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抚顺地区金矿氧化带中金的次生富集特征十分明显,可划分为氧化淋滤贫化带、次生富集带、原生带三个带。次生富集带中金的富集原因主要为原生金矿中的金矿物在氧化环境下溶解或形成胶体金,迁移至有利于汇集的还原环境时发生沉淀并富集。  相似文献   

2.
桐柏老湾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内构造-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金矿床,赋存于信阳群龟山组中,其原岩为中-基性熔岩夹少量凝灰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使岩层多次发生强烈变质、变形,龟山组地层含金组分被激发活化,加之多期次叠加,使金更加富集成矿。含金矿体在氧化带上部继续遭受表生作用,风化剥蚀,又进行了第二次次生富集过程。老湾金矿矿化主要有两种:硅化脉型金矿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金矿,以硅化脉型为主,而且在深部金多呈似层状产出,表示出上"脉"下"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华铭  马民涛 《辽宁地质》1997,(4):303-312
赛乌素金矿床氧化带从上至下可划分为碳酸盐亚带,高价铁质亚带,黄褐色花岗岩(粘土)亚带,浅灰色花岗岩(粘土)亚带等四个亚带和其下的原生硫化物石英脉带,氧化带中金以自然金或银金矿微粒存在,根据对氧化带剖面系统采集的63个样品中元素相关分析,19种元素可分出7个次生地球化学行为且。在垂直方向上,以Au为代表的第一且和以A为代表的第二组元素在氧化带中聘“双峰”富集现象,这对于地表找矿中异常解释及氧化带深部  相似文献   

