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地质灾害这一概念,一般都理解为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将其基本属性定为地质作用,实际上,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一种灾害。所以本文认为地质用灾害应理解为各种地质作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重大滑坡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而迫切的战略需求.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演化是滑坡的基本属性,是滑坡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滑坡演化机理、演化特征的正确认识及其定量表征,是滑坡预测预报和防控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归纳自然界演化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滑坡动力来源、演化形式、孕育模式、演化阶段和演化状态等基本属性;提出多场关联监测是揭示滑坡演化特征的有效手段,介绍了近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滑坡柔性大变形监测技术;提出了演化在重大滑坡预测预报和防治中的应用途径,指出了重大滑坡演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描述宏观粒子状态与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类比法引入波函数,使人们感到引入波函数的必要性。并对量子力学基本方程进行剖析,从而清楚地阐明了薛定锷方程确定能反映微观粒子状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以便引导人们深入理解。剖析要点如下:(1)方程必需从复数表示式出发;(2)方程必须满足线性的要求;(3)必须满足物质波本身的属性;(4)该方程需满足一般情况,而不是满足E,P的特殊性;(5)该方程应是波函数对时间的  相似文献   

4.
李翔 《现代地质》1993,7(2):145-150
地层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对象是岩石地层剖面。分层描述的地层单元具有多种地层属性,它们均可统一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之中。地层数据库总体上具层次结构。人们习惯于分地区或分时代阐述地层发育,但在地层数据库应用中以时代划分为基础的方法不太适用,而将地质时代视为地层单元的一个属性予以处理。本文提出的地层数据库基本结构方案适用于地层典或区域地层表。地层数据库的规范化一方面要求数据模型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求数据使用的规范化或标准化。地层数据库应建立地层数据辞典,以作为名词术语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钻孔基本属性管理系统的AO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钻孔与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有所不同,常有更为复杂的测试和实验资料。从第四纪钻孔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ArcGIS平台下利用ArcObjects(AO)进行第四纪钻孔属性管理系统的开发,简要说明了系统具有的功能及特色。实践表明,AO具有开发简单、快速、高效、易于扩展等特点,是在ArcGIS上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研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成分分析客观赋权原理计算地震属性在预测目标参数时贡献率的大小,通过去除权重系数较小的属性参数,实现了地震属性的敏感性分析,建立储层参数与有效属性之间的匹配关联;在此基础上,利用K-L变换将属性样本空间的高维属性映射为低维属性,去除了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有效地解决了属性组合的优化问题,表明了主成分分析和K-L变换相结合的属性双重优化方法克服了单纯使用每种方法时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有助于属性分析、关联以及组合优化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地震储层参数预测的运算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河流相砂体预测并取得良好效果.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属性提取、属性优选与属性融合,总结了河流相砂体预测中常见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优选及融合方法,分析了由围岩干扰、地震分辨率限制导致的属性提取与分析误区,阐述了不同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与发展前景.总体而言,基于线性模型的地震属性融合提升效果较差,适用于少井区域;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属性融合效果较好,但仅适用于钻井较多的地区,如油气开发阶段;无监督智能属性融合可应用于无井或少井区域,是未来无井或少井条件下属性融合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同时,重点阐述了新提出的分频属性融合与降低围岩干扰的属性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震属性分析是进行储层识别和描述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属性融合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属性分析方法,它能有效地改善单一属性分析的局限性问题,使储层描述的结果更可靠,同时多属性融合技术能突出弱信号,对于小砂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饶阳凹陷大王庄工区河道砂体的小、散、薄的特点,这里采用属性融合技术对其进行识别。首先,阐述了属性融合的必要性;其次,建立了属性融合的技术流程;最后,分析融合属性对河道砂体的识别效果,并通过钻井资料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实际资料效果表明,融合属性对河道砂体的识别效果比单一属性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地下水为主体的水文地质科学,正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但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道路也非坦途。直到今日,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属性、水文地质学的学科地位和水文地质工作与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认识也并非一致。而这些问题又对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属性融合技术是近年来针对单一属性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研究三维空间中多种地震属性体实时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方案。采用八叉树结构有效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基于Shader编程技术,利用GPU可编程管线加速,实现多属性体融合的三维可视化。