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59,19(2):94-95
江西省地质局最近在江西西南部所谓“龙山系”地层中发现了石灰质岩层多层并在这些岩层与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处发现了矽嘎岩型白钨矿。这一发现说明“龙山系”地层中也有石灰岩层及矽嘎岩型白钨矿存在。此外在湖南中部“龙山系”或  相似文献   

2.
黎盛斯 《地质论评》1959,19(7):305-307
“龙山系”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前者指前泥盆纪,后者指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使用地区原以两广为限,随后一度泛用到湘南及赣南。从岩性上说,各处所见,都是一套浅变质岩系。在湘南地区,这套岩层在旧的1/100万全国地质图长沙、桂林幅中的地质符号是:(L),表示其为“龙山系”或与之相当;在旧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国华南广大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广泛地出露一套前泥盆紀浅变貭岩系,即所謂“龙山系”。解放前,除张席禔在粤西郁南連滩一带,徐瑞麟在粤中新兴、台山一带,以及李四光等在桂北一带采到一些笔石化石以外,在广大的“龙山系”分布地区內一直沒有找到过任何化石。解放后,随着我国地貭普查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来信照登     
《世界地质》编辑部: 拜读贵刊,教益非浅,提不出什么大意见。贵刊1985年3~4期,刊登的“关于超高压高温实验的新进展”一文中,“金刚石铁砧”一词的译法可能有误。“diamod anvil”系“金刚石 铁砧”的复合词。目前在词书上查不到此词,但一般译为“金刚石压砧”或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从文献和杂志刊载的资料中说明:中国南部的桂、粤、湘、赣等省,均分布有所谓“龙山系”地层。该地层不易找到化石,变质程度又不一致。同是“龙山系”地层,在此地成为变质较深的片岩和片麻岩,而在彼地即变为轻微变质的千枚岩或板岩。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尚未很好查明,可能是受早期(如加里东)花岗岩侵入的影响,使岩层产生深浅不同的变质带。前者往往容易和更老的地层混淆起来,误认为太古代的产物。例如:过去所谓华夏古陆基底的太古代片麻岩,现经野外工作证明;许多是属花岗岩的  相似文献   

6.
黎盛斯 《地质论评》1959,19(6):287-288
湖南省地质局衡阳专署第一地质队在祁东县西北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中找到了寒武奥陶纪化石群和震旦纪冰碛层,并在岩系下部发现了沉积变质铁矿层,为解决湘南及邻近地区“龙山系”的时代和分层问题提供了新资料。队里同志对上述变质岩系作出如下的初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白口系一直归属新元古界.近年来,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U-Pb同位素SHRIMP法测年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等,时代为中元古代.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与北美劳伦古陆西缘加拿大西部麦肯齐山地区新元古界小达尔群所含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宏观藻类化石组合完全可以对比,而骆驼岭组(=长龙山组)206pb-238U测年为930±10 Ma,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长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在燕山地区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则青白口系应解体为下部属中元古界,上部归新元古界.因此,青白口系的含义显然应该重新修订,“青白口系”一名应废弃不用.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也为明显的沉积间断,通过地层区域对比,金县群与下马岭组地层层位相当,金县群的时代相应也为中元古代,并且地层连续,出露较全,金县群提升为系一级的地层单元就更为恰当(同位素年代推测为1400 Ma~ 1000 Ma或1400Ma ~ 1200 Ma).青白口系含义的重新厘定与区域对比和金州系的建立,理顺了我国中-新元古代的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元提供了地层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初,美人维里斯于中国调查地质时,在五台山区首先创立“滹沱系”一词,用以代表滹沱河两岸受轻微变质的岩系。以后由于葛利普的错误认识,又将滹沱系废弃而代之以震旦系。近年来由于多次的野外实际观察,又证明了五台山区滹沱系的确存在。整个滹沱系地层包括巨厚的砾岩(王曰伦称为冰碛岩)、石英岩、板岩,及“东冶灰岩”。厚约1000公尺左右的“东冶灰岩”实际上皆为白云岩,而过去一直都认为是含SiO_2较高的灰岩,并与北京附近的“南口灰岩”对  相似文献   

9.
震旦系的范畴、时限及内部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邢裕盛  尹崇玉 《现代地质》1999,13(2):202-204
“震旦”一词用于前寒武纪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名称已有近80年。1922年葛利普(A.W.Grabau)发表“震旦系”一文。根据中国地质学会的决定,将震旦系定义为“五台群或泰山群之上,寒武系之下的一套不变质或仅轻度变质的地层”。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广东省地质局最近在龙门县龙山系地层中发现笔石,含笔石地层与上复泥盆纪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这一事实澄清了  相似文献   

