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产量资料处理平凉地区玉米生产从1949年到1981年主要是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传统耕作技术起主导作用;1982年到1993年,由于中单2号等杂交种的推广,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虽然种植面积减少较多,但总产下降较少,单产增长幅度大。由此可见,平凉地区玉...  相似文献   

2.
地表用塑料薄膜覆盖俗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地段,土表水分蒸发大为减小,土壤水分得到了保存,且地表长波辐射减弱,地膜覆盖起到了保湿保温的作用。我区农业部门于1987年开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推广。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八年靖西县农业站主持的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春玉米试验结果,地膜覆盖比露地对照分别增产64.5%和60.2%,效果很显著。可见,在春旱频繁,  相似文献   

3.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最早的国家,1948年开始研究,1956年应用于生产,1965年以后使用而积迅速扩大。欧美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比日本晚10年。我国自1978年起,覆盖面积和应用的作物种类发展十分迅速,到1987年,全国覆盖面积超过3000万亩,跃居世界第一位。地膜覆盖技术已在蔬菜、粮食、棉花、油料、果  相似文献   

5.
豌豆,又名寒豆、麦豆。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的豆类作物,世界上凡能栽培大、小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栽培豌豆。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户豌豆栽培积极性日益提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青田县统计局资料,全县1981年栽培豌豆1911亩,1988年扩大到5400多亩,约为1981年总面积的3倍。但是,亩产低,产量一直徘徊在6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1986年只有75公斤,最低亩产1987年只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酒泉地区光照、热量、水分气候资源比较丰富,为啤酒花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啤酒花的主要生产基地。1980年国营农垦下河清农场引种试栽以来,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近万亩,主要分布在下河清、边湾、饮马、黄花、建筑工程团、官庄子、小碗、黄墩子等国营农场。由于得天独厚的气  相似文献   

7.
郭兴章 《四川气象》1998,18(1):36-38
通过黔江地区的气候分析,得了该区夏旱少,尤其是适宜水稻移载是本区降水量最多的时期因此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两冬”,大放干冬水田,大办小春,使黔江小麦面积扩大近1倍,小麦粮食由的来仅占1/5提高到1/3,成为小麦、玉米、水稻三分天下的粮食生产局。  相似文献   

8.
肇州县烤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只有充分了解其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进行科学管理,不但可提高烟叶质量,还可极大地提高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孙兴池 《山东气象》1999,19(2):44-47
1天气概述1999年春季(3~5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稍偏多。季平均气温为139℃,比常年偏高1℃。季内,除3月下旬和5月下旬较常年偏低08℃外,其它各旬均较常年偏高。尤其进入阳春三月,回暖迅速,3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偏高达...  相似文献   

