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957~2004年中国不同强度级别降水的变化趋势特征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利用1957~2004年我国50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我国8个区域年降水量、年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的趋势变化,根据百分位的分布,分析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变化,以及频率和强度变化分别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针对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分析表明,极强降水量的趋势变化最为明显,频率变化在各强度级别均有体现,降水量的趋势变化主要由强降水量的变化引起,降水频率变化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远大于强度变化,趋势变化主要由频率的趋势产生.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长白山区的降水量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降水强度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明确长白山区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变化趋势对于揭示长白山区水资源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白山区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降水指标,分析了1961~2018年长白山区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长白山区年均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0.31 mm/a),降水天数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0.16 mm/a),平均降水强度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不同等级降水变化主要体现为:小雨、中雨和大雨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呈现下降趋势,而暴雨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长白山区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减少主要受小雨、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减少影响。不同季节降水变化方面,长白山区春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浚县1963~1997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35年来年降水量以及春、夏、秋、冬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减少、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变化且较稳定,秋季降水减少且降水百分率波动较大,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4.
1961—2010年我国夏季总降水和极端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我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0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包括夏季总降水量、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次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似,在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呈上升趋势,在东北和西北部呈下降趋势。用泊松回归拟合出的极端降水频次变化趋势显示,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测站的降水频次普遍增加,以北地区则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总降水量变化由降水平均强度的变化引起,而极端降水量的变化多由降水频次的变化引起。通过比较温度和水汽变化对降水量变化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在黄河以北大多数地区,水汽变化主导夏季总降水量的变化;而在江淮流域及华南大部分地区,温度变化为主导。  相似文献   

5.
川北绵阳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川省绵阳地区8个台站1959~2005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连续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绵阳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绵阳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局地差异大,主要表现为3种分布型:①区域一致型;②东南—西北型;③中部型。绵阳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但降水剧烈程度加大,同时东南—西北分布型在加剧;功率谱分析发现,绵阳年降水量的变化具有2.9年和6.7年的显著变化周期;绵阳地区各站的年降水和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大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和减少趋势,但不同站点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特征又有所不同;绵阳地区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出现减少趋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临安市近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安1959—2008年50年降水资料,对临安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临安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年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临安降水量年内变化大,降水量月分配不均匀,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最多的月份为6月;临安的降水有丰枯交替变化的规律,降水量出现了4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并对临安年、季、汛期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分析表明:临安年、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春季、秋季和汛期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其中秋季减少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浚县1963-1997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35年来年降水量以及春、夏、秋、冬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减少、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变化且较稳定,秋季降水减少且降水百分率波动较大,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0—2018年湖南省汛期9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以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分析湖南省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历时增长,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呈线性增加趋势。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高,降水量贡献率低;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但降水量贡献率高,是汛期降水主体。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南高于湘北,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2)近10 a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都呈线性增加趋势,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则呈下降趋势。(3)各量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暴雨虽然发生频率低,但是汛期降水的贡献主体。小到中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大致表现为湘南高于湘北;而大到暴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4)小到大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年际变化不显著,暴雨等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小雨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年际变化不显著,但是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增暖背景下新疆昼夜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区89个台站1961~2005年昼、夜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昼夜降水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目的是认识这个地区在年降水增加背景下昼夜间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05年,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为夜大于昼,且昼、夜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夜降水量增长趋势大于昼降水量,昼、夜年降水量增长趋势分别占年总降水增长趋势的49%、51%,这种变化在南、北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昼、夜降水量都存在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但两者发生突变时间不同,昼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而夜降水量的突变点却发生在1991年。(2)昼降水日数小于夜降水日数,且昼、夜降水日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昼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大于夜降水日数。昼、夜降水强度都呈显著增大趋势,夜降水强度及其增长趋势均大于昼降水强度。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日数的增多,降水强度对降水量影响较小。(3)昼、夜毛毛雨日数都呈显著减少趋势,昼毛毛雨日数及其减少趋势均大于夜毛毛雨日数。而强降水的日数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昼、夜强降水量和各自的总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强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引起这些昼、夜间降水变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孝感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段春锋  方芳  王俐 《湖北气象》2010,29(1):81-84
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孝感市1957—2006年近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孝感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冬季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显著,降水量变化的年代际差异较小,年际差异很大;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以3~7a和准11a周期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15个常规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包括年和各季节的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不同降水级别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近50年内,北京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各季节中,夏季的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季降水日数略有增加,夏季略有减少;降水强度在春季增大和夏季减小趋势明显;小雨雨量变化不明显,中雨雨量呈增加趋势,大雨和暴雨雨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小雨降雨日数略呈减小趋势,中雨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呈较明显降低趋势;小雨降水强度略呈上升趋势,而大雨和暴雨的降水强度呈明显的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杜勤博 《广东气象》2012,34(3):10-12
根据潮阳气象站1959~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53年来潮阳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前汛期和后汛期各个降水指数变化规律存在很大区别:(1)前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和暴雨日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后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2)前汛期存在8年和3年的短周期,后汛期周期变化不明显;(3)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发生突变,分别是1965年和1985年,20世纪90年代后极端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后汛期极端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58年柳州市汛期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柳州市1951~2008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a柳州市汛期(4~9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a来柳州市汛期降水主要呈波动性变化,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约增加87mm;后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约减少了89mm。因此,前汛期有变涝趋势,后汛期有变旱趋势。近58年柳州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0~25a,20世纪80年代以后,汛期降水存在周期10-15a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柳州市汛期降水主要的年际变化周期2~4a,以后的年际变化周期是4~8a。  相似文献   

14.