11.
“五帝时代”是中国史前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其历史真实性却一直被质疑,其具体年代也存在较大争议。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历史文献记录“五帝时代”和龙山中晚期考古证据所揭示出类似的“万邦”林立、相互竞争的政治景观及其社会含义,分析了“五帝时代”的可能年代,认为二者在地望、政治景观以及年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一致性。基于竞争和冲突与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成因联系,重建了“五帝时代”的气候背景,发现4.5~4.0 ka BP阶段,即龙山中晚时期为一明显的降温期,且此降温阶段可以与世界其他地区古气候记录对比,进一步证明了该降温期的存在及其广域性分布特征。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视角,论证了该降温阶段气候变化与“万邦”(酋邦社会)形成之间的成因联系,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进一步表明“五帝时代”的年代极有可能相当于龙山时代的中晚期,具体年代为4.5~4.0 ka BP。  相似文献   

12.
闵隆瑞 《地质论评》1980,26(6):533-536
一、“黄土状岩石”一词的含义按风成说意见,“黄土状岩石”一词是用来区别于原生风成黄土而给其它成因的次生黄土的一个代名词。在最早的文献中仅见有“黄土状粉土”、“黄土状土”、“黄土状亚粘土”等名词。“黄土状岩石”一词  相似文献   

13.
张捷芳 《地质论评》1959,19(7):308-309
一、前言在中国南部的桂、湘、粤等省,均分布有一套轻微的变质岩系,即所谓“龙山系”地层。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套分布很广的地层,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的地质年代和沉积环境,更是议论绘纭,莫衷一是。例如关于它的时代问题,有的指前震旦纪,有的则泛指泥盆纪前的产物,又如把变质较深的一些地层划分为太古代等等。从而使得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地质问  相似文献   

14.
龙山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山金锑矿位于华南褶皱带的湘中凹陷中部、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部之龙山穹隆核部.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上段浅变质碎屑岩系是成矿的有利母岩,NWW向、NNE向断裂是有利的导矿构造,成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侧伏规律明显,延深大于延长.矿床成因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矿床深部、边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据《辞源》考证,“琢磨”与“捉摸”历史久远。“琢磨”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壁以通其意。”意思是雕玉刻石。唐以后,“琢磨”一词被引申为修养品行或修饰诗文,研讨义理。“捉摸”一词最早见之于宋代赵长卿《满江红》一词,“人心险.天又怎生捉摸?”“捉摸”即揣测之意。  相似文献   

16.
燕山青白口系宏观藻类龙凤山藻属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论述的,在燕山地区怀来、兴隆等地青白口系景儿峪组长龙山亚组发现的龙凤山藻属,是至今发现最早具器官分化的个体植物化石。并可能是最早具固着器的宏观藻类化石。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出1个属,4个种。长龙山亚组的同位素年龄在860—900百万年间。  相似文献   

17.
湖南龙山矿区金锑矿地质特征、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山金锑矿床赋存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的龙山穹窿之震旦系江口组浅变质岩系中,江口组第一、二岩性段是成矿的有利母岩,矿体呈陡倾斜交错脉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侧伏规律明显,延深大于延长.NWW向断裂是最有利的导矿构造,成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成矿作用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及隐伏岩体上侵作用所产生的(热)变质热液有关.矿床成因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初步揭示了在龙山地区金锑矿的矿化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对其中5处找矿远景区资源潜力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张衎  朱祥坤 《地质学报》2015,89(Z1):307-308
燕辽裂陷槽元古界地层从下到上依次是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待建系(下马岭组)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最新的年代学研究将蓟县系限定为1600~1400Ma,对应国际地层表中的盖层系(高  相似文献   

19.
朱士兴  刘欢  胡军 《华北地质》2012,35(2):81-95
根据新的测年资料,原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部的下马岭组被厘定为中元古界延展系(1400~1200Ma)地层。对上部现在尚未获得精确年龄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本文通过它们与下伏地层界线性质的研究,以及它们与辽南和华南等新元古代典型沉积盆地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特征的比较,认为它们并不是象过去K-Ar年龄所指示的那样属于青白口纪(或拉伸纪)的晚期地层,而可能是在全球罗地尼亚超大陆开始进一步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南华纪(或成冰纪)早期沉积,年龄可能在780Ma和660Ma之间。因此,燕山地区的原“青白口系”可能都不是真正青白口纪(1000~800Ma)的地层,燕山地区的原“青白口系”可能要被全部解体。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京西坳陷青白口地区青白口系进行了野外实测、岩石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其岩性特征及沉积结构,细致划分了青白口系沉积相,建立了符合其沉积演化的沉积相模式。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为陆源碎屑浅海沉积体系,主要为较深水的陆棚相沉积,并且发育了砂质碎屑流;龙山组为陆源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发育了大套的临滨及前滨砂体,主要受控于波浪和沿岸流的改造;景儿峪组为典型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潮坪,由于古纬度相对变化,沉积环境相对干旱局限且低能,下部和上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沉积,中部发育大套厚层的碳酸盐岩。由龙山组陆源输入的碎屑物质沉积为主过渡到景儿峪组的内生清水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环境,代表其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