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边坡岩体中地下水优化排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岩体边坡中地下水的存在性态及作用机理分析 ,提出了实用排水模型 ;建立了排水微分控制方程 ,通过敏感性分析求解此方程而得到岩体中地下水的优化排水方向 ,此成果在岩体边坡地下水渗流、库岸边坡岩体中地下水的有效排泄、岩体滑坡有效排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丰富了岩体水力学及山地灾害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试论疏排水在红层地区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层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已为工程界所重视。由于其具有遇水软化及低强度的特性,水活动对边坡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通过对红层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研究,介绍了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特征,论述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活动对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疏排水在红层边坡、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进行有效的疏排水是对红层边坡、滑坡治理加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岩体边坡中地下水的存在性态及怍用机理分析,提出了实用排水模型;建立了排水微分控制方程,通过敏感性分析求解此方程得到岩体中地下水的优化排水方向。此成果在岩体边坡及洞室中地下水渗流、库岸边坡岩体中地下水的有效排泄、岩体滑坡有效排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丰富了岩体水力学及山地灾害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对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设计时都较重视排水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减小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称第一类排水;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路面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面表水排水不畅或路面表水的下渗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称第二类排水。  相似文献   

5.
刘杰  姚海林  胡梦玲  卢正  余东明  陈风光 《岩土力学》2012,33(10):2917-2922
设计加工了室内路基防排水模型试验系统,进行了地下水位波动影响下的路基水分迁移及地下防排水的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地下水位高度,研究了无任何隔水措施、加入普通砂垫层及新型防排水材料作为地下防排水基层工况下路基湿度的动态响应,评价了公路路基地下防排水基层的防排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的波动影响下,近地下水位的路基湿度不仅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上部土体湿度因毛细作用的存在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地下水位较低时,砂垫层起到了较好的防排水效果;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时,砂垫层内部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于砂垫层的高度,路基湿度产生较大变化;新型的防排水材料能有效阻止毛细水进入路基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坡体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将水排出往往能够阻止滑坡的启动。通过应用基本理论和模型试验对高压充气法应用在边坡排水工程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将高压充气排水法应用在边坡排水工程中是可行的,且适用于土体中最大孔径大于5.0 μm的边坡;气驱水过程存在初始充气气压且存在上限值;气排水速度与土体渗透系数和充气气压成正比、与水头高度和孔隙通道半径成反比;气排水过程中土体大孔隙通道内产生优先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浅谈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较详细地论述了郴州市107国道一住宅楼旁公路边坡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概况。重点是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的联合应用,获得了治愈滑坡的良好效果。文中分别介绍了边坡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及其治理措施-边坡开挖、边坡加固、边坡排水及边坡环境保护;抗滑桩的施工工艺-成孔步骤、钢筋笼的制做与安装、抗滑桩桩芯砼浇注,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工艺等内容。论文不仅对治理工程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效果评述,并提示同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路基排水设计一直是路基设计的重中之重,结合现场实际考察,对目前铁路路基排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在做好路基范围内排水工作的同时,还应兼顾路基范围外的排水出路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从而达到了优化铁路路基排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煤矿矿坑排水对水环境影响信息系统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该系统具有Windows风格,功能较强,操作灵活,方便实用。并以山东淄博煤矿矿坑排水为例,显示了淄博煤矿矿坑排水及其受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往常有两种误区:(1)认为单斜岩层边坡只要坡脚处岩层不被切断,就不会破坏;(2)植树绿化和排水设施的设置总是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的。