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1978年10月美国发射了一颗T1ROS—N原型卫星,标志着其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T1ROS—N—NOAA系列的开始。此系列卫星不包含原型卫星在内计划共发射8颗,它们的观测是由一组(两颗)轨道彼此接近正交的卫星同时进行。目前正在工作的是此系列卫星的第一颗NOAA—6及其伴星NOAA—7,可见此系列卫星相继连续观测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2.
GPS气象观测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陈世范 《气象学报》1999,57(2):242-252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出现带来了当今世界上军事、民用导航技术的全面革新,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极为重要的应用。同样地,在气象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方面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地基和空基的GPS气象探测已被看成为支持21世纪WMO计划的一种新的全球综合高空观测系统。美国气象学会第78届年会有不少相关研究报告,集中反映了欧美GPS气象应用的开发研究最新进展,可概括为以下3方面:(1)由UCAR(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主持的GPS/气象学(GPS/MET)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1995年4月3日发射了一颗低轨卫星(ML-1),利用低轨卫星对GPS卫星进行掩星观测,可以获得5~45km高度范围内高分辨率的温度廓线(误差1~2℃)以及在5km高度以下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已知的条件下(精确到2℃),确定这一层中水汽压垂直分布。更具吸引力的应用是将大气折射率或射线偏转角这些基本物理量直接同化到高分辨率的全球或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中去,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只要发射8颗低轨卫星,总费用约1亿美元,便可以为天气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3.
当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气象学家们非常高兴:如果在这些宇宙飞船上安上“眼睛”,将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地球大气的平台.1960年美国送上一颗专用于气象的极轨卫星,1966年这个新的观测工具进入业务阶段.其间,苏联已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卫星系统.稍后,也开始业务运行. 这里没有必要详细叙述各种卫星系统的特征.但需要指出卫星具有两种主要类型:极轨(太阳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50万美元美国在夏威夷进行的具有56年历史的对大气二氧化碳观测标志性的"基林曲线"观测项目,在政府资助出现问题时,最近获得美国慈善家连续5年每年50万美元的资助。31cm美国一家公司(Digital Globe)8月1 3日发射的商业卫星World View-3具有每个像素31cm的分辨率。据悉,美国商务部6月刚刚通过的法规,将商用图像的分辨率提高到了25cm。  相似文献   

5.
正芬兰几家企业合作启动并得到欧盟研发项目280万美元资助的Iceye小卫星项目,计划将雷达送入小卫星平台,从而能有效避免云层、坏天气和黑暗的干扰,实现全天候对天气系统的有效监测。研发企业用成熟的可移动技术,将雷达传感器压缩到可载入小卫星平台,同时采用小型化和工业制造方式批量生产适合的雷达图像仪,最终装载到数十颗重量仅是目前地球观测卫星1/20的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  张文建 《气象》2008,34(9):3-9
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和D星在轨业务运行,风云三号A星正在在轨测试中.我国的气象卫星已初步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率先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我国遥感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和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我国风云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我国气象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区域,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对未来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从1957年10月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到1983年底,全世界已发射3041颗人造天体(包括载人宇宙飞船、飞行探测器等).万里长空数以千计的卫星,按其构造及用途可分为下述几种: 科学研究卫星:用于天文学和高能物理中,对于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天体观测、洲际导弹的发射航测等,都有实用的意义. 天文观测卫星:对研究天体和太阳系的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通过其OSCAR(观测系统能力和评估)项目给出的统计表明,目前在轨的气象和地球观测卫星达到123颗,其中地球静止卫星20颗、极地轨道卫星80颗,漂移轨道等其他轨道卫星23颗。人类进入卫星时代以来,通过235个空间项目,已经和在计划中将644颗气象卫星送入绕地球轨道。这些卫星上负载仪器的类型达到28大类,共计914种;探测和传输数据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达1347个;目前有78个机构参与了各种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日本着手建立人造卫星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1)是此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靠自己的技术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预计1987年1~2月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I型火箭(2级火箭)发射MOS-1。  相似文献   

10.
第一颗 SPOT 卫星定于1986年1月11日在法属圭亚那的 Kourou(库鲁)发射。它标志着为业务服务设计和在商用基础上运行的新一代陆地遥感卫星的开始。由于它的星载仪器的特殊性能(高分辨率的图象、增强了的重复观测能力和立体覆盖),以及负责用户  相似文献   