4.
二道甸子金矿具有独特的成因机制及成矿控制条件。通过对该矿主矿带金矿化作用与古生代含碳变质岩系、弧形构造带以及与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后者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条件;并据此总结出金矿富集规律和矿体预测准则,指出在矿区外国及深部存在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1 绿岩带金矿的概念太古宙绿岩带金矿是产在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带地质构造背景上,在花岗岩—绿岩带形成、发展和改造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一系列金矿床的总称。花岗岩一绿岩带演化主要可分三个阶段,都相应发生了金的成矿作用。生长阶段,即火山—沉积作用阶段形成原始含金建造,局部富集,奠定同生层控浸染型金矿的基础;成熟阶段,即区域变形阶段,特别是峰期之后,多形成后生石英脉型金矿。经区域变形变质作用之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二道甸子金矿具有独特的成因机制及成矿控制条件,通过对该矿主矿带金矿化作用与古生代邻碳变岩系,弧形构造带以及与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后者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条件;并据此总结出金矿富集规律和矿体预测准则,指出在矿区外围及深部存在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次生富集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茂基 《黄金地质》1996,2(4):15-20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以海西期峨眉山玄武岩的边缘相火山碎屑岩为矿源层的再造矿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卡林型金矿或其矿源层的风化淋滤产物。碳酸盐岩与粘土岩的交界面及细粒碎屑岩中的糜棱岩等的半透膜渗析效应,在金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花牛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承里 《西北地质》1991,12(3):21-24
甘肃花牛山金矿在成因上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金矿床,在我国是一个新成因类型。与金有关的成矿元素是Ag、Cu、As、Bi。构成Au-Ag-Cu-As-Bi元素组合特征,是明显受构造控制的后生矿床,次级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具有不连续的线状、带状分布。含矿岩石为震旦系洗肠井群第四岩组的石榴透辉矽卡岩。成矿母岩是印支期红色花岗岩。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是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金沉淀的程度取决于介质的pH值。由于金在氧化带的次生富集作用,经富集后的金品位很高。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红土型风化作用及其对矿床与矿化带的影响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红土型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以铁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为主,如针铁矿,赤铁矿,铝土矿,高岭石及石英等,与其未风化的母岩相比,含有相当高的铁和铝,红土型风化过程中,易溶元素均不同程序地被淋滤,而难溶元素则相对富集,红土型金矿床是就在这样强烈的风化作用中由原生的金矿带进一步富集而成,并可形成极富的矿体,金矿体常常赋存于风化壳的上部,易于露天开采,目前,在澳大利亚,巴西,巴布亚新内内亚,印度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均发现了红土型金矿床,红土型风化剖面一般可分为5个特征带,由上而下为:表土带,铁质带,斑点带,浅色带,座岩带,下面即为未风化的母岩,金矿体说要赋存于铁质带和斑点带带中,红土型风化壳变化很大,薄则几,厚可达数百米,金在风化过程中往往向矿化带两侧运移,矿体常呈上宽下窄状,次生金常呈自形晶,树枝晶,浑圆状及不规则状产出,并常常与铁质结核共生,一般地说,次生金的成色很高,因为红土化作用常常是在氧化并且酸性的地球化学环境中运行,金和银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运移,局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可导致金的沉淀,而银的氯化物则较稳定,常随地下水一起从风化壳中流失,系统研究表明,金的成色往往随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增加,即越到剖面上部奖金铁成色越高,同一金颗粒也往往在边部具有较高的成色,但是,如果原生母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及硫化物矿物时,常常导致中碱性及较还原的环境,这时金和银常呈硫化硫酸盐的形式运移,环境的变化可导致金和银几站同时沉淀,形成的次生金则与原生金的成色相近,一般成色较低,由此可见,次生金的成色反映了红土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条件,虽外,中性及碱性条件下,金也可呈水合物的形式运移,有时地下水中微量的生物成因氰化物会使金呈氰化物的形式运移,再则金也可呈胶体形式运移,然而,金的沉淀则主要由于地下水溶液的稀释或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2.
江西九江丁家山铁帽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火 《江西地质》1998,12(3):182-188
该金矿是丁家山铜硫矿体上部经长期表生作用,氧化、淋滤、迁移、富集而形成的铁帽型金矿床。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富、矿石类型简单、易采、易选等特点。本文对矿床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胶东昆嵛山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嵛山花岗岩是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的围岩,在其成因和定位时代上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岩体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昆嵛山花岗岩是在中生代由岩浆缓慢冷凝结晶形成的大型复式岩基,并非交代成因。它由垛崮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147Ma)、八门邹家斑状花岗闪长岩(135Ma)、瓦善—水道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及五爪山片麻状含榴二长花岗岩(120Ma)组成,成分具贫铝富碱的特点。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中酸性变质火山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其形成温度为650—750℃。岩体经历了韧性和脆性变形作用,不同方向的片麻状构造是岩浆结晶期韧性变形作用的结果。脆性变形形成的断裂和破碎带是本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花岗岩定位、韧和脆性变形作用与金矿成矿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寨上金矿的金矿石稀土元素特征与容矿岩石相似,与侵入岩(二长花岗岩)的差别较明显,说明寨上金矿床成矿与地层建造具有成因联系.矿化带中明显富集Au,Hg,As,Sb,Pb,Zn黄铁矿中Co/Ni平均值为0.27~1.5,矿体的Co/Ni平均值为0.33~0.40,说明成矿温度不高.从赋矿岩石到金矿体Co,Ni值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从沉积成岩到成矿,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有进一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内蒙中部地区金的成矿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含金蚀变岩型、含金钾长花岗岩脉型、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型及不整合面金矿型.迄今已探明赛乌素、十八顷壕、后石花、酒馆、柏树沟、大桦背和白乃庙等金矿.进而提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钾长石化地区的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潘泽伟 《地质与勘探》2021,57(4):784-795
滇西陇川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纪至古近纪中酸性花岗岩,以邦棍尖山为代表的岩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经复杂的风化淋滤作用,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富集成矿,陇川营盘山稀土矿即为近年新发现的该类型矿产地之一。为研究新发现的营盘山稀土矿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及稀土配分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成矿母岩及其风化壳不同风化程度样品稀土分量,结果表明:风化壳各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比母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随风化程度升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升高,轻稀土在全风化层上部相对富集,且随风化程度升高轻稀土富集程度升高,而重稀土的富集程度则逐渐减弱,Gd是风化壳富集能力最强的元素,Dy富集能力最弱,Ce富集在近地表,重稀土具有更强的向下迁移能力。同时,研究发现该稀土矿床的稀土配分特征为低钇、铕,富镧、铈、钕。  相似文献   

19.
朱桂田  徐文忻  李蘅  朱文风 《地球学报》2005,26(Z1):156-159
古袍矿区的花岗斑岩出露于古袍复向斜西部扬起部位。围岩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及板岩、千脉岩和破质页岩。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内的石英脉体中石英样品的40Ar/39Ar年龄数据表明户,40Ar/39Ar坪年龄值在187.87±1.53 Ma至244.88±2.48 Ma之间,是加里东期花岗斑岩成岩作用之后,海西、印支或者燕山早期多期构造热液作用的产物。金矿化与花岗斑岩成岩后的多期次构造热液作用有关。主要受控于断层破碎带及其中充填的石英脉和黄铁矿化。  相似文献   

20.
辽宁分水金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水金矿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位于石棚峪超单元北西外接触带上,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186±13Ma及2800Ma的两个源区.燕山早期阶段,石棚峪超单元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深成侵入活动(186±13Ma)所分异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就位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围岩(约2800Ma)的成矿物质,稍晚于186±13Ma形成金、铅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