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力学模型分析了坡脚处岩层未被切断的白云堡豪苑观光塔处单斜岩层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滑坡属于顺层边坡溃屈型的板裂破坏——溃屈破坏,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剩余滑动力。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后边坡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不当对该滑坡的产生起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盲目的植树绿化和排水沟设置成了边坡不稳定的主要诱导因素。由此可见,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切中要害的滑坡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渗流模型的路基排水设计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云杰  许模  裴向军 《岩土力学》2006,27(7):1191-1194
根据我国西部不同气候、地形地貌因素,将有关农田水利排水的渗流模型引入了公路路基排水,重点研究了完整盲沟的无降雨渗流模型、连续降雨入渗模型、降雨停止后渗流模型、阶段性降雨模型及其解析解。通过工程实例,运用连续降雨入渗模型和降雨停止后渗流模型,计算了路基内部盲沟的设置间距和排水时间,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西部公路盲沟排水设计中的排水计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降雨诱发滑坡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地质灾害,而关于降雨入渗对边坡的可靠度分析,优势入渗的影响被长期忽视。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降雨条件下优势入渗做数值求解,利用无限边坡模型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应用改进Cholesky分解法生成空间相关随机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降雨过程中边坡的可靠度。结合确定性与可靠度计算对比均质入渗与优势入渗在降雨过程中边坡安全性变化:(1)降雨强度较低时,优势入渗安全性较好,而降雨强度较高时,均质入渗更稳定;(2)均质入渗中参数空间变异性是边坡失稳破坏的关键因素,而优势入渗的边坡失稳则由湿润峰快速推进所导致;(3)针对优势入渗模型研究,发现基质域与优势域水力交换强度较大时边坡有更大概率失稳,而较小的水力交换强度可能影响边坡底部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3.
张卢明  郑明新  何敏 《岩土力学》2010,31(10):3305-3312
降雨使坡内地下水位上升,坡体的基质吸力和暂态孔隙水压力会随着降雨过程和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采用抗滑桩、挡墙等工程防治后,针对滑坡体滑带土的性质变化以及抗滑结构的设置是否会影响到滑坡体的自然排水通道,导致坡体地下水位的抬升,从而影响滑坡防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鹰厦线K290滑坡为主线,通过开展滑坡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探讨了降雨入渗及地下水位变化下滑坡体及滑带土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对滑坡防治前后坡体渗流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滑带土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研究表明:防治前后滑坡体及滑带土基质吸力受降雨强度等条件影响明显,不同深度处滑带土基质吸力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土质滑坡的防治中应考虑抗滑桩的布置对滑带土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路堤侧向滑动、桥台破坏已成为高速公路主要工程病害。荆沙公铁立交桥路段路面与路堤变形严重,对4个变形监测断面、32个地表位移监测点、8个地下水平位移监测孔的数千个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路段在观测期内产生了明显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并具如下规律:路肩以内的填土体自身固结基本完成,由于固结而产生的沉降很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监测点处由于水平位移所诱发的沉降较大,并由此产生纵向裂缝;最大变形深度为5m,除局部边坡失稳外,绝大部分路堤趾部基本稳定,路堤的变形仅限于其内部;边坡上各监测点的变形远远大于路肩、趾部,边坡下部又较上部显著,说明路堤变形主要危险在于边坡的侧向变形,而边坡则通过滑塌调整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非饱和土坡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多个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非饱和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利用Hermite随机多项式展开拟合边坡安全系数与输入参数间的隐式函数关系,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产生输入参数样本点,通过Karhunen-Loève展开方法离散土体渗透系数、有效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机场,并编写了计算程序NISFEM-KL-LHS。研究了该方法在稳定渗流条件下非饱和土坡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为考虑多个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非饱和土坡可靠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土体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和坡面降雨强度对边坡地下水位和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均有明显的影响。当降雨强度与饱和渗透系数的比值大于0.01时,边坡失效概率急剧增加。