估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论文在区域滑坡灾害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降雨强度特征及滑坡分布特征.以岭南滑坡为代表分析降雨诱发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形成机制,介绍了无限斜坡模型原理、参数选取,利用GIS空间建模与分析功能,定量完成了无降雨、25 mm、50...  相似文献   

16.
持续强降雨导致安丰水厂后山坡坡面变形开裂,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滑坡,严重威胁水厂安全。采用钻探、物探(地质雷达和面波法)和地表工程地质测绘等综合手段,查明了滑坡发育机制,认为坡体土层松软,风化差异大,透水性强,坡面相对较陡是滑坡发生的内因,降雨是诱发滑坡最主要的外在因素。稳定性计算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蠕滑极限平衡状态。应急排险及后期治理施工措施的成功,可为类似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定南县滑坡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定南县滑坡较为发育,1990~2002年,全县共发生滑坡283处,其规模一般较小,但造成的损失大。滑坡均由降雨诱发,4~6月份降雨量较大、多暴雨,该段时间滑坡较为多发;除此以外,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岩土结构类型、人工切坡等。江西省定南县主要为中低山与丘陵地形,山坡坡度较大;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变质岩,岩石较为破碎,残坡积层与强风化层厚度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居民大量挖山建房,形成大量的人工高陡边坡;这些因素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十分发育,是重庆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段。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中缓倾角结构面、软化夹层发育,在外界因素触发下,即可形成岩层向临空面松弛滑移的依附面。1999年12月-2003年9月,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23处,增加工程投资2亿多元,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并拖延了工期,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文章依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从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变形特征分析,对其形成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今后类似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线形要求严格,在山区及丘陵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开挖方式通过,由于建设中的不合理工程活动,新滑坡的产生以及老滑坡的复活可能性大增。致使滑坡灾害日趋严重。通过对影响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说明了这些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的广泛分布,是滑坡大量出现的地质基础。大量降雨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是滑坡的诱发因素。各种情况表明,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莲河村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莲河村山体特殊的地质背景及居民人工开挖坡角,在莲河村"村村通"公路东北形成两个规模不等的小型滑坡,直接威胁坡底多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地质灾害勘查,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滑坡的概化模型,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了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天然状态下,两个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久雨的条件下,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此,提出了对Ⅰ号滑坡采用坡脚抗滑桩阻滑,后缘削坡减载和前缘回填反压、Ⅱ号滑坡采用坡脚修建挡土墙,滑坡外围修建截、排水沟,滑坡前缘回填压脚的科学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