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地区气象台长期预报组利用三、四月东亚槽平均强度作点聚图预告嵊县23℃秋季低温有一定效果。由点聚图可见,三月、四月东亚槽平均强度偏强的年份≤23℃初日一般较常年偏迟或正常。  相似文献   

2.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6,27(2):127-134
本文简要介绍了使用的中期预报方法对东亚冬季寒潮中期预报总结的一些结果。根据形成冬季寒潮的高压路径,把东亚冬季寒潮分做三类。文中说明了各类寒潮不同发展及其在周期趋势期平均图及各种变高图上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东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多年变化与我国的气候振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62,32(1):19-36
本文根据1873—1934年1月及7月海平面月平均气压图研究了东亚大气活动中心(1月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及赤道低压,7月太平洋高压与印度低压)位置的多年变化。计算了1月活动中心的几何中心经纬度及7月活动中心边界经纬度的10年滑动平均值,并将其与我国气候振动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东亚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多年变化较复杂,它们的10年滑动平均曲线差异甚大,它们之间相关系数则不大。 (2)东亚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多年变化的35年周期最明显。 (3)东亚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多年变化与我国的气候振动有密切关系。我国不少站的气温及降水量10年滑动平均曲线与相应活动中心位置的曲线类似、或同相或反相。活动中心位置与气温及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大而且地理分布很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识东亚 50 0hPa环流与盆东伏旱强度关系 ,我们利用 1951~ 1980年 50 0hPa的平均图资料 ,取 110°E经向剖面 ,计算出各类旱年平均地转西风风速分量的时间演变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了伏旱同期和前期东亚上空 50 0hPa环流演变特征 ,并运用分析结果建立了判别预报指标 ,可为制作长期预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识东亚500hPa环流与盆东伏旱强度关系,我们利用1951 ~1980年500hPa的平均图资料,取110°E经向剖面,计算出各类旱年平均地转西风风速分量的时间演变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伏旱同期和前期东亚上空500hPa环流演变特征,并运用分析结果建立了判别预报指标,可为制作长期预告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夏季旱涝与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烈庭  张耀 《大气科学》1979,3(4):352-361
本文根据1951—1975年北半球500毫巴旬平均图和月平均图资料,分析了河北平原旱涝前期东亚上空强西风带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河北平原7—8月的降水与前期各月500毫巴高度场的相关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发现东亚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过程与河北平原夏季旱涝有密切联系。并提供了一些预报指标,可作旱涝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7.
来自大气内部的季节气候可预测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军 《大气科学》2005,29(1):64-70
这是一个十分初步的工作结果.通常认为,气候的季节-年际可预测性主要来自缓慢变化的大气外强迫的异常(如海表温度、积雪、土壤温度和湿度等).作者从大气月平均风场异常的持续性以及与东亚季风年际异常相关的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东亚夏季气候的可预测性.初步结果说明,大气月平均风场在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下层的热带区域及一些关键区域可持续性可以超过一个季节,并且与东亚季风有显著相关,从而使得从大气内部变化来考虑东亚夏季风气候仍然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2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的主要特征是北大西洋为中心的显著的正距平区和北太平洋上的范围较大的负距平区.另外,从乌拉尔附近至非洲东北部、格陵兰至美国东北部以及堪察加半岛附近均为平均槽区. 1.东亚、西伯利亚高温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东亚、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尤其在中西伯利亚,有的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 2.印度支那半岛少雨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系统的地面、高空实况资料,在原有东亚地面图纸和亚欧高空图纸上,打印出08和20时亚欧高空图及08、14和20时东亚地面图,可以实现Micaps资料与原各种天气底图相结合,从而便于套用以前制作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局地型相似系数(LPAC)的计算方法。利用NCEP/NCAR850hPa月平均风场41a再分析资料,得出多年平均月际局地型相似系数图,由此分析了环流的季节变化,并结合长江流域洪涝的1998年,分析了东亚环流季节转换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局地型相似系数图能很好地揭示环流的季节变化,并能反映季节转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东亚对流层下半部温压场分布特征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关系,国内已有不少研究总结。而近年来从对流层上部100毫巴上的极涡变化,南亚高压的建立、振荡等来探讨我国的夏季旱涝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北半球对流层上半部月平均温度场变化的特征,来探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旱涝。 这里所采用的资料为北半球100毫巴月平均高度图,共21年(1956~1976年);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图及6月、7月份的降水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及与海陆热力差异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谱分析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率,在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海陆热力差异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风异常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根据经向风的气修平均图及均方差图上极值中心的位置、形态,确定三个区域。WM1、WM2、WM3区为东亚冬季风的三个子系统,分别位于南海、东海、日本海上。三个子系统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率都不同。近40aWM3区冬季风呈减弱趋势,而WM1、WM2区冬季风没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不同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不同子系统的强度,WM1、WM2区冬季风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相关紧密,WM3区冬季风与高纬度海陆热力差异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 1 998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 ,特别是东部嫩江及其支流流域降雨异常偏多 ,形成严重洪涝 ,与欧亚大尺度环流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主要异常特征是 :1 东亚阻高强盛 ,阻高位置逐月向西调整图 1~ 3分别为 6、 7、 8月北半球50 0 h Pa位势高度平均图和距平图。 6月鄂霍次克海到东亚沿海为较强的高压脊 ,脊线位于 1 40°E附近 ,脊区为 4 0 gpm的正距平区 ,正距平中心达 80 gpm。7月高压脊向西调整到东亚大陆地区 ,脊线位于 1 3 0°E附近。高压脊仍为正距平 ,中心在 80 gpm以上。 8月东亚强盛的高压脊再度向西调整 ,脊线位于 1 2 0°E附近 …  相似文献   