11.
王海文  康天翼  张菊生 《气象》1978,4(11):24-27
美国将在今年内用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太罗斯-N(TIROS-N)系列,取代从1970年起使用至今的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艾托斯系列。卫星系列中的各颗业务卫星仍将以美国海洋大气局的英文缩写NOAA(诺阿)命名,并在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的累计编号数字基础上顺序编号,即称为NOAA-6,7,8,……。 美国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将采取较艾托斯系列(1450公里)为低的轨道(830±90公里),运行周期为101.58分,轨道倾角为98.7°,每24小时绕地球的轨道数为14.25条。气象观测由一组(两颗)卫星同时进行,一颗约在7时30分(地方太阳时,下同)向南飞过赤道,另一颗约在15时30分向北飞过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空间交叉定标系统(GSICS)是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气象卫星协调工作组(CGMS)共同发起下,于2005年成立的一个国际性协调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监视、改进并统一来自全球观测系统(GOS)中气象与环境业务卫星的观测数据。同时,GSICS旨在为气候监测、天气预报和环境应用等,在世界空间观测范围内提供精度一致的观测结果。迄今为止,GSICS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4家成员,1家助理成  相似文献   

13.
认识碳卫星     
正2002年,欧空局发射的Envisat卫星携带了可以测量二氧化碳的光谱仪,开启了碳卫星时代。2009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是世界上第一颗用于测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卫星。2014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轨道碳监测2号卫星OCO-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是第一颗专门监测二氧化碳的卫星,它精确地记录下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4.
全球的赤道上空,目前有五颗同步气象卫星在工作,其中一颗是日本于1977年7月发射的,位于140°E(命名为“葵花号”,即 GMS),观测范围为90°E~170°W、50°N~49°S。GMS 的各种观测资料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由卫星导得的风矢资料早已应用在我们的850mb 和200mb 热带天气图的流线分析中,使广大海洋空白地带的资料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了解这种卫星风矢的特性,是正确使用这些资料所必须的。本文主要对日本的卫星风矢资料的测定方法、精度以及误差因素等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疆1:2000万基础地理信息在MAPGIS中的研建过程和技术方法,将气象卫星(NOAA)、地球观测卫星(EOS)的遥感产品专题图与地理信息镶嵌配准,并且分别建立在1:200万和1:100万基础工作平台上。  相似文献   

16.
GPS在高空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GPS概述全球定位卫星系统简称GPS,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站和用户接收机组成.共有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卫星轨道倾角55度,卫星离地面约2万米.地面站包括主控站、监测站和注入站.用户接收机分大地测量型,导航型和授时型.无论是大地测量,还是导航或授时都涉及时间基准.GPS有精度很高的时基系统,这是GPS的核心.每个GPS卫星上都带有精度很高的原子钟,30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GPS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利用直接序列扩频可测无线电信号传播的时间延迟的特性,测量GPS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伪距,建立GPS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球面三角方程式.由于空中至少有四颗GPS卫  相似文献   

17.
任立清 《干旱气象》2002,20(2):39-40
1测距原理简介 1997年6月10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17上午定点于105°E赤道上空.卫星采用3点测距定轨技术,即根据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地面站(中心站:北京测距主站,副站一:广州测距副站/澳大利亚副站互为备份,副站二:乌鲁木齐测距副站),以站址为圆心,分别以各站至卫星的距离为半径,在空中画一半圆球面,3个这样的球面在空中交于一点,该点就是所求卫星的位置.知道了3个站的精确位置,精确测量出3个站各自到卫星的距离,以三角算法可以计算出卫星在空间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风云三号(简称FY-3)是中国第2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它的第1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是实现伞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同时监测大范围气象及其衍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进行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地球物理参数,为农、林、交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提供服务.FY-3A携带11个对地观测仪器,其观测数据通过星地链路进入地面接收站,并在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大楼内)汇集.在强大的计算机和网络支撑下,利用科学算法对仪器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类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FY-3A发射后,经过半年的在轨测试和试运行,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卫星和地面系统状态稳定,工作正常.文中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卫星轨道、数传、仪器、数据接收、处理和产品等,尤其分析了星载仪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并给出了部分产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吴琼  窦芳丽  郭杨  谷松岩 《气象》2020,46(1):73-79
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风云三号C星(FY-3C)于2013年9月23日发射升空。微波成像仪(MWRI)作为FY-3C上携带的重要微波载荷之一,能够实现对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全天时监测。其中,MWRI海上大气可降水量(TPW)产品在数值预报模式以及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应用效果的好坏往往受产品精度的制约。使用长达4年的卫星观测资料,通过MWRI TPW业务产品和无线电探空及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SSMIS) TPW业务产品的比较,对MWRI TPW产品(包括轨道产品、日产品和月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轨道产品和地面实际观测的探空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在7%左右,均方根误差为2.6 mm;日产品和SSMIS日产品的均方根误差约为3 mm,和探空日产品的均方根误差小于2.1 mm;月产品和SSMIS月产品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3mm。表明FY-3C MWRI TPW业务产品长期以来一直稳定运行且精度较高,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NOAA有关人士说,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环境卫星NOAA-15已经成功地完成在轨测试,将取代天气卫星系统中的NOAA-12。NOAA-15是一颗极轨业务环境卫星,是5颗改进了成像和探测能力、将在以后12年投入业务运行的极轨业务环境卫星中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