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江西省跨越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从本省中部东西向通过的浙赣铁路为界,赣北区分属准地台内次级构造江南台隆和下扬子坳陷带;赣南区属华南褶皱系范围。江西的锡矿床,除火山岩型以外,其它类型均有产出。按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龙首矿位于金川硫化铜镍矿位于阿拉善地台西南缘,龙首山拱断束(褶断带)北部。南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走廊过渡带,北接阿拉善地台潮水中、新生代坳陷。本区不仅具有地台区主要基底层的特征,又受到北祁连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队在燕子砭火山岩地区工作,有机会在刘家坪铜矿原勘探工作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充工作,获得了一些资料,经初步综合整理,对区内火山岩系及刘家坪铜矿地质特征有不同认识,由我队唐子林同志执笔,加以介绍,供大家讨论。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杨子准地台龙门—大巴山前缘坳陷带之西北缘,北以汉江深断裂为界,与昆仑秦岭地槽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毗邻。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碧口群海相绿色变质火山岩系,以紧密线状褶皱为其特征。龙门山—大巴山前缘坳陷带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浅海碎屑岩沉积。构成一轴向北东,两端紧闭之背斜构造。背斜核部有火山岩及花岗闪长岩出露。  相似文献   

4.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相似文献   

5.
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湘东南地区以王仙岭-坪石一线为界,分为东部隆起区和西部坳陷区,分别发育两种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印支期褶皱.东部隆起区大面积出露前泥盆纪褶皱基底并发育隔槽式褶皱,由泥盆纪跳马涧组与褶皱基底间的不整合界面所显示,表明褶皱基底参与了褶皱作用;露头显示褶皱过程中盖层未沿不整合界面产生明显滑脱.基于上述事实,认为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隔槽式褶皱不可能是盖层沿基底滑脱的产物,修正了前人的薄皮式观点.西部坳陷区主要出露中泥盆世-中三叠世地层并发育类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具有波长小且大小不一、垂向上不协调等特征,并伴生大量走向断裂,说明褶皱受不同层位软弱层顺层滑脱作用控制,其深层机制与区域断裂逆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山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郑剑东 《现代地质》1991,5(4):347-354
阿尔金山地处西北边陲,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因此对其大地构造属性有不同的看法.该区出露主要为前寒武系,古生界只在局部地区出露,中、新生界则分布于山间坳陷和山前坳陷中。根据区域地层分布和构造分析,阿尔金山既不是加里东褶皱带,也不是华力西褶皱带,而是一个前寒武纪的地块。西北地台由塔里木坳陷、柴达木坳陷、阿尔金断隆和阿拉善台隆4部分组成。阿尔金断隆长期处于隆起状态。阿尔金断裂带纵贯其中,在其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前中生代克拉通基底演化、晚侏罗世挤压火山穹窿演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晚白垩世早期热冷却坳陷、晚白垩世晚期反转褶皱隆升萎缩剥蚀、古近纪伸展断陷隆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挤压坳陷等7个演化阶段。本文系统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晚白垩世早期冷却坳陷、晚白垩世晚期反转褶皱隆升萎缩剥蚀、古近纪伸展断陷隆升剥蚀3个阶段为区内主要铀成矿阶段。铀矿化的分布受基底断裂及反转构造带联合控制。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演化对各构造分区铀矿床成矿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西部斜坡区以寻找"古层间氧化"型、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床为主要类型;中央坳陷区及东北隆起区应围绕大庆长垣、绥棱背斜带等构造剥蚀天窗寻找"钱家店"式砂岩型铀矿床;北部倾没区及东北隆起区盆缘以寻找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床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  漆家福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2012,31(9):1510-15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地台区的沉积盖层构造,一般以褶皱平缓、断裂少且规模小为特征,尤其是象四川盆地这种主要以古老结晶杂岩为基底的刚性地块,盖层是中生代陆相红层,构造十分简单。这种简单的盖层褶皱,长期以来曾被人们认为是基底断块垂直运动的结果。近年来苏联一些学者在东欧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内部,通过地球物理和钻探等手段发现,许多褶皱构造是逆冲断层的错动造成,而著名的日古列夫构造、图伊马孜等长垣构造都与基底的逆冲断层重新活动有关。说明地台内部存在着强烈的水平挤压力,并有强烈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0.
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车坳陷是在晚二叠世之前的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历经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古近纪的伸展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的演化而形成的。基底中的软弱层、侏罗系煤层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与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泥)岩构成了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抬升的滑脱面,与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趋缓的地表面构成楔形体。该楔形冲断体的内部结构具有"垂向分层、横向分带与纵向分段"特点,NW向的阿瓦特-喀拉玉尔滚和NE向的库车横向构造转换带将其分割为乌什、拜城与阳霞3个构造区段。构造层发育特点决定了库车坳陷发育三叠-侏罗系的区域展布的有效烃源岩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储盖组合;分层变形特点导致盐下层形成叠瓦冲断构造组合,冲断层成为油源断层;叠瓦式的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组合导致了复式天然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即在大北-克拉苏式的构造带上每一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带独立成藏,复合连片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目前拜城北、克深、克拉苏背斜带已呈现这种趋势;撕裂断层则决定着构造带上具体的油气富集区段。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地质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油气田分布的分区性。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基底岩系中印支期推覆构造新发现①邓清禄韦必则杜国银王占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华北地台台褶带(如燕山台褶带)发育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对于华北盆地基底岩系至今未见有这方面的详细报道。最近我们在研究黄骅坳陷中孔西潜...  相似文献   