10.
1997—07—26~30日间,我区长城沿线连续出现大到暴雨日,其中26日20时到27日20时靖边(60.3mm)和28日20时到29日20时靖边(89.3mm)、横山(54.2mm)出现暴雨,本文对其进行初步分析。1天气形势演变7月21日起,副高发展,控制区域向西北方向迅速扩大,到22日588线已控制河套地区。脊线位于36°N以北,从青藏高原东部到日本构成带状高压,26日开始出现东退迹象。受东海台风和河西浅槽的影响,副高脊线转为NE—SW向,后逐渐东南退,28日东退明显,30日584线已退至延…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我区民航气象史上投资最大、分布范围最广、业务建设最为复杂的工程——气象数据库及传真广播综合应用系统,日前在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3个机场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3个机场气象台分别成为民航总局气象传真广播网络应用系统的3个远程节点,各机场均由3台高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61—2020年河南省15个气象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1961年以来年河南省逐年气候生产潜力。采用数理统计、反距离加权插值、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60 a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60 a河南省气候总体趋于暖干。其中,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23 ℃/10 a (p<005),东北部增温明显;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298 mm/10 a(p>005),南部降水减少较多。(2) 在气候暖干化背景下,近60 a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气候倾向率为728 kg/(hm2×10 a)(p>005),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增速较快。(3) 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双重影响,气温和降水贡献率分别为214%和786%,降水是影响该区域气候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现有温度的条件下,降水的增加有利于降低该区域内降水贡献率。空间上,河南省降水贡献率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其中新乡降水贡献率最大,为951%。(4) 1961—2020年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候生产力的Hurst指数分别为100、043和058,未来气候可能趋于暖湿,气候生产力未来可能继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左后旗水稻适宜栽培品种选择的农业气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左后旗水稻适宜栽培品种选择的农业气候试验研究刘成昌,王兴春,张银锁(科左后旗气象局)(内蒙古气象科研所)1引言为充分利用自治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近几年,我区东部在水稻开发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势头,产量和面积逐年递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江汉平原北部大风频次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深入开展区域性气候环境评价的需要,使用江汉平原北部荆门和钟祥两站1971~2000年逐日定时风向风速资料,分析了近30年江汉平原北部大风频次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就该区域大风频次逐年(代)减少的原因做了简单探讨。结果表明:近30年来,江汉平原北部大风天气出现频次总的趋势是逐年(代)递减,大风强度也随之明显减弱;该区域大风频次逐年减少,除了大气环流背景方面的影响原因之外,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测站周围局地环境改变、人工防护林带面积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期冻害的预防及抢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增大,我区的农业生产也开始蓬勃发展。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我区大部分地区春季常常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倒春寒就是春季在农作物幼苗生长期内出现的强降温天气,导致作物受冻萎蔫或死亡的气象灾害。这种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尤其显著。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玉米幼苗遇到最低气温-30℃以下低温时,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受冻枯死,但不会冻死生长点,恢复生长后对后期生育和产量影响不大,生产上不必毁种,只等玉米幼苗恢复生长后,进行查田补种即可。当玉米幼苗遇到最低气温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早熟冬麦的推广,我区农业气候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复播面积逐步扩大.由于国家对大豆采取加价收购政策,农民已开始认识到复播大豆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复播玉米,从而调动了农民复播大豆的积极性.但因历史的原因喀什地区大豆品种奇缺,只能通过引种解决.近年我区春播大豆引种问题已有研究,而复播大豆引种问题至今未见过系统总结,引种范围也不明确.当前调  相似文献   

17.
孙智辉  雷延鹏  任继帮  曹雪梅  刘志超 《气象》2010,36(12):109-115
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揭示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实效;利用吴起与周边6个气象站37年的气温和地温资料,分析吴起土地覆盖变化后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逐渐显现、越来越清晰,植被覆盖增加极为显著,高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增加,低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减少,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与1 997年相比,到2007年吴起县有75.15%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率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7年的80.60%。植被覆盖变化后,对地温和气温均产生了影响,变暖趋势得到下降,对夏季的影响大于冬季,夜间的影响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 ENSO的预测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气象仪器装备是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气象仪器装备的发展,也反映了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建国40年来,我区气象仪器装备经历了品种数量由少到多,装备来源逐步走向国产化,装备性能由简单的常规仪器转向遥测遥感化、自动化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气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促进了气象装备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先进、大型、系统配套仪器设备的引进,使装备情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0—2020年的Landsat卫星数据,基于总体精度指标和Kappa系数评估三种岸线提取方法精度,选取精度最高的方法构建高精度的湖泊水体遥感监测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从多角度分析红碱淖水体年际、年内的时序发展趋势以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和人类工程活动资料,探讨其时空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三种岸线提取方法中,线性解混的精度最高;②近30 a来,红碱淖湖泊面积和岸线长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湖泊面积于2010—2015年萎缩速度最快,变化强度为-182%,岸线长度2000—2005年变短速度最快,变化强度为-338%,且两者增幅最大时间段均为2015—2020年,变化强度分别为197%和416%;③1990—2000年间红碱淖面积整体萎缩,东北向萎缩最严重,其次为南向,且湖泊重心向西南偏移;④2017年各月面积萎缩方向不一,总体上表现为东南向扩张,西北向萎缩,重心偏移方向与年际偏移一致;⑤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与湖泊面积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候对湖泊面积萎缩有一定影响,而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