分析德州1951—2010年各类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等资料,计算线性变化趋势系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量平均10a 减少19.5mm。大于等于0.1mm 降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10a 减少2.76d,且变化显著;大于等于150.0mm降水日数呈增多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大于等于25.0mm降水日数与年降水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54,且相关显著。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平均10a减少0.21d,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平均10a增加2.26d,最大连续降水量平均10a减少2.75mm,一日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减少1.80mm,1h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增加2.34mm,10min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增加0.49mm。总体上,德州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150mm以上降雨日数有增多趋势,短时强降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楚雄市和郊区南华1966—2015年近50年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楚雄市近年来城市降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楚雄市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增加的趋势;楚雄市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年内降水量分配主要集中在雨季(5—10月);从降水天数变化来看,降水天数最多为小雨,最少为暴雨,城市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明显多于郊区,城市雨岛效应明显。降水成因既有气象因子的影响也有人文因子的影响。另外,城市发展有使城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应用钟山县1957~2011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降水趋势系数、累积距平等,分析钟山县55年来年、季、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钟山县降水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异常,但呈波动上升趋势;钟山县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汛期、旱期和春播期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钟山县年雨日数与小雨日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下滑趋势;暴雨日数和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则呈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59-2016年峨眉山、峨眉市、乐山市及夹江县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和1964-2016年6-9月逐时降水数据,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量、雨日和降水频次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年代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随海拔具有一定差异性,高海拔峨眉山趋势更明显。峨眉山与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减少,且峨眉山年雨日比其周边地区减少更快。汛期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量、雨日变化均强于其年代和年降水量、雨日变化,较其他时段更突出;高海拔峨眉山冬季、秋季和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显著,而周边地区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四季雨日都呈减少趋势,但峨眉山减少程度大于其周边地区。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月降水量和雨日都呈减少趋势,但峨眉山更明显。峨眉山降水量日变化呈单峰单谷结构,而峨眉市则在清晨出现次峰值,两地夜雨特征突出,夜间降水量远大于白天,且两地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都存在提前的变化特征;峨眉山小时降水频次最大值出现时间存在提前的变化特征,但峨眉市相反,具有延后的变化特征。在全球气候变暖下,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响应主要为降水减少,高海拔地区降水减少的趋势大于低海拔地区。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这种区域气候响应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可能与区域温度响应与水汽状况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5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法、降水倾向法,对德令哈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年代际、年际、季节、月际4个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令哈市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21世纪前10年降水量最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少,整体上年代际平均降水量呈现增多趋势。35年降水量以15.604mm/10年的速率增多。四季降水量变化差异明显,春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秋冬三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尤其以夏季降水量的增多最为明显。各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匀,7月份降水量最多,11月份降水量最少。汛期降水量以17.006mm/10年的速率增多。夏半年不同等级降水量日数均呈增多趋势,等级为5.0~9.9mm的降水日数增多最为明显;冬半年不同等级降水量日数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18—2010年天津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191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7个降水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天津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1980年开始天津降水量和日数开始变小(少),方差也变小,四季中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冬、春季变化较小。各极端降水指数中,均表现为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强度偏小,但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大雨日数也处于偏少阶段,大雨贡献率偏小,并呈减小趋势。四季中秋季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减少了秋季干旱的发生,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发生在冬春季,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勒秦地区近43年来降水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得出阿勒秦地区43年来降水变化的规律,并从时空角度揭示出阿勒泰降水量的变化存在区域性。结果表明:从80年代开始降水呈现上升趋势,90年代达最大;降水量的增多主要表现在冬季,其次是秋季和夏季;山麓丘陵、萨吾尔山区是降水量增加趋势较快的地区,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