基于该方案,研发了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融合系统,实现了基于RGB映射和属性加权的两种融合技术,保证了多属性体高质量实时融合渲染,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地震属性"一词引入地球物理界以来,地震属性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地震属性的分类,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探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正演模拟了煤层气赋存导致其与正常煤层之间多种地震属性的差异,如振幅属性、能量属性、频率属性与相位属性等。煤层中含气量的变化将导致各地震属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1大部分属性值表现为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其中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在煤层气含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变化不大;2另有瞬时频率属性在煤层气含量为0~30 m3/t,属性值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呈跳跃式变化,变化范围不大。利用地震属性技术选取了平均波峰振幅、为瞬时频率、为最大振幅、弧长等4种属性对山西某区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绝对误差一般小于3 m3/t,相对误差大多小于2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地震属性商业软件开发严重滞后地震属性发展速度的问题,采用QT平台开发了地震属性分析模块.该模块使用QT编写交互式界面,调用Fortran程序生成的DLL文件,实现了地震属性计算、显示一体化,有利于新的地震属性的解释.以地震倒频属性的计算为例,详细地介绍了QT调用Fortran程序DLL文件的实现过程和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DLL文件的标准,以及地震属性的各种显示方式,也可为开发类似的软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属性技术是砂体厚度预测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种类较多,在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前,必须优化出对砂体厚度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以减少地震属性信息的重复与冗余。为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地震多属性砂体厚度预测方法。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能够建立地震多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能进行属性选择,但是该算法无法识别地震多种属性中的冗余特征。关联规则能够发现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并能借助卡方检验消除地震属性间的冗余性。分别采用了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AR-RFR)及BP神经网络回归的算法(AR-BP)对滩坝砂岩合成模型和某实际工区进行了砂体厚度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关联规则的属性优选得到的属性间相关性低,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算法的结合提高了砂体厚度的预测精度。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型技术研究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乐友喜 《物探与化探》2001,25(3):191-197
介绍了地震属性的提取及其物理意义,通过正演模型技术研究了地震波传播速度、密度及深度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为在实际应用中对地震属性的分析、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冬光 《地球科学》2002,27(2):141-147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 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 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煤层冲刷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应用于煤层冲刷带的解释工作中。首先从煤层反射波中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然后分析对比地震属性与煤层冲刷带的响应特征;最后利用响应特征明显的地震属性对煤层冲刷带进行了综合解释,确定了煤层冲刷带的范围。与传统钻探解释方法相比,地震属性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圈定煤层冲刷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蚂蚁+RGB属性融合解释方法将基于颜色空间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引入属性分析中,克服了单一属性在准确反映地质体赋存形态及异常的不足。该解释方法对于突出各分频属性中能量近似区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突出共性、弱化差异。以淮北QD矿的解释为例,利用蚂蚁数据体提取了方差属性、倾角属性体、及相干属性体。通过比较,三种属性无论对大断层还是小断层,都存在着不足,如反映不清晰、或不连续等。将通过蚂蚁+RGB属性融合后,其断层在数据体上的形态与边界反映清晰。该项技术在该矿共解释断层149条,其中与常规解释一致的为99条,新解释断层50条。解释成果经矿方实际采掘验证,吻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属性应用中的风险分析与动态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属性解释面向煤矿采区生产要求的精度,其成果可靠性存在一定风险,这与地震属性应用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非唯一性有关。笔者着重对地震属性应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用实例证明,把三维地震属性信息与矿井巷道揭露的地质信息相融合,实现动态解释,是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属性解释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地质遗迹资源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评价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尚未进行全面分析.论文从广义的地质遗迹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入手,进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之间的关系.地质遗迹资源属性的研究对于促进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