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黄土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中国黄土分布广泛、沉积连续性好,是进行磁性地层研究和重建古环境、恢复古气候的理想材料。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环境岩石磁学性质详细地记录了2.5 Ma BP以来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尤其是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作为很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古土壤磁化率增强成因机制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成壤作用对古土壤磁化率增强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目前利用不同方法建立了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从而使重建古降水量和古温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2.5Ma以来大陆风化强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东  陈骏 《地质论评》2000,46(5):472-480
本次研究得出了2.5MaBP以来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深物^87Sr/^86Sr、Rb/Sr、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深物^87Sr/86Sr、Rb/Sr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这与晚新生代以来古气候的主要变化以及行星轨道参数相一致。研究证明,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深物^87Sr/^86Sr值得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沉积速率是物理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自2.5  相似文献   

3.
中国黄土磁性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71,自引:11,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直观、最直接的古气候记录莫过于陆相黄土地层,它由许多黄土和古土壤层叠覆而成,详细地记录了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变化。黄土高原中部黄土和古土壤的风化和发育程度可以用磁学参数,如磁化率等来描述。本文作者对甘肃西峰剖面约13万年以来的黄土地层做了详细采样,测量其磁滞回线各参数,频率磁化率、低场和高场磁化率、温度磁化率、磁组构等参数。研究表明,黄土与古土壤中的磁性矿物组分相似而且稳定。磁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主要是磁铁矿)的含量及其颗粒大小决定了它们的磁学特征。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学性质差别主要受成土过程中形成细小磁铁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Rb/Sr值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54,自引:12,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的Rb,Sr含量和磁化率。通过对比该剖面2.50MaB.P.以来Rb/Sr曲线和磁化率曲线,发现两者的形状和变化的相位十分相似,然而两者的相对振幅却有明显的差别。Rb/Sr曲线记录了0.80MaB.P.左右一次重要的气候转型界面,揭示了黄士和古土壤内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旋回,反映了早更新世黄土高原较温暖潮湿的特点以及更新世以来气候由湿向干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Rb/Sr值可以作为衡量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变化的较为敏感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盆地黄土古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翔  史正涛  刘勇  苏怀  牛洁 《冰川冻土》2015,37(4):973-979
伊犁盆地作为中国黄土高原与欧洲黄土区的过渡区域,其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对于揭示全球气候驱动及耦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伊犁盆地塔勒德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低频磁化率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讨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古气候指标变化特征及记录的全球气候突变事件.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粒径10μm颗粒物含量明显高于黄土层,与之相反的是古土壤层中的低频磁化率、Zr/Rb值和元素Ti含量均小于黄土层,且元素Ti含量与Zr/Rb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黄土-古土壤剖面中古气候代用指标清晰的记录了6次Heinrich(H)事件及Younger Drays(YD)事件,但YD事件、H1、H2、H5和H6事件变幅较H3和H4事件显著,古气候指标与格陵兰冰芯δ18O、季风区李家塬粒度和洛川、西峰及环县Zr/Rb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记录的气候事件较李家塬、洛川、西峰更为显著.结合已有研究说明,Heinrich和D-O旋回等气候事件是由西风区向季风区传递的,MIS3阶段温度的升高和常年受西风的影响是造成塔勒德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磁化率曲线的波动旋回很好的对应了黄土 -古土壤风尘堆积序列,记录着该区中更新世以来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古气候的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区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 但各地下蜀黄土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丰宁黄土-古土壤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丰宁滦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有多处黄土堆积,由于该地区黄土分布零星、厚度较小,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该地区黄土堆积是河北坝上地区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为了探讨该地区黄土的成因、物源以及化学风化强度,选取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剖面77个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分析,并与已知典型风成堆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 丰宁剖面的主要常量元素(SiO2、Al2O3和Fe2O3)之和以及UCC(Upper Continental Crust)标准化曲线均与典型风成堆积物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表明丰宁黄土和古土壤为风成成因;(2) 丰宁黄土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古土壤则进入了中等化学风化阶段.与典型风成堆积物相比,化学风化强度序列为:宣城风成红土>>西峰红黏土、镇江下蜀土>丰宁古土壤、洛川古土壤>洛川黄土>丰宁黄土;(3) 常量元素迁移特征表明丰宁黄土和古土壤的化学风化已完成了早期去Na、Ca阶段,并进入到了中期去K阶段;(4) 丰宁黄土、古土壤的K2O/Al2O3和Fe2O3/Al2O3比值与洛川黄土、洛川古土壤、镇江下蜀土、西峰红黏土较为接近,表明这些风成堆积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而TiO2/Al2O3比值小于其他风成堆积物, 指示丰宁剖面具有其他物源.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等3个地层单位。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黄土中。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kaBP。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个磁化率低值段则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代用指标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青松 《西北地质》2011,44(2):177-185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古气候演化在陆相地层中的反映,已经成为认识第四纪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3个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可用来探讨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演化和受控机制、气侯突变事件的记录乃至反演我国内陆干早化历史.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和孢粉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地球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分析为提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蕴藏的古气候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黄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风成堆积洛川剖面的对比,对伊犁黄 土常量元素分布规律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伊犁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主要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暗 示着沉积后两者所经历的风化作用相似。