14.
论环流年变与环流基本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3,24(3):69-99
本文一方面从环流年变的分析来讨论地形的动力扰动和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对环流发展的影响,来了解环流的基本性质;一方面由这讨论而认识环流年变的意义。 作者指出,不论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对东亚的平均大槽的影响都比对北美的平均大槽来得大,并且在东亚动力影响比热力影响更为清楚。作者并强调,从种种现象上看来,在地形的动力影响上把北美环流和东亚环流来比较是不适当的。此外作者也讨论了冬夏三个比较小的低槽。 在个别的年变现象上,如500毫巴与1000毫巴间平均温度温差商数的分布或由5月到6月东亚500毫巴等压面高度的突然升高等等,热力作用与动力作用之一可能是直接的原因。他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即使如此,他们这两种作用是关联着的。 因此作用指出:大气环是一个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主要的不仅是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之间的相对大小,而还有他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仅是他们之间的对立,而还有他们之间的统一和关联。  相似文献   

15.
唐民  吕俊梅 《气象》2007,33(10):88-95
利用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SSTA)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探讨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联系。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以及PDO均在1976年前后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转折,并且东亚夏季风降水与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PDO能够在对流层低层激发出与年代际东亚夏季风环流较为相似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受大气外强迫因子PDO在对流层低层的外源强迫作用影响,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NCAR 1979-2009年月平均风场资料,用质量流函数来定义东亚副热带的经圈环流指数,分析夏季(6-8月)东亚副热带经圈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地区受反Hadlev环流影响,表现出与全球平均经圈环流不同的特征,用指数表征的东亚副热带经圈环流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另外,利用相关性及水汽通量...  相似文献   

17.
气象要素场通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经验正交函数,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等,分解成若干典型气象要素场。后者已由规则格点推广到不规则格点[1]。张家诚[2]、陈玉琼[3]等先后探讨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温度与东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系数(以下简称为切比雪夫系数)的关系,作者也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状况与东亚经向环流指数(A10)之间的联系[4]。但是,就东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切比雪夫系数本身气候振荡的研究仍涉及不多。而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加深了解我国大范围的气候异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1.日本北部高温从11月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可以看到,从西西伯利亚经东亚到北美洲的西海岸的广大地区为正距平区,其对应地区的地面气温也比常年偏高.特别是在日本北部,达到了创记录的高温,许多观测站的月  相似文献   

19.
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5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5)提供的30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的夏季逐月环流场资料及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泰勒图及各种评估指标,探讨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平均大气环流场的模拟能力,寻求具有较好东亚夏季环流场模拟能力的气候模式。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模式能够模拟出东亚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CMIP5模式的总体模拟能力较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如CMIP5模式对东亚大部分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场的模拟偏差在6 h Pa以内。2)模式对不同层次环流场的模拟能力存在差异,500 h Pa高度场的模拟能力最强,其次为100 h Pa高度场、850 h Pa风场,SLP场最弱;对东亚夏季主要环流系统的模拟对比发现,模式对印度热低压及东伸槽强度指数的模拟能力最好。3)综合CMIP5模式对东亚夏季各层次平均环流场以及主要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发现模拟较好的5个模式为CESM1-CAM5、MPI-ESM-MR、MPI-ESM-LR、MPI-ESM-P和Can ESM2。4)相对于单一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MME)模拟能力较强,但较优选的前5个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能力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的高质量高分辨资料和美国NCEP提供的40年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的海温和副高参数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垂直环流结构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外强迫的关系,发现在月平均图上,西太平洋副高中心(或脊线)附近看不到下沉气流,但在侯平均图和日平均图上线附近的若干区域下沉流明显,这表明西太平洋副高的准定常和瞬变部分的环流结构特征有显著不同,在副高北侧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上有暴雨发生时,其凝结潜热激发的经圈环流对相应经度上的副高脊线附近的下沉气流有显著贡献,分析表明,脊线附近高(低)空的下沉气流分别来自副高北(南侧),表明副高是中高续和低纬度系统相互连结的纽带,相关统计指出,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三个参数(面积,强度和脊线纬度)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很高的相关,降水偏多(少),副高面积偏大(小),强度偏强(弱),脊线偏南(北),这说明与降水相应的凝结潜热对副高的年际异常有重要影响,近海海曙和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和 副高三参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这表明东亚经向和纬向海南热力差是影响副热带夏季降水和西太平副高年际变化的基本因子,数值试验结果指出,近海海温异常所形成的感热加热能在其侧激发一个宾反气施环流,从而影响副高的强度(面积)的南北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