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投入使用,主要包括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雨量、水位自动采集等自然灾害防御应急通信网络、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预警发布平台等。系统可以清晰显示水库水位变化情况、水库实时库容,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开闸泄洪等措施降低水位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广州市自然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建立高效的自然灾害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管理自然灾害的基本信息、灾害预警的分析信息,并且实现了源信息和结果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该系统是基于MapGIS平台,充分利用MapGIS平台提供的组件式开发方法、动态扩展地图文档管理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搭建而成。该系统的建立为城市自然灾害信息的管理和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河南省气象台的业务需求,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预报预警,提出了采用B/S架构,基于WebGIS技术开发河南省预警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并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和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河南省预警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的功能。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预报预警产品的在线制作与发布。该系统的建立为河南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雷达数据三维可视化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与Microsoft VB.NET技术,设计实现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数据三维可视化与预警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雷达数据的坐标转换、统计与动态分析、三维可视化、自动预警、应急通信以及专题制图等主要功能.在多普勒雷达数据应用中首次建立了基于GIS空间分析的自动预警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为精细化短时气象预报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一般特点,自然灾害管理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管理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GIS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Remote Sensing)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多维性、动态性,更好地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保险行业对于企业灾害风险管理的要求,解决无法量化评估标的自然灾害风险的问题,以SuperMapGIS为地理信息平台,利用服务式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构建了基于GIS的标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标的管理、风险专题地图、风险预警、风险录入、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等功能,实现了对标的风险受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精细化管理,为保险公司的承保服务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是研究大气污染演变规律、进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进行集成的设计思路,并对GIS在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将GIS技术应用于多模式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中,可提供空间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的快速存取和管理功能,使环境基础信息与环境管理信息以及模型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图形、图像方式呈现给决策管理人员,并能充分发挥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在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系统设计原则,研究和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详细架构,提出了功能模块、数据库,对比分析了预警预报模型与GIS集成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解决安全生产已成为油田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GIS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二三维联合展示手段、基于位置的资源管理分析等特有技术已经开始在实际应急中发挥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SuperMap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在油田设备安全应急的几个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设备安全预警、应急资源可视化管理、二三维动态安全预警、三维安全应急预案模拟等,将GIS分析算法、三维粒子特效、三维动画特效融入到我们的安防系统中,达到既实用又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流程及应用示范功能需求,结合组件式GIS集成开发技术,基于JAVA和Microsoft.NET开发环境,GDAL开源框架,以Geobeans地图服务为基础,整合了Arc Engine平台,采用Postgre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应用示范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库分系统,数据处理与交换共享服务平台和计算机业务支撑平台,以及遥感减灾应用产品服务能力示范分系统、遥感灾害监测应用示范分系统、风险评估预警应用示范分系统、遥感灾情评估应用示范分系统、灾害应急保障应用示范分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采集应用示范分系统等6个示范分系统的建设,并且完成了中央到示范省的部署和应用示范。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信息和软、硬件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卫星数据应用的门槛,提高了以环境减灾卫星为代表的国产卫星数据在减灾、交通等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针对"四川省44县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通过MapGIS软件对各县(市)图件中震后地质灾害点进行平面坐标到地理坐标的转换,将重新计算获取得到的地理坐标与地质灾害点的属性信息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系统数据库构建时灾害点数据的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大比例尺地图中双线道路的识别与提取是路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双线道路识别问题,根据双线道路的结构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提取双线道路的距离度量方法——正对投影距离。首先通过缓冲区分析构建可能构成双线道路的候选线对集,然后利用正对投影距离构造约束参数从线对候选集中精确识别出双线道路线对。通过与其他距离度量方法的对比试验,表明正对投影距离能较准确表达双线道路线对的空间邻近性,可以准确识别出双线道路,符合人类空间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国情为国家基本国情之一,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安全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针对灾害的防御与应急工作,以灾害领域专题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以及专题监测体系的构建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向服务的灾害领域专题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点对地灾监测方面的方案研究进行了阐述,在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时,以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全方位监测功能为导向,依托导航卫星数据接收机和多源传感器,集成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扼流圈卫星天线、GNSS数据接收机、MEMS传感器、环境测量单元、防雷区域单元等功能元件的组成、多传感器的系统集成,以及全方位监测的功能实现。按照地灾监测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及检测数据解算软件功能实现的顺序,完成了GNSS实时监测预警应用网络系统HCmonitor的研发。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实现地灾监测的功能升级,为解决重大灾害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该项成果在甘肃舟曲的灾后重建工程得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陡坡陡崖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是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陡坡陡崖引发的地质灾害会破坏人造地物,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利用DEM数据提取了浙江省温州市的陡坡陡崖,对温州市陡坡陡崖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温州市陡坡陡崖的潜在滑坡方向模型,并确定其对人造地物(如道路、房屋)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两个:①提取陡坡陡崖并对其潜在滑坡方向进行建模;②根据影响范围提取受影响的人造地物并建立基础数据库。结果表明,温州市的陡坡陡崖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且集中,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会对人造地物造成严重的潜在影响。本文构建的温州市基础数据库可以描述陡坡陡崖潜在影响的房屋和道路的位置,确定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为温州市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分+”,探索以“高分+地质灾害”模式对10·11与11·3金沙江滑坡灾害开展灾情应急分析,利用灾害前后的高分遥感影像解译了滑坡灾害的基本灾情信息,分析了灾害前后孕灾及变形蠕动特征,对灾后白格堰塞湖及周边开展了隐患灾害排查,查明了堰塞湖两岸存在疑似裂缝与次生滑坡隐患点,开展了二次滑坡灾后灾区道路通达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分+”模式对类似金沙江滑坡等山区自然灾害巡排查、灾情跟踪监测及灾后应急抢险道路优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白忱鹤迁徙路径与地面条件变化信息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两千多年来的文字记载 ,候鸟适应了地球系统的气候环流、地表温度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选择了迁徙这种生存方式 ,幼年候鸟在迁徙往返中成长 ,候鸟种群在千里迁徙中优胜劣汰。传统监测候鸟迁徙路线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这种方法的回收率为 1 0 %左右。近年来 ,我们与北海道环境研究所、东京大学 ,围绕鹤类鸟迁徙路径及其地面条件变化问题 ,开展了卫星跟踪数据、遥感成像数据、地表温度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得到了初步的结果。这项研究对中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和待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区的布局和发展 ,以及候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候鸟 ,白忱鹤的迁徙路径监测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多准则决策的层次分析评价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将洪涝风险影响因子分为危险性和脆弱性两类,子准则层包括平均降雨量、汇流累积量、坡度、海拔和土地覆盖度、道路级别、地表产流能力7个因子,构建了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然后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及遥感影像提取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通过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绘制了道路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中、高风险积水道路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本文对道路洪涝灾害风险所进行的评价,可服务于洪涝灾害风险预警和应急救援规划。  相似文献   

19.
栗斌  刘纪平  石丽红 《测绘科学》2006,31(6):118-120,115
通过建立灾害管理系统来预防和处理灾害事件已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并在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在基于G IS和RS的技术环境下,针对灾害管理系统进行实践,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系统集成策略。即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集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为一体,采用公共接口模块的外连式结构进行集成,并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和构造特定的应用框架为用户导航,实施的中心环节是组分软件的优选、各组分间转换、访问函数的实现和特定应用框架的构造。通过建立孙胡沟流域的数据库和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知识库,利用集成系统对孙胡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