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富汗政治军事地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阿富汗地处西亚、东亚、中亚和南亚四大地理区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战略价值巨大,历来是横亘在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大国之间竞相角逐的场所,被称为“中东的桥梁”,境内山地高原广布,地理环境恶劣,民族构成复杂,部派武装众多,长期以来冲突频繁,战乱不断。2001年10月7日,随着美、项等国对塔利班军事打击的开始,21世纪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在阿富汗拉开了帷幕,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对阿富的位置、地形、民族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以及未来的阿富汗政局进行了系统分析,供关心阿富汗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梓菁 《地理教学》2023,(24):50-52+49
地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本文以“地球的历史”为例建构生本地理课堂,通过让学生浸润式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的上位角度理解地球演化规律,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3.
历经“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多国在动荡与冲突中难以自拔,而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却趁机兴风作浪。“伊斯兰国”的肆虐不仅使得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复杂,也给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伊斯兰国”长期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边境地带,它的兴起将会对平淡的两伊关系带来重要变数。论文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归纳了IS兴起后两伊关系在宗教、经济、外交、军事等四大方面的变化,并指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是促使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伊斯兰国”兴起后两伊关系迅速改善,促进中东三大地缘集团鼎立新格局的形成,也引起域外各国势力的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4.
林献忠 《地理学报》2014,69(6):880-880
这一学科“是从地理学缩小到政治地理学,又从政治地理学缩小为历史政治地理,再从历史政治地理缩小为中国历史政治地理”。  相似文献   

5.
俄乌冲突被广泛认为是冷战后欧洲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之一,不仅造成两国大量人员伤亡,也牵动了整个世界,引起中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博弈,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分裂和去全球化加速,因而可能成为冷战后全球势力格局演变的一道分水岭。本文运用经典地缘政治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来分析这场冲突的地理动力机制及时空规律,以助于认清复杂变局中中国面临的地缘安全风险和挑战。文章在回顾“心脏地带”理论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该理论对俄罗斯和美国地缘政治思想和地缘战略实践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乌克兰在“心脏地带”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东西方力量博弈中的遭遇和处境。文章指出,从表面看,俄乌冲突发生于因历史问题分歧严重的两个东斯拉夫国家之间,但它的实质却是俄罗斯与北约长期对峙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是“心脏地带”陆权力量与“边缘地带”海权力量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和对撞的结果,位于“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结合部的乌克兰因此沦为大国地缘争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同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相邻,同巴勒斯坦的领土纠葛一直没有解决。以色列水资源贪乏,境内无大河流,北部地区雨量较多,南部大片沙漠。人口的迅速增长,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每年用水量达十八亿立方米,年缺水量四亿立方米,预计2000年缺水达8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 21世纪的地理--政治枢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在其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通过对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尤其是欧洲政治地图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大陆腹地”的概念,并把中、东欧地区称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区。二战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正是基于麦金德的这一思路,把围堵“枢纽”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帷幕。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太平洋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军备,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新的“枢纽”地区。本文从政治军事地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供关心西北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地理知识的功能,改变教学方式,指导读图,构建开放的评价方式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小玲 《福建地理》2003,18(2):59-60,51
本文论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地理知识的功能,改变教学方式,指导读图,构建开放的评价方式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叙述性课和活动性课是教科书表述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地理教科书叙述性课居多,活动性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在地理新教科书设计中,适量增加活动性课,不仅是教科书编制观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新课程必须研究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改革。“改革评价首先应该是评价观的转变,没有观念的转变,再好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会因实施指导思想的错误而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崔守军  杨宇 《地理研究》2022,41(8):2065-2075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国际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俄乌冲突是典型的大国影响下的主权国家地缘战略选择所引发的地缘冲突问题。俄乌冲突涉及到两国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以及地缘博弈等复杂问题,这正是地理学,尤其是地缘政治学对解析地缘环境变化与地缘冲突的独特视角。本文借鉴“战略三角”理论建立对俄乌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聚焦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渊源和地缘战略的逻辑,系统梳理了俄乌之间的政治关系、文化渊源,探讨了乌克兰的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从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融合互鉴的视角阐述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生成逻辑,以期为大国博弈与小国安全提供新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剖析。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董金社著《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一书,一经发行就吸引了不少历史、地理专业内和专业外社会大众的眼球。作为具有相同专业背景师生关系的笔者,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兹就本书的写作视角、章节核心内容以及本书特色做简要介绍。本书写作视角独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地理为历史舞台说”和“地理为历史角色说”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自古历史、地理不分家,跨学科的历史地理学科,也是站在历史进程演化的角度分析地理的空间变化,视角是地理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或背景,也就是“地理为历史舞台说”。而作者的独特视角就在于坚持“地理为历史角色说”,即地理是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和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实践活动的典型做法,从明确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及开展持续性评价等角度,探索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的综合。近年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综合“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具身体验,利用乡土地理情境,增强学生身心与环境的交互,探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1):22-24
“地理2”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地理课程。“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主,且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类活动——人类的自身生产和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县进行的调查表明,问题是严重的,困难是大的。特别是初级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希望各地从事地理教育的同志、特别是县地理教研员.对本地地理教育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地理学科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让我们共同为振兴地理教育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汉文化深刻影响着各少数民族文化,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其影响的程度、内容与机制均有不同表现。从空间角度出发,在民族文化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与定性解释相结合,概括得出汉文化与云南沿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总体程度倾向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点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文化冲融的具体文化特性等四大特点,并从历史的、文化发展水平、民族空间分布格局、地理区位因素及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等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