12.
李治本 《云南地质》1989,8(1):48-57
南盘江坳陷(以下简称南坳)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的过渡带,为三叠系覆盖区,居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面积66710平方千米。本区于晚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由于地壳拉张,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形成坳陷;晚二叠世末,受东吴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并有大量玄武岩溢出。二叠纪,相区分异明显,盆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相依次展布,且在盆地相中具有多个孤立台丘、槽盆相与台丘相毗邻相依,与上覆三叠系浊积岩形成本区生—储—盖组合。对油气资源评价,本文未能全面涉及,仅对南坳上二叠统有机质的成熟度及主要控制因素作一粗略讨论,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充填在一系列NE-NNE向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地堑、半地堑断陷中,具有陆内裂陷盆地特征。盆地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3个不同走向的裂陷带(马尼特—乌兰察布正向裂陷带、乌尼特—乌兰察布斜向裂陷带和川井—腾格尔斜向裂陷带),裂陷带周边隆起区也有零星的地堑、半地堑断陷分布。二连盆地的基底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多期构造演化,表现为褶皱与基底断裂构成的强变形带和岩浆岩体、微小陆块等弱变形域镶嵌排列、构造线方向多变的不均一特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的构造样式和空间分布与基底构造密切相关,基底强变形带发育大量的断陷构成裂陷带,基底弱变形区只发育有零星的断陷。受基底强变形带走向的影响,不同裂陷带的断陷组合形式表现出差异性。马尼特—乌兰察布裂陷带上叠在走向由NE向转为NEE向、向南凸出的东乌珠穆沁—二连弧形褶皱带上,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串联、小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正向裂陷带;乌尼特裂陷带上叠在NEE向的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带(混杂岩带)之上,川井—腾格尔裂陷带上叠在近EW向的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缝合带)及两侧褶皱带上,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并联、中—大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斜向裂陷带。正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深而狭长的地堑、半地堑,斜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浅而宽阔的地堑、半地堑。上述特征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裂陷的分布及其构造样式受基底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吉南样子哨坳陷北缘石道河镇一带,于元古代新老盖层间存在韧—脆性滑覆断层。盖层内部地层缺失、倒置现象普遍,褶皱形态表现为一系列倾伏褶皱—紧密同斜褶皱—平卧褶皱,据其形态特征可辩出两期性质不同褶皱幕。盖层与太古代基底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接触,并伴随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滑脱构造后缘拉伸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贵州独山箱状背斜锑矿(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向华南褶皱带逐步过渡地带,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部,黔南坳陷带的独山箱状背斜核部南段近倾伏端。在该锑矿田中,共有二十二个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一个、中型二个。尤以半坡大型锑矿矿床矿量集中,矿质优良而闻名全国。矿体有半坡、蕊燃沟陡倾斜大脉和甲拜、巴年层状、似层状"整合型"两种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16.
沉积岩石中铀—多元素渗入矿床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铀成矿的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将渗入成因的铀矿床划分为三大类;受同造山期构造活化影响的年轻地台上的矿床,后地台造山带山间盆地和坳陷中的矿床,切割古老地盾和褶皱区基底岩石的侵蚀古河道矿床,对每类矿床的成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最后对俄罗斯领土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1地质概况 六盘山盆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海原、固原等县,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及北祁连褶皱带的结合部位,是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小型盆地,面积约11000km^2,盖层最大厚度8000m可划分为海固坳陷、东部斜坡及火石寨断隆,其中海固坳陷进一步划分为海原凹陷、固原凹陷、兴仁堡凹陷等(图1)。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格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古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