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钟敏  闫昊明 《天文学报》2007,48(3):302-310
目前海洋对极移季节变化的激发尚未得到合理的定量结果.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气运动是极移季节变化最大的激发源,海洋运动是剩余部分最主要的激发源之一.利用新一代SODA海洋同化资料(SODA_1.4.2和SODA_1.4.3)以及ECCO海洋同化资料,深入研究了1992—2004年全球海洋对极移周年变化的激发以及激发随纬度的分布.结果表明,SODA海洋激发的季节变化与从测地激发函数中扣除大气、陆地水作用剩余部分的季节变化在所研究的大部分时段非常接近,二者的周年振幅和位相结果基本相当.此外,与早期SODA_Beta 7的结果比较,新一代的SODA海洋激发有了明显改善.SODA和ECCO海洋对极移周年激发的纬度分布,在格林威治方向上比较一致;在东经9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大气对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2000,41(2):148-152
采用1979-1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95%和88%。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激发的定量结果,其中,大气的周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同的贡献为16%,对Y分量的贡献为43%;在半年尺度上海洋的贡献,才能进上步解决地球自转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的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的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的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的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的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和激发极移的半年振荡的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陆地水储量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廖德春  廖新浩 《天文学报》2000,41(4):373-383
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40年重新分析计划气候数据同化系统(CDAS)所得到的全球陆地水储量(土壤湿度和积雪水当量)数据,对地球自转变化(极移和日长)的激发作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水储量对周年地极移动正频分量的激发为17.8mas,与大气激发相当,相位滞后约48°.其中,积雪水当量的激发结果与用人卫遥感技术所得到的积雪水当量激发的正、负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都符合得很好. 用陆地水储量数据得到对日长变化周年分量的激发作用约49μs,约占观测激发的15%,相位滞后约23°;对日长变化半年分量的激发作用约9μs,约占观测激发的3%,相位滞后约122°.  相似文献   

5.
闫昊明  钟敏  朱耀仲 《天文学报》2005,46(4):452-459
大气相对固体地球的运动产生大气相对角动量,它的变化可以激发地球自转多时间尺度的变化.计算大气相对角动量现在采用两种不同的垂直积分高度,一种为从地形表面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SP方法;另一种为从1000hPa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BP方法,对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大气相对角动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应用欧洲中距气象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大气再分析数据,重新研究了大气相对角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大气相对角动量季节平均,季节振幅和时空特征的分析,得出ECMWF和NCEP的大气相对角动量变化对地球自转周年极移的影响,在亚洲季风区域和南极洲区域差别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的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日本气象局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方法和气候平均图方法,分析了大气角动量的季节变化,并与同时期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JMA客观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角动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廖德春  黄乘利 《天文学报》1996,37(3):303-312
本文用JMA大气角动量序列计算了对极移和日长变化的激发量(m'1、m'2和m'3),并分三个频段与天文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参数序列(m1、m2和m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钱德勒和季节性频段上,大气运动确实是固体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激发源.  相似文献   

8.
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ERP)的高频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伯全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6,37(2):113-123
本文采用1983—1992年期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地球自转参数(ERP)序列,以及由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分析和研究了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的日长变化(LOD)和极移(x和y)在一个月时间尺度以内的高频激发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气对LOD分量高频潮汐的估计值存在着影响,但是,潮汐形变参数k/c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却是受非大气因素的扰动引起的.2.大气可以解释30天以下LOD非潮汐的大部分变化.3.极移分量30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也主要由大气激发.x分量与大气的相关性要强于y分量,而且更为稳定,主要表现为平均时间尺度约为27天的波动,大气对这个波动的贡献可达70%.  相似文献   

9.
周旭华  吴斌 《天文学报》2002,43(3):327-332
大气、固体地球及海洋组成了一个复杂、变化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这一系统中的任一质量分布变化都将产生地球引力场变化。采用全球7000多个地面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及温度资料、NCEP提供气压月均值、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和WOA98海水温度及盐度模型计算了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引起地球低阶引力场系数变化。比较综合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对带谐项J2,J3,J4影响的计算结果和人卫激光卫星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是引起地球低阶引力场系数周年变化的重要激发源。  相似文献   

10.
大气对极移的非季节性激发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昌夏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6,37(2):124-131
本文对由高精度的极移资(Space93序列)所推导出的测地激发函数和由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中的非季节性波动进行了研究,在两个序列中都显示出较强的40-60天的波动.在非季节性的时间尺度上,测地激发函数相关于大气压力变化,与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58,这表明了大气角动量对极移中y轴方向的非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稍大于x轴方向.而且,大气和测地激发函数尤其在X2方面具有较相似的时间变化谱.这些事实说明:极移的非季节振荡至少部分地由气压变化所引起,它在140天以下周期的极移激发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