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2.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INDEPTH项目10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具体说明深部与表层研究相结合,多学科结合开展构造研究等确实如黄老概括指出的那样,这是一条今后深化认识地球构造运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后发现.地洼学说近十余年来进展显著,科研成果累累.被称为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但系统地研究其成长过程尚欠缺.为了促进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总结经验与教训。扩大学科间的交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洼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展阶段与特点;发展总体趋势;学说的前景和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海水淹没了的这一部分地球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在空间上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国际上看,海洋地质学做为一门学科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航海,特别是石油等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迫切要求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像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等这样一些涉及到整个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人预言:在八十年代,海洋地质学将在至少是中生代以来的全球性的古地理变迁,特别是在古气候演变,也就是在古海洋学的研究方面做出新的理论突破.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是在解放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渐发展起来的,已取得了显而  相似文献   

5.
地热是赋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能源,它在地球内部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如火山、地震、构造运动、热田、油气田、煤田以及某些金属矿床的形成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学说、断裂与断块学说,地质力学等各种地质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石油地质,煤田地质,水  相似文献   

6.
行星地球不均一成因和演化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研究地球的成因和演化必须要与太阳系的形成结合起来。文章在综合最新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地球的不均一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对星子学说、地球的多阶段堆积模型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阐述地球不均一成因的理论框架。根据行星起源的星子学说 ,以及天体化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多重限制 ,行星地球的增生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即原地球的形成阶段和晚期星子堆积形成上地幔镶饰层阶段。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铅、钕、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存在化学不均一性 ,而这种不均一性很可能代表初始堆积星子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自然科学中,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组成一个自然史系列,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于数学、物理和化学。由于地球科学本身的特点,迄今它所能贡献的“定律”不多,它的内涵主要呈现为由假说演变成理论。地球科学理论,如地槽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和完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代人,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每一个地球科学家往往只能在一个理论形成的某一阶段范围内做出贡献,而在一个理论形成的某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近二十年来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全球和深部构造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区域地球物理成果对发展新全球构造的贡献是脍炙人口的。古地磁的研究及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使六十年前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戏剧性地复活,并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9.
王荃 《地球学报》1984,6(3):35-47
<正> 科学领域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往往存在着以具有重大突破为标志的迅速发展阶段。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现代地球科学取得最新进展的代表。所以,有人将其称为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创建于六十年代后期,但与其有关的一些思想、概念则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地质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分析阶段和综合阶段,三个阶段的地质学各具特色,总体显示地质学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轨迹。地质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转换逐步与地球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当前,地质学正处于综合阶段,科学的思维方式促成了新学说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但是,过去阶段的思维方式具有遗传性质,它对新的学说和理论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25年来,研究与金属矿床学说有关的理论问题的兴趣大大增长了,这与地质科学总的发展是相关联的.在一般的地质概念上,如果不涉及某些细节的话,那么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探索地壳深部和上部地幔积累了大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理论基础有了很大进展.尽管目前掌握的材料还远不够完备,而且许多问题还有争论,但它仍不失为基本地质概念和一般构造-岩浆学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许多区域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地壳的构造特征,例如:地壳的块段构造;在这些块段中由于物理性质不同而划分出各种带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以结晶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内容的专辑,可以说,这又是一件从无到有的事。在今天说,这是一个新芽。 在一切事物中,为什么能从无中生有呢?这是由于某些旧因素的破灭,新因素的兴  相似文献   

13.
关于岩石圈构造应力场的起因问题,近三十年来,一直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过去的大地构造学说,如收缩说、扩张说、脉动说、对流说、地球自转速率变化说等等均未能完满地解释岩石圈内构造运动的起因.六十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把由霍姆斯(Holmes)1944年早提出的地幔热对流说加以发挥,认为位于软流圈之上的刚性岩石圈在地幔热对流作用下不断地移动、增生或消亡,似乎这是引起岩石圈内构造应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前言板块构造学说在最近十年才得到世界普遍承认。在现正在移动的刚性板块和海洋张开和封闭问题上,只有极少数人不承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因此,试图把前寒武纪地壳发展演化符合新全球构造的方案出乎意料地获得成功。两个极端观点在前几年已经发表。第一种观点承认地球构造演化的均变说,至少从太古宙某一刚性地壳形状形成以后,  相似文献   

15.
地球深部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是研究整体地球演化的重要内容。事实表明,地表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是与地球深部物质运动有关。板块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从根本上揭示了深度约100公里的岩石圈的运动规律,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地表物质运动特征。但要使板块模型精确化,进一步认识地球物质上升到地表的机理,地表物质通过俯冲岩石圈下沉到地幔的数量、性质以及这些物质对地壳和地  相似文献   

16.
1.地球科学的方法论问题:(1)“将今论古”:板块学说的基本概念正确地揭示了今日全球构造运动的实际,从而使“将今论古”的方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明确含意。从这个意上说,当今研究地球科学的学术指导思想须推崇板块学说。要把板块学说的理论与中国地质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方法论上应采取“将今论古”来研究显生宙的古构造。现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专著反映了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张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长期勘探实践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由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在石油生成问题上历来存在着有机说和无机说两大学派的争论,这种争论推动了油气生成学说的前进和发展。多年来油气生成的有机说占有主导地位,根据有机生成学说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但是在油气勘探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有机生成说不能满意说明的问题,而近代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又提出了在地壳深部存在甲烷  相似文献   

18.
时逢陈国达院士89岁寿诞之际,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国达先生的<地洼学说>(英文版)荣获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这无疑是给陈先生的一份最好的寿礼. 陈国达院士在60余年的科学研究征途上不畏艰险,辛勤耕耘,始终在科学的前沿探索.60余年发表论著400余篇(部),创立了"地洼学说",地洼学说与板块学说并列,成为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两大学说之一,在国内外地质找矿、油气勘探、工程地质评价、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球内部构造研究的精密化,地球内部构造非球状对称性(非均质性)的争论愈来愈烈。地球内部非均质性与地幔动力学、化学演化论、大地构造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些关系的解决,开始出现了新的地球演化学说。  相似文献   

20.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志立 《地质科学》1979,14(2):127-138
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海洋和大陆边缘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运而生的“板块学说”,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广阔海域,使人们看到了有关洋壳演变为陆壳的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使原来主要在大陆上获得认识的一些地质现象要求新的解释。本文将在前人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板块学说探讨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和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