与黄土高原相比,伊犁黄土和古土壤除CaO,MgO和Na2O,P2O5分别出现较大程度的 富集和较小程度的亏损外,其它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IA指数、Na/K比值及A-CN-K图解显示伊犁黄土和古土 壤均经历了低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弱于黄土高原的洛川黄土及古土壤,黄土和古土壤风化分异作用不明显。气候条件 尤其水热组合模式(降水、温度和蒸发量等)对伊犁黄土化学风化的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Fengzhou loess section is very typical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e section, which is about 82 m thick and underlain by Neogene red clays, consists of 33 layers of loess and 33 layers of palaeosol. It covers the Brunhes normal polarity zone and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and the B/ M boundary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loess layer 8 (L8). The loess of the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records the Jaramillo, Olduvai and Reunion normal polarity subchron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and Gauss normal polarity zone (M / Ga) appears on the lithological boundary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clays. Loess accumulation in the Fengzhou section started before 2.48 Ma B.P.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al structure,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urve of the Fengzhou loess section, the palaeo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2.48 M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re subdivided into 66 cold-dry and warm-humid stages, equivalent to 33 climatic cycles. The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四纪古地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第四纪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其主要结论为:中国黄土-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特征剩磁载体为磁铁矿;L8和L33分别记录了M/B和G/M地磁极性转换过程;Jaramillo极性亚带的顶、底分别位于L10和L12;六盘山以东的黄土剖面,由于土壤化作用强烈,成土过程产生的次生剩余磁性已将持续时间只有5000a左右的Blake极性亚时的原始磁信息掩盖,无法分离出来;只有六盘山以西的黄土剖面才有可能记录Blake极性亚时。黄土的剩余磁性受“Smoothing”和“Look-in”效应的影响很小,因此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和古风向的合适物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一)黄土地层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本文扼要介绍最近几年中国黄土研究中的土壤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第四纪下界及海陆古气候对比等方面的新进展。根据新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国黄土中共可区分出37个土壤地层单位。中国黄土底界的古地磁年龄为2.5MaB.P.。2.5Ma以来,中国北方共经历了37次大的冷暖交替。2.5MaB.P.前后,全球气候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型事件,它可作为第四纪的开始。中国黄土-古土壤系列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在1.7Ma至今的时段上可以很好的对比;2.5Ma至1.7MaB.P.的气候变化,以黄土记录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   总被引:66,自引:11,他引:66  
本文详细研究和对比了几个区域的黄土剖面,证明中国黄土地层发育的一致性;根据第5阶段以来黄土磁化率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特征的比较,证明中国黄土地层的连续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黄土地层的古气候信息强度与分辨率成反比,是全球信号和区域信号的叠加。黄土高原各地厚度或沉积速率的差别主要是1.7 Ma以来形成的。黄土地层频率磁化率数值随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出现,分别呈波谷和波峰对应,说明在温湿条件下有许多细小(<0.03 μm)的铁磁性矿物形成,它可能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这些磁颗粒的含量反映古气候温湿程度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黄土频率磁化率对古气候的突变或渐变研究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两个冰期黄土中记录的Heinrich型气候节拍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46  
洛川、宜川及渭南黄土剖面古风化强度的研究揭示出,在L1和L2中记录了一系列干冷气候事件。它们多数发生于黄土与古土壤的交界处,以5000—10000a的间隔叠置于明显的准20000a岁差周期上。前六个事件的时代与北大西洋的Heinrich事件大致相当。上述结果表明,Heinrich事件在东亚季风区有明显印迹,且类似事件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6的黄土中也存在。最后两个事件时我国的古环境状况可能比末次盛冰期还要干冷些。这些事件出现的地层层位似乎表明,它们易发生于由地球轨道变化引起的气候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7.
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最近2.5Ma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变迁。国内外研究人员运用地层学、古生物学、土壤学、磁学、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统一地层划分,明确成因机制,建立时间标尺,分析气候指标,提取环境信息,逐步揭示了自早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由暖湿而冷干、频繁剧烈波动的历史以及古生物的演替过程,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洛川黄土序列时间标尺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厚140m的洛川坡头黄土剖面黄土层以5cm,古土壤层以3cm系统采样,全部样品进行了室内磁化率测量。以黄土序列磁化率变化作为古季风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根据第四纪冰期的Milankovitch理论,利用轨道调缠绵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洛川黄支的时间标尺。通过古地磁场倒转时间的检验以及与宝鸡黄土序列时间标尺对比,表明本文所论述的时间标尺适用于该地区古环境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中国黄土环境磁学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 ,即磁性地层学和古气候研究两个方面。对早先确定的典型黄土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风成黄土的堆积开始于Matuyama的下界 ,约 2 .6Ma。而近年来对黄土古土壤序列之下的红粘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风成堆积的开始比原先认为的要早的多 ,至少可追溯到约 7Ma。尽管目前在古土壤磁化率的增强机制和磁化率如何记录古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广泛的一致 ,而黄土古土壤系列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的良好对比可证实中国黄土确是记录全球气候变化非常理想的信息载体。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性提出的其它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如全岩粒度、稳定同位素组成、FeD/FeT指标、Rb/Sr比值和CaCO3 含量等必将为重建古季风变化和古气候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地区黄土L9的重磁化现象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三门峡地区曹村黄土剖面L1至L13(年代持续约1.1Ma)的高分辨率古地磁研究发现:布容/松山界线位于第8层古土壤(S8)的顶部,贾拉米洛正极性亚时的顶、底界分别位于S10和L13的顶部,上述古地磁极性转换界线与洛川标准剖面一致。“上粉砂层”(L9)的绝大多数样品特征剩磁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而其中的弱发育古土壤层(L9SS1)则呈预期的反极性特征。综合L9的厚度、岩性和岩石磁学特征,认为这一巨厚的正极性带可能反映了完全由岩性所控制的重磁化特征。对于L9重磁化的原因,似乎很难用后生的化学剩磁和粘滞剩磁来解释。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可能在L9沉积后的间冰期(对应S8)和布容正极性时内气候较湿润的时期,由于雨水的向下渗透而诱导了其中强磁性矿物(磁铁矿)在沉积后随地磁场方向的变化而进行了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