当土体参数变异性或者参数间负相关性较大时,忽略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会明显高估边坡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铁路沱沱河段路基边坡作为试验区,且在试验区路基边坡两侧种植了乡土护坡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通过对种植在试验区路基阴坡、阳坡生长5年的垂穗披碱草,做了野外原位根系拉拔试验,获得了垂穗披碱草根系抗拔力。研究表明:种植在阳坡的垂穗披碱草根系抗拔力为3088N,阴坡抗拔力为2352N,即种植在阳坡的垂穗披碱草根系抗拔力显著大于阴坡,影响其抗拔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与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有密切关系,试验区阳坡接受光照时间、程度均强于阴坡,试验区阳坡坡面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于阴坡这种差异形成阴坡、阳坡坡体土壤含水量不同的主要原因;垂穗披碱草根系抗拔力大小与须根数量、根径、根长、株高、根表面积、分蘖数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其中抗拔力与须根数量之间呈显著性线性相关,阳坡垂穗披碱草抗拔力随根系数量增加的幅度显著大于阴坡,即当须根数量为40~60条时,阳坡垂穗披碱草的抗拔力集中分布在11~25N,阴坡抗拔力分布在8~15N;当须根数量为60~140条时,阳坡垂穗披碱草的抗拔力分布在30~70N,阴坡抗拔力为20~50N。根据路基边坡阴坡、阳坡垂穗披碱草根系抗拔力试验结果,评价了阴、阳两种坡向条件下垂穗披碱草根系护坡力学贡献,这对青藏铁路路基边坡种植草本植物实现该边坡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确定填埋场中的最大饱和深度是进行渗滤液导排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参数。针对倾斜场地上的连续型排水结构,基于流量连续条件、Dupuit假设与扩展Dupuit假设,在稳态渗流下,分别建立了浸润线方程,采用数值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变动参数计算与分析表明,当场地坡度小于10%时,可采用Dupuit假设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对于采用土工排水网的连续型排水结构,土工排水网导水率与场地坡度为控制填埋场最大饱和深度的重要因素;保护层渗透系数与入渗率对于控制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比较了水平场地上的锯齿型与连续型排水结构的排水效率,表明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运用滑坡降雨阈值模型,以楚雄丁家坟一斜坡作为试验研究工点,结合现场勘察、监测数据以及斜坡岩土体主要特性、地形地貌、降雨强度与降雨持续时间、地下水位等因素,模拟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研究降雨对滑坡发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降雨量及地下水位条件下滑坡降雨阈值模型模拟的潜在滑坡位置主要位于楚勐公路下边坡处,与实际发生滑坡的位置吻合率达80%以上,滑坡降雨阈值模型可实现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与预测,为降雨型滑坡提供一种有效的预测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胜  胡甜  赵健  林琳  李卫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926-933
为快速评价运营期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在现场调查湖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的基础上,考虑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公路边坡养护的可操作性,总结现有国内外堆积体边坡研究成果,并根据堆积体边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边坡稳定性指标,建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层次模型由2级5类17项评价指标组成,包括: (1)堆积体结构特征(基岩岩性、接触面特性、碎石含量、堆积体土厚度、堆积体胶结程度); (2)边坡断面特征(坡度、坡高、坡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 (3)水力特征(排水系统、降雨量、地下水); (4)工程防护及绿化(防护结构、加固结构、植被覆盖率); (5)其他因素(边坡破坏历史、地震烈度、开挖方法)。此模型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方法,通过AHP方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结合Fuzzy方法(模糊数学方法)计算相对隶属度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边坡稳定性分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可以使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公路边坡工程实际。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为高速公路边坡养护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明海燕  李相崧  张瑞华 《岩土力学》2006,27(Z1):670-676
降雨是导致斜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上升和在土中渗流引起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是导致斜坡在降雨过程中或降雨后变形与破坏的关键因素。填土斜坡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填土的强度,还与填土斜坡的排水条件密切相关。适当的排水条件不仅可以限制斜坡中地下水位上升的高度,而且可以及时消散因材料剪切收缩而生成的超孔隙水压力,防止土体液化,避免斜坡整体流动破坏。本文采用完全耦合有效应力分析程序和与状态相关的剪胀性砂土模型模拟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填土排水条件对压实填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完全耦合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可以模拟孔隙水和土骨架间包括浮力和渗流在内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斜坡排水条件是影响斜坡因地下水位上升而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加固松散填土斜坡时必须设置适当的